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香港“三公消费”
阅读提示:政府官员外访理应无可厚非,但过于频密,在百姓眼中就会有疑问。
各地人大和政协“两会”先后召开,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的所谓“三公消费”,依然是民众议论热点。看看香港特区政府主要问责官员的因公出国出境情况,或许会有所启示。
根据香港政府新闻处的公开资料,2011年政府司局长外访频频,平均一名司局长外访7次,离开香港26天。食物及卫生局长周一岳、财政司长曾俊华多达45天。特首曾荫权外访也达39天。这一数字被媒体公开后,遭致地方舆论质疑和抨击。
再看看他们去了哪些地方。曾荫权:201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珀斯、堪培拉、悉尼,英国伦敦,美国夏威夷,比利时布鲁塞尔,瑞士达沃斯,内地北京、上海、海南、广州、深圳、乌鲁木齐。
曾俊华:2011年,加拿大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美国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夏威夷,法国康城,南非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内地上海、顺德、北京、厦门、成都、重庆、广州。
香港政府规定,首长第4级以下官员,外访坐飞机只可乘坐经济客位,这意味着官至首长级第9级以上的司局长,每次外访都会以公款乘搭商务客位,每张机票金额以万元计。根据政府提供的账目,各局外访开支有上升趋势,其中,保安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辖下的各级官员,在2010年至2011年的财政年度,各自花了2000万元用于外访。
这些资料公开披露,旋即引发舆论哗然,一个司局级官员,竟然一年内离开香港公干一个多月,1/10的时间在外,外访次数过多,效用和透明度成疑,香港一些市民指出,这给人的印象是用公款环游世界。
政府官员外访理应无可厚非,出国出境参加工作会议或外交活动,但过于频密,在百姓眼中就会有疑问。在美国,从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上台到1993年老布什总统下台的40年间,美国8位总统共出访了281个国家,在国外574天。克林顿在位8年,出访133个国家,在国外229天,平均每年出访16.6个国家,在外国28.6天,结果招致百姓抨击。
有香港媒体指出,食物及卫生局长周一岳外访45天,特别是5月有16天在南北美洲和欧洲访问,当时正是该局多事之际,时任副局长梁卓伟,替代正外访的周一岳,频频面对传媒质询,响应日本食品核辐射污染、内地孕妇涌港产子、增加烟草税等棘手问题。不到4年时间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出访俄罗斯4次,环境局长邱腾华出访日本4次,如此“去了再去”受到舆论质疑。有立法会议员说,特首和司长出国参加外事活动,虽身不由己,但一些考察或参观活动,就没必要事必躬亲,完全可放手下属前往,自己留守香港,治港才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其实,2011年4月,司局长以上官员外访过频,花费过大,曾引发过舆论质疑。有媒体披露,当年,各司局中,以保安局的外访开支称冠,这一年度竟花了2130万港元,比上一年度的1740万港元,大幅上升22%,其中警务处占局方近半开支,涉及款项973万元。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被揶揄“外访多过留港”,该局这一年度以2000万港元外访开支居第二,比上一年上升80万港元。教育局这一年度所涉外访开支,由上一年度145万港元,急增1.6倍,豪花300多万港元,让70名首长及非首长级官员,到亚洲各国、澳洲、欧洲、北美、南非访问,新一年度预算竟然高达491万港元。食物及卫生局的官员曾到访爱沙尼亚、以色列、乌拉圭等国家作公务考察及交流。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及民政事务局的外访开支,升幅都超过30%,12局中仅环境局、劳工及福利局和食物及卫生局下跌1/10。
外访经费年年攀升,香港舆论要求司局方交代支出具体去向,让市民了解是否用得其所。事实上,香港政府的“三公消费”已受到严格监管,但媒体、立法会议员、社会大众仍不依不饶,不放过每一个可疑之处。仅仅官员的公款外访,就这么紧紧盯住不放,其他公款消费也同样如此。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