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伊三国军演的涟漪效应
2019年12月27到30日,一连四天在印度洋北部和阿曼湾上,来自伊朗、俄罗斯、中国的军舰齐汇在靠近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海域上,举行了代号为“海上安全带”联合军事演习。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演习本身,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是三方的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借伊朗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哈比布拉·萨亚里的话说,这是首次,但不是最后一次,今后还会安排更多类似的多边军演。
中国派出了新型导弹驱逐舰“西宁号”参演。“西宁号”时值在亚丁湾护航和打击海盗,与超过二十个国家的军舰一道,在亚丁湾执行“公益”任务。在其轮值返航前,顺路与有相同意愿的国家一道进行反恐等演习,以展示各方携手应对海上威胁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海上安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决心意志。大概一个月前,中国军舰也同沙特一道,进行了为期三周代号“蓝剑2019”的首次海军特种部队联合演习。同样也在不久前,中方的亚丁湾护航军舰导弹护卫舰“潍坊号”,与俄罗斯、南非一道,在南非开普敦靠近好望角的近海,首次举行了三方联合军演。
中国在敏感海域上的多次与友国的海上联合军演“首秀”,是在中国国产航母服役、中国海军实现两大航母战斗群能力的“深蓝色海军”背景下发生的。随着中国“胖五”的王者归来,中国航海航天整体实力有了明显增长,潜力巨大。而从俄罗斯军事实力建设上看,俄方声称已经完成部署27倍于音速的超高速攻击性导弹,以反制美方越来越迫近的导弹防御网。从理论上说,至今还没有任何导弹拦截技术能有效应对如此程度的超音速导弹的来袭,这使美军在军事战略操控能力上变得脆弱起来。美国虽然宣布建立太空军,但2019年其关键的航天发射要么失败要么延迟,进展并不顺利。
以亚丁湾为中心、辐射红海、波斯湾的印度洋北部阿拉伯海域,历来是各路强国宣示军事存在的关键区域,吉布廷海岸密密麻麻遍布的各国军事基地,就是一个例证。这一区域无论从商业航运、能源通道,还是从其他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角度上看,都是世界上最有战略重要性的地方。近二十年来,这一领域周围发生过三场大规模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基本上是依托这一海域策动战争的。
在美国“航行自由行动”被人们诟病成“航行霸权行动”的时候,美军曾在该区域拥有过的霸权,近年来随着单边撕毁伊核协议和在不与盟友协商基础上就单边撤军叙利亚等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加上2019年连接在这一海域或邻近地带发生油轮被袭、炼油厂被炸、美军无人机被击落等事件,美国究竟还能不能在这一领域提供令人放心的“公共产品”被人们深深质疑。美国号召在这一区域组建“护航联盟”,结果一反美国之意料,应者寥寥无几。甚至一直跟随美国的日本,也出乎意料地宣布独自行动,首次派出自卫队海军到亚丁湾区域护航。这些都指向该海域为中心的安全体系从依赖美国的“搭便车”体系,向各方负责互助的“自助自力”体系转化。在这一背景下,任何形式的多边联合军演,都有可能协商上演。
中俄伊联合军演的涟漪效应已然发生,中方倡导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安全观,也随首演的涟漪效应而更深入人心。当然,应严防涟漪效应转变成蝴蝶效应。美国国会通过的《202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案》,称中国为美国的最大军事威胁,这是过度反应,于双方均不利。中国不威胁任何国家,中国是和平的力量,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从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