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崇明好物与美景,携手走向现代化“共富”

日期:2024-10-2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 崇明发展农业,是要发展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定位相匹配、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相契合的现代科创农业。
记者|王仲昀

  航拍崇明。摄影/顾勤


  “秋风起,蟹脚痒”。10月下旬,又到了享用大闸蟹的最佳季节。在上海崇明,陈家镇裕西村“崇明1号”养殖基地,工作人员为捕捞和分拣忙碌。作为具有“大长腿”基因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将正式迎来市场首秀,为上海市民增添一道秋日美味。

  “崇明1号”的特殊之处在于,与原有的“江海21”相比,它的规格更大、长势更快、产量更高,且口感更佳。

  像“崇明1号”这样的好物,近年来崇明还有很多。对于拥有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而言,每年需要大量的农副产品供应。通过一定比例的自给率保障城市基本运行的同时,也要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特色农产品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

  作为具有“大长腿”基因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于2024年秋季正式迎来市场首秀。摄影/王仲昀


  作为上海最大农村地区的崇明区,当前紧扣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崇明计划到2035年,将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绿色生态“桥头堡”、绿色生产“先行区”和绿色生活“示范地”。为此,崇明正构建“2+3+N”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和海洋装备产业两个主导产业的引领下,充分发展高品质旅游业、特色体育产业和健康服务业三个优势产业。

  在上述过程中,诸如“崇明1号”这般体现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成果不断涌现。属于世界级生态岛的发展画卷,正在不断铺开。


金字招牌再出发


  如果问崇明人,崇明当地有何特产?“崇明白山羊”会是答案之一。崇明地处长江入海口,岛上土地呈弱碱性,进而影响了生长于此的牧草。“崇明白山羊”与周边地区其他羊品种相比,肉质细腻、味美不膻,深受食客喜爱。

  2023年,“崇明白山羊”拿到了“国字号”荣誉,入选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上海消费者为如何买到这种羊而苦恼。

  “难买,归根到底是因为量少。”在崇明中兴镇爱国村的万禾智慧羊场,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经常这样为到访的人们介绍“崇明白山羊”的故事。

  黄震进一步解释,“按照自然繁殖,崇明白山羊两年只能生3胎。受制于种母羊孕产周期,崇明白山羊的扩繁速度一直十分缓慢,至今纯种数量仍只有1000只左右”。

  2017年,按照“种养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前期万禾有机农场基础上,万禾崇明白山羊扩繁场一期建成投产。从那时起,黄震一直希望找到纯种羊高效扩繁的方法。

  2023年底,长三角农业硅谷“筑巢引凤”,引进上海六骥元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让万禾智慧羊场的期盼逐渐成为现实。据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六骥元支团队长期从事种源保护和胚胎育种工作。在团队专家建立的优种家畜精准筛选机制基础上,能够依靠生物技术对性能特别优异的纯种个体快速扩繁。

  双方开展合作后,万禾智慧羊场的“崇明白山羊”有了自己的基因库。六骥元支团队还与羊场合作成立种羊研究中心,通过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繁育生物技术体系,从源头解决问题,实现纯种白山羊的“优生多育”。

  据黄震介绍,就在今年9月,首批小羊顺利出生。在最新技术加持下,繁殖效率提升近10倍。羊场所在中兴镇,在原有一期、二期羊场的基础上,正在扩建总面积超9000平方米的三期羊场,建成后预计年总出栏崇明白山羊1万头。

  技术带来的革新,不仅是数量增加,更是整个产业闭环的落地。记者在万禾智慧羊场看到,当前这里正进行全流程智慧升级,包括采用5G信号全覆盖、“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新能源动力无人农机以及羊粪回田的种养循环模式等。

  位于上海崇明中兴镇的崇明白山羊种羊研究中心。


  具体来说,“羊脸识别”是对羊圈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某只羊的健康指标出现问题,后台能够立刻识别并通报兽医。如此一来,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为羊群的生长繁育提供了健康保障。而羊群的粪便经过现代化设备采集,直接被用于羊场北边的万禾有机农场蔬菜种植,实现了真正的种养循环。

  近两年来,认识黄震的人发现,他的微信朋友圈,和上海市区有关的内容变少了,而崇明的田园农田出现得愈发频繁。对此黄震告诉本刊,紧跟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他意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创大有可为。接下来,如何让“崇明白山羊”这块招牌从上海走向全国,成为白山羊集团各成员企业努力的方向。

  今年,以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为契机,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张艳丽代表南京农业大学与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完善崇明白山羊产业链的顶层设计。


现代农业促发展


  从万禾智慧羊场走出,向北来到陈家镇裕西村,“崇明1号”的亲本培育基地位于此地。和“崇明白山羊”的历史类似,崇明与“大闸蟹”也有故事——崇明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故乡。裕西村党总支书记袁海东告诉《新民周刊》,虽是中华绒螯蟹发源地,但过去由于养殖模式粗放,崇明产出的河蟹规格较小,主要经营扣蟹,利润不高。

  近年来,崇明全力推动河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2022年5月,崇明5家河蟹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上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从苗种繁育、扣蟹生产、成蟹养殖到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资源,在国家级良种“江海21”基础上,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培育出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公司前期共选育优质河蟹亲本2万多只,2023年5月成功繁育了1.2万斤的“崇明1号”蟹苗。2024年,繁育数量达到2万斤,除投放全区5000亩蟹塘外,还辐射到全国成蟹养殖超5万亩。

  作为新品系,“崇明1号”体现了苗种繁育的最新科技,其培育过程也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崇明1号”河蟹种源核心基地有关负责人李晨告诉记者,螃蟹喜凉怕热,相较于传统的河蟹养殖,如今“崇明1号”的蟹塘密度更低、供氧更充足、温度控制更精细,并普及了水质监测和尾水管理技术。这些做法有效提高了“崇明1号”的存活率,保证了河蟹长势。

  崇明数字化育供秧中心。摄影/郭王旖喆


  在裕西村的河蟹种源基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对即将上市的大闸蟹进行捕捞和分拣。据工作人员介绍,蟹塘里的大部分成蟹体重约6两,其中,公蟹最大可达到9两,母蟹最大则有7两左右。

  10月24日上午,2024首届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以下简称为“上海蟹博会”)在上海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幕。展会期间,崇明区水产部门及崇明河蟹集团成员携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亮相,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助推崇明种源河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周捷在展会上表示,受夏季连续高温天气影响,今年崇明河蟹的上市期有所延后,但品质非常值得期待。“通过自主研发‘崇明1号’,我们打破了崇明蟹有种源无品牌的局面,希望以此次蟹博会为契机,将‘崇明1号’推广到长三角、进而辐射全国,不断提升崇明河蟹产业的影响力。”周捷说。

  除了种源保护与扩繁,如今崇明的蔬菜种植也用上了合成生物学最新技术。2024年夏天,上海“夏淡”绿叶菜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创建和比赛活动中,来自崇明的上海玉英蔬果专业合作社的鸡毛菜登场竞技,荣获鸡毛菜生产优秀示范方一等奖。在今夏持续高温天气的挑战下,这里的鸡毛菜能获此殊荣,得益于一项“黑科技”加持。

  崇明区光明瑞华果园现代农业设施植物工厂果实累累。摄影/沈嘉俊

崇明数字化育供秧中心。摄影/郭王旖喆


  过去,土壤盐渍化长期影响着崇明的蔬菜生长。2023年底,来自浦东张江的科技企业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给这项难题找到了破解之路——利用蛋白质改良土壤。复旦大学遗传生物学出站博士后战荣荣,如今是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总监。据她介绍,使用人工合成蛋白质新型有机水溶肥,辣椒、茄子、生菜、芋艿等农作物实现了15%至40%增产,抗病害能力也得到增强。其中,也包括上海玉英蔬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鸡毛菜。

  从“崇明白山羊”“崇明1号”和“服用”蛋白液的蔬菜这些鲜活故事可以看到,崇明发展农业,并非只关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而是要发展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定位相匹配、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相契合的现代科创农业。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上海的一项战略考量和长远大计,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而崇明区以上海全市1/5的陆域面积,供给了1/3的地产农产品。崇明的农业科技水平,直接关系到上海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也是上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韧性提升的重要组成。

  如崇明区委书记缪京所言,崇明作为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更有责任和义务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在种源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等领域深耕细作,积极构建与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体系。记者|王仲昀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