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须跨越的三个陷阱
阅读提示:经济转型如果失败,会导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更要提防“塔西佗陷阱”;对外政策强硬,如果强国想趁火打劫,则可能是“修昔底德陷阱”;而“塔西佗陷阱”愈演愈烈,更让“中等收入陷阱”变得必然。
刘 洪
从中国的发展轨迹看,这个判断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确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从国际上的经验教训看,越是曙光在前的时候,越是需要提高警惕的时候。在中国复兴的道路上,有三个陷阱不得不防。
其中两个陷阱,已然是老生常谈。第一个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一些媒体的总结,“中等收入陷阱”大致有十个方面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等。
这是一个最大的陷阱。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寥寥几个,大部分仍旧在陷阱中苦苦挣扎,比如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在上世纪70年代即达到了人均GDP3000-7000美元,但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国家仍未能进入到高等收入国家。
以巴西为例,虽然过去几年又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被列入金砖国家而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但随着大宗商品牛市的终结,巴西经济陷入衰退,腐败等问题凸显,巴西总统罗塞夫也因腐败丑闻遭遇弹劾,而弹劾她的很多议员也被指是腐败高手;在另一个拉美国家委内瑞拉,虽然石油储量世界第一,但按照IMF的预测,2016年委内瑞拉的通胀率将达到481.5%,2017年将可能达到1642.8%,以至于在这个国家,成品油都需要进口,小贩甚至拿钞票而不是面巾纸来包裹东西,因为面巾纸比小额钞票还要贵。
中国的整体状况,要远远好于巴西,更非委内瑞拉可比,但我们还不能百分之百地说,这个陷阱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挑战。
第二个陷阱,则是“修昔底德陷阱”。这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享有的陷阱,但作为大国的中国则必须注意。这种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比如,在当时的希腊,雅典的崛起就让斯巴达感受到了威胁,双方随后展开激烈竞争,并最终爆发了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唯一构成“修昔底德陷阱”的国家,就是美国。从中美南海博弈中,人们也确实看到了这一陷阱的阴影。尽管中国领导人已反复表示,强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但很多对抗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也需要美国对霸权表现出一定的克制,当然,也更考验中国外交的功力。
第三个陷阱,外界探讨得不多,但从中国近来诸多热点事件看,尤其不容忽视,即“塔西佗陷阱”。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意味深长地提到了这个政治学理论。他详细解释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他接着说:“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最近魏则西事件、雷洋事件以及高考名额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一些部门反复辟谣,但质疑声音还不断,就可见这种陷阱的影子。
这三个陷阱,涉及不同的方面,但很多时候又相互作用、相互激化。经济转型如果失败,会导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更要提防“塔西佗陷阱”;对外政策强硬,如果强国想趁火打劫,则可能是“修昔底德陷阱”;而“塔西佗陷阱”愈演愈烈,更让“中等收入陷阱”变得必然。
跨越三个陷阱,需要冷静、需要远见、需要智慧。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