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无人化时代开启
美国“死神”无人机击毙伊朗“名将之花”苏莱曼尼震惊了世界,外交专家们大都从这一霸权“裸奔”中看出:美国这次“斩首”行动对明里暗里的对手有“一石数鸟”的威慑企图。从纯粹的军事技术史角度看,“斩首”攻击也将对未来战争趋势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自从上个世纪机械化战争、精确制导战争以来,又一个军事史上称得上划时代的开端来临了。
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兰会战,德国人率先使用战术空军与坦克集群协同的作战样式迅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铁丝网加机枪、大炮“静止战”模式踢进历史博物馆,使得战争由平面发展到立体、由二维空间进入到三维空间,并使战争重新恢复了运动的形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次海湾战争借助信息时代的高科技,以导弹的精确制导攻击为主的作战样式蓦然登场,导弹的精确打击完全不同于二战时火炮和飞机低效的地毯式轰炸,可精准摧毁敌方区域内任何被锁定的目标,极大降低无辜平民伤亡,抹去了战争前后方的区别。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信息化西方联军几乎以零伤亡的代价,彻底摧毁了萨达姆的几十万机械化军队,这场经典对决把二战形成的机械化战争样式踢出战场。
当人们尚未从信息化技术为背景的精确制导打击中回过神来,借助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尝试摸索中创造了无人机作战样式。无人机作战的意义在于,它将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制空权、先进的信息技术、精确打击和人道主义理想的战场无人化四大要素综合为一体,从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初步尝试,其意义不亚于1918年8月亚眠会战中,引起富勒关注而被许多人忽视的那几辆装甲战车的成功战例。
无人机作战的划时代意义不仅体现于科学技术,更多在于巨大的战争伦理的人文价值!制空权、信息化、精确打击都在上世纪出现了,三者所依赖的技术和装备并没有让人离开战场,而人工智能级别的自动化综合技术给无人机作战带来的战场无人化和精确摧毁战争“大脑”(国家和战区的战争决策者和指挥机构),把战争范围压缩在史无前例的超小空间和极少数高级专业人群范围里,从而极大避免了千百万军民伏尸遍野、命丧战火的惨剧,实现了迄今为止人道主义理想在战争领域的最大值(当然,同彻底告别战争相比,仍是不理想)。
自古以来,人们渴望和平,在不得已而战的情形下,呼吁尽量降低战争对人类的杀戮,杜甫诗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老子反对庆贺胜利,主张“战胜以丧礼处之”。兵家如孙武者言:“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古典诗歌甚至兵书充溢着关于战争的人道主义关怀,而科学技术通常越发达,战争的破坏力也就越大,无人机作战样式的出现似有点“否极泰来”的意味,难道西方的技术主义可实现东方古典人道主义战争伦理境界?在战争史上,科学技术对于人文精神的实现距离之近,从来没有达到过无人机作战的境地。如果说核武器能够维持世界的“恐怖和平”,那么无人作战机不存在这样的恐怖。
新的作战样式都须逐步积累,去年9月14日,胡塞武装用无人机群袭击沙特油田可以说行者无心,观者有意,那是战场无人化时代露出的一线曙光,而此次定点清除“战争大脑”极大丰富了战场无人化的内涵,两者对未来趋势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今后,战场无人化空间开始大规模集群型向陆上、海上作战的拓展应是预料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