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观察家 > 正文

微笑和握手背后

日期:2012-02-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贸易赤字在明处,“互信赤字”在暗处。

 

对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美国白宫精心安排,拜登副总统更从东海岸陪至西海岸。短短五天行程中,习近平赴白宫、去国会、访五角大楼,会新朋、见老友、演讲一场赶一场,“习式魅力”充分显现。但微笑和握手背后,难以掩盖的则是中美关系一大症结——“互信赤字”太多,尽管两国领导人也正努力加以化解。
  从表面看,美方最高层对华态度颇为友善。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表示,欢迎中国和平发展,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副总统拜登也指出,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遏制中国不是美国的政策,既不可取,也不可行。
  但以笔者在美国采访多年的切身感受,这些语言更多是外交上的客套,国人也不必太当真,因为很多美国政治家娴熟于两套语言的表述:一方面,以各种友好言辞表明对中国没有敌意;但往往转过身去,就开始对中国大加挞伐,甚至采取种种有遏制嫌疑的措施。
  如果说中美当前经贸摩擦的根源,源于“贸易赤字”;那么“假想敌”心态,则显然与“互信赤字”有莫大关系。
  相比较而言,贸易赤字虽看似严重,但以中美已形成相互依赖的经贸关系看,其实不大可能失控。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的骆家辉就曾向笔者解释过,受美国制裁的中国商品只占中国输美商品总额的3%,“我们不应该关注制裁的数量,而应该关注受到相关制裁和没有受到制裁商品的总值”。
  但缺乏互信的结果,往往会从最坏的角度看待对方的举动,这就必然会带来误解和误判,加剧对抗,甚至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在笔者看来,许多美国人,最害怕的倒不见得真是中国的强大,而是中国强大会否对美国构成威胁。基于中国现有政治制度与西方的根本不同,中国崛起更让不少美国人忧心忡忡。这也是“中国威胁论”总不时沉渣泛起的根源。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针对中国的疑虑并未消除,美国有遏制中国嫌疑的举措仍频繁推出,领导人对中国的友善言辞更多是“口惠而实不至”。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编委史蒂夫·查普曼最近就撰文调侃说,最近一些美国总统竞选人的过火言论,“给人的印象是,我们正与北京进行一次殊死战争”。曾担任白宫国安会亚洲主任的李侃如也说,习近平这次访问,正值“中美两国战略不信任感加剧之时”。
  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习近平此次访美,是在对未来中美关系的“投资”。在对华批评声颇多的美国国会,习近平提出五点建议中有一条就是“相互尊重,增进战略互信”。作为具体途径,他认为中美“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不相互制造麻烦,不逾越对方底线,建设合作伙伴关系才有根本保证”。
  在中美的“互信赤字”中,最严重的无疑是军事方面。美国“重返亚洲”动作多多,美国军舰频繁出没于中国近海,这显然不是一个友善的信号。按照李侃如的说法,中美都有一套对方无法理解的理论:中国认为须捍卫自己在近海的利益,美方则宣称要保持战胜“反介入或区域拒止”的能力,但在晦涩的语言背后,“双方出发点都是为了证明军事开支是合理的”。
  但哪方更有道理?正如查普曼所说的,美国拥有11艘航母,中国只有1艘,“且还是从乌克兰购买的旧航母”,中国确实在提高自己军力,“但这正是一个过去几十年已经变得越来越富有的国家会做的事情”。所以在访问五角大楼时,习近平也不无机锋地说,中美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服从、服务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大局。
  作为世界的两个大国,中美不大可能成为最好的朋友,但绝对不应该成为敌人。贸易赤字在明处,“互信赤字”在暗处。但从中美关系40年来看,暗处的问题总是更危险,更考验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