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政治缘何方兴未艾?
近期举行的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按出口民调显示,喜剧演员泽连斯基支持率高达73.3%,大幅领先于寻求连任的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波罗申科承认败选,并向泽连斯基表达祝贺。
五年前“巧克力大王”波罗申科当选总统,可谓乌克兰素人政治“第一波”,波罗申科是在2004年“橙色革命”爆发后崛起政治大佬尤先科、季莫申科及2014年陷入乌克兰危机被民众无情抛弃的资深建制派人物亚努科维奇之后,走上国家权力第一线的人物。他虽然短暂在政府中担任过要职,但他的身份仍然是有政治热情的糖果公司福布斯榜上的亿万富翁,是根深蒂固的腐败政治系统的局外人。他的面孔是新颖的,与传统的政治家密室权谋、为政党利益而勾心斗角所具有的丑陋形象不一样,被视为解构和改变的希望。而今天泽连斯基的当选,应属于继续在乌克兰盛行的素人政治“第二波”,民众一方面对“第一波”人物的施政表现失望,另一方面又重申了对素人政治的肯定及对建制政治的厌恶,再次把毫无政府工作经验的影视明星推上了总统宝座。他们不是闹着玩的,他们是认真的。
素人政治的兴起,是近几年来的特有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及之后向欧债危机的迁延,和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几乎是这一时代新思潮降临的序言。西方社会中产阶层的萎缩,社会财富分配悬殊,贫富分化严重,从美国风靡一时的“占领华盛顿”运动及不依不饶的法国“黄背心运动”上可见一斑。传统的权力模式正受到民众的嘲笑,民粹思潮在网络社交空间上泛滥,它们已经结合成了一股解构力量,重构政治权力,重新定义政治人物,“素人做得不会差”的观念,已经在选民意识中确立。
素人政治的时间稍远点可以从印度的莫迪算起,再远点甚至可以追溯到德国默克尔的崛起。不论是莫迪,还是默克尔,在传统的选举政治中他们是不起眼的,莫迪相较于背景浓厚的国大党权贵家族,来自东德的默克尔比起西德原政治势力,他们都几乎不可能有获胜的机会,但是他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以默克尔为例,她应该是自冷战结束以来德国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
但不论是莫迪还是默克尔,他们算在“政治素人”行列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相较于那些被传统和腐败双重蚀化的资深建制派政治人物来得干净与稚嫩,但他们走上国家第一权力中心之前,也算是颇有成就的政治家了,所以,他们的成功,准确地说是“半素人政治的成功”,是反传统、反精英的初步胜利。
特朗普的当选,是素人政治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正式现实化的标志性事件。今天,在意大利,有“五星运动”兴起而诞生的“教授总理”,一个教书先生,一转身就成了政府总理,就像乌克兰的泽连斯基在《人民公仆》剧中扮演的历史教师瓦夏一样。在巴西,受尽了资深政治领袖们如卢拉、鲁塞夫、特梅尔等人的腐败行为之害,并把这帮政治领袖一一送进监狱后,选民干脆以非常高的支持率,选择了政治素人博尔索纳罗担任总统。2019年3月底,几乎没有从政经验的单亲母亲苏珊娜卡普托娃赢得了58.3%的选票,成为斯洛伐克首位女总统。
素人政治也并非就是选庸才政治。素人政治中脱颖而出的人物,往往更擅长使用社交媒体,有出众的辩论和演说能力,竞选纲领上更接地气,更接近中下层民众的疾苦,他们本身就是素人面孔存在的精英人物。当然了,素人们要是做不好,任期一到,也会无情地被新的政治素人或被别人代替。素人政治的兴起,是国际社会求变的强烈信号,至少近一段时间之内,会延烧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