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怪象:教师怕学生
阅读提示:当下香港,社会弥漫着一种诡异氛围,凡事就爱政治化,从大学到中学:校长怕家长,教师怕学生。在香港的大学,评判教师工作表现优劣,正是由学生打分的。老师还能不顾忌吗?
江 迅
4月17日,香港岭南大学,校内举办音乐会。一队名为“血汗攻闯”的校外青年乐队,公然高唱辱警粗口歌。好友、香港专栏作家屈颖妍说起这场音乐会:“一班年轻人,在岭南大学公然高唱的是什么歌?播的是什么恨?香港的未来,原来要交托到这种人手上。片段在网络疯传两天后,我翻看报章,除了香港《文汇报》,找不到片言报道。平日胆子最大、走在最前线的学联、教协、叶建源,你们哪里去了?为什么在事最关己的时候却默不作声?终于明白为什么下一代会如此想怎么就怎么,因为我们的社会、明理的大人,一直都在包容孩子的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香港大学副校长何立仁宣布一项新政策,由2022年起,规定(强制)所有港大生在学期间,每位学生享有最少一次去海外及一次到内地学习的机会。对于个别学生或抗拒内地而不愿前往,何立仁直言,“若学生不愿到内地交流,就不应入读港大”。此言一出,旋即激起学生强烈反弹。港大学生会批评是政治考虑,并实时在校园电视问卷调查,访问1400多本科生,结果显示,78%不希望到内地交流,96%反对校方强制学生前往指定地方作交流。港大4月18日发表声明,态度明显软化。声明说,“是否每位学生都必须全面参与,将有待进一步咨询和讨论”。20日,何立仁与港大学生会代表会面,为当时用词不当道歉,并收回有关言论。副校长终于向学生摆出“下跪”姿态。
主流社会如此千方百计安抚、讨好这些小孩,令病态本土主义滋生蔓延。大学原本希望学生扩阔视野,能到海外和内地亲身体验学习,必定受益更多,为什么学生对“海外”就没有异议,一提到内地就暴跳如雷?当下,全球都在热议中国倡导的亚投行,香港大学生对内地却唯恐避之不及,今天的香港还能与内地分割?再说,大学一项新规定,规定就是强制,学生事先张扬表明不愿遵循,当然就不必选择入读港大了。这样的说法,校方错在哪,凭什么要收回而致歉?
屈颖妍也说:“如果有一天,我在全港学校作一项调查,问孩子是否反对学校强制学生交功课,或者问他们是否不希望学校有考试,我想,结果没有100%,也有99.9%。拿着这样的结果,我是否可叫教育局从此取消所有功课、考试?局长、校长、老师是否要一一向学生鞠躬道歉?”她说:“教育不是孩子说了是,就是;教育不是孩子说对,就对。今日高等学府,只会跪着讨学生欢喜,教者不教,学生不学,香港还有未来吗?”
当下香港,社会弥漫着一种诡异氛围,凡事就爱政治化,从大学到中学:校长怕家长,教师怕学生。在香港的大学,评判教师工作表现优劣,正是由学生打分的。老师还能不顾忌吗?
老师在课堂讲课,学生当场用手机偷录,课后将老师讲话放上网,在香港已成为一种现象。香港教联会曾以问卷成功访问223位中小学教师,发现21%教师曾被学生偷录课堂教学;16%教师称曾被偷录并在网上发布;64%教师对可能被偷录感到担忧。偷录是否犯法?目前还有争议。但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偷录是一种欠尊重的事件,破坏校园和睦气氛,打击教师与学生的互信,令教师在课堂上讲话拘谨,很难再主动分享个人内心看法,只会依书本直说。说到底,“被偷拍放上网”是一种网络欺凌行为。
随手拈来最新的两个数据:香港四成蔬菜来自云南省;港女嫁内地男的个案,5年来暴升七成,过去的2014年,每10个香港新娘中就有一个嫁内地男。在全世界都争先恐后参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际,香港青年却对内地带有偏见,拒绝北上,疏远这个高速发展的巨大经济体,把自己困在狭小的孤岛上,这样下去还能找到未来出路吗?建立对国家的认同,不代表放弃对民主社会的追求,能融入大中华背景,施展拳脚的舞台就大了。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