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紧裤腰带后的政治大戏
金融危机袭来,西方国家莫不感到钱紧,民众怨声载道,“勒紧裤腰带(Belt Tightening)”成为政治家的口头禅,更成为媒体总结紧缩政策的代名词。揶揄调侃有之,感慨无奈更有之,而在勒紧背后,更不乏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攻防,以及西方的革新自强。
“勒”得太紧,总难免让习惯了大手大脚的西方人难以适应。去年的圣诞节期间,美联社在一则报道中就感慨说,以前意大利人总是互相赠送圣诞礼物,但该社记者最新采访的一位退休公务员家庭,因囊中羞涩必须“通过抽签来决定谁应送礼物,谁应收礼物”。美联社的结论是:人们必须“勒紧裤腰带”了。
这不由让笔者想起4年前的圣诞节前夕,时值第一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召开,各国领导人在会商世界经济之际,也大叹“勒紧裤腰带”之经。当时法新社一篇文章在分析世界经济困境时,最后一段就揶揄说:作为“勒紧裤腰带的举措”,“克罗地亚政府已禁止政府和国有企业赠送圣诞礼物和举行圣诞宴会”。
在这四年间,裤带勒紧的,不只是欧洲国家;作为金融危机肇源地的美国,很长时间更是被裤带勒得浑身哆嗦。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勒”得最紧的,可能非底特律莫属。为求得政府更多“救命钱”, 昔日高高在上“三巨头”老板不断往返于底特律和华盛顿,极尽谦恭之能事。没办法,囊中羞涩,就不得不谦卑应对;勒紧裤腰带,也由此顺其自然。而这一略带粗俗的词组,频繁出自西方政客和媒体口中,一则说明了过去几年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在一片愁云惨雾中,相关国家或机构或个人,不紧缩就无以度过难关;二则也更衬托出这些相关方风险意识的淡漠,寅吃卯粮、大手大脚,最后除了过苦日子,没有其他选择。
当然,要求民众和企业“勒紧裤腰带”,领导更必须以身做则。2009年1月21日,就职美国总统的第二天,奥巴马就说,他这个新总统必须与过去的陋习决裂,作为表现,冻结所有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白宫工作人员的工资,受影响的包括白宫办公厅主任、国家安全顾问以及新闻秘书。或许也正是有了这种决心,美国最后终于跌跌爬爬走出了危机。
美国人先勒紧裤腰带,大西洋对岸的欧洲人的裤带也不是那么宽松。从2010年起,欧债危机开始全面显露,作为源头的希腊,更处于国家破产的边缘。希腊不得不救,但作为欧洲老大的德国也很有原则,那就是作为救助前提,希腊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本质则是紧缩财政,“勒紧裤腰带”。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公开说,如果希腊不落实改革,希腊“将得不到任何贷款”。一些德国政治家甚至发出要将希腊开除出欧元区的警告。
德国人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没有“勒紧裤腰带”的洗心革面,希腊就不会改变寅吃卯粮的富家子习性,再多的救助款,不过是投入希腊的无底洞罢了。而希腊不改革,那其他有类似问题的欧洲国家,更不会改变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德国的逼迫下,尽管愤怒的希腊民众抗议不断,尽管抗议的怒火还一度焚烧了雅典街头的历史建筑,但缺钱的希腊人别无选择,最终也只能“勒紧裤腰带”,开始痛苦的改革……
所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由地主猛然间变成贫农,肯定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其间既有生活的艰难,更有心理的巨大落差,由此社会也难免会出现些动荡。但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今天山珍海味、吃一碗丢一碗;很可能的后果,就是有一天沦落为粗茶淡饭、无米下炊。当然,从积极的角度看,在大鱼大肉之后,“勒紧裤腰带”饿上几顿,说不定也有助于火速减肥。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西方财政的水桶腰也说不定就因这一痛苦机缘,方可能逐渐恢复成往日的小蛮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