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一的美国诉讼谈起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游说产业,这也说明了,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
3月2日,三一集团在北京召开美国风电项目诉讼案第一次庭审情况媒体说明会,公司会上称,关于三一集团美国风电项目诉讼案已经获得阶段性进展,该案的核心诉请“总统未经过应有合法程序判决导致剥夺私有财产”拥有司法审查权,已被美国法院裁决受理。
这一阶段性结果,直接打破了外界对依据美国721法条做出的CFIUS禁令和总统令不受司法审查管辖的习惯性认定,意味着该案件进入实质审理。
这无疑是三一集团海外维权的一大重要进展,进一步说,这也是中国企业赢得国际话语权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媒体话语权》一书中,我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是,无论是媒体话语权的取得,还是国际话语权的赢得,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三一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是在为中国企业进行着经验的积累和形象的积累。
在三一之前,很多中国企业遇到类似案子都选择了知难而退,有的甚至于连抗争都放弃了。此番三一集团挺身而出,知难而进,就等于是在为中国企业亮了一张维权牌,向美国政府和媒体宣示,中国企业敢于跟美国政府PK,从而对美方形成一定压力,使其在今后做类似的事情时有所顾忌。
这一阶段性胜利,也说明了国际话语权斗争是一个智斗的过程。对于美国的决策机制,我有多年的研究,感触很深的是其复杂性和力量制衡。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游说产业,这也说明了,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有针对你的利益集团,但也有反对该利益集团的利益集团,借力打力是很好的选择。此外,美国媒体和舆论也是可以影响的变量,而三权分立本身,也为我们的诉求达成创造了空间。
美国内政与外交之间的互相影响,也值得关注。我们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但反过来外交也影响到内政,这一点在中美关系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应该说,过去半年间奥巴马政府对华做了一些不利的事情,特别在对三一、中兴、华为和太阳能产业的制裁方面。但与此同时,他也承受了来自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反作用力,以及国内的压力。日前,奥巴马在会见安倍时对钓鱼岛问题的只字不提以及对中日冲突的低调处理,都很能说明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三一的合理诉求就有了较此前远为宽松的政治环境。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中美竞争升级的严峻挑战。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卡特彼勒就已经把三一当成重要的竞争对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在他们开会的时候,会议室挂着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照片,这是很少见的事。有几个大公司的会议室里会挂其他公司领导的照片?
事实上,去年美国大选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作为就透露出一些信号。以往,美国大选设计“中国问题”,多数都拿纺织、钢铁等夕阳产业说事儿,因为关系到就业。但去年却不同了,选前奥巴马接连“发飙”的是三一、华为、中兴和光伏太阳能产业,这些都是中国顶尖的企业,高科技的代表,以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能源产业。这说明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更高层级。换言之,今后,中国的新兴产业代表在美国受到打压将很可能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看,三一此举不仅是在为自己维权,也是在为其他中国企业趟路。
难能可贵的是,美国杰克逊大法官还在裁决书中为中国企业指出了“维权路线图”,这对于今后中国企业在美国打官司,维护自己权益非常有益。这同时也说明了“亮剑精神”的重要性。你不亮剑,怎知能杀出一条“血路”?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