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观察家 > 正文

当文化嵌入外交

日期:2024-09-1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当双边关系仅剩下若干原则几个条约但却无话可谈时,文化交流仍可能给双方留下一片交流场地,让彼此有话可说。
撰稿|刘 迪 编辑|刘 迪

  9月7日、8日两天,日本札幌、东京与福冈这三座城市同时举办了三场“中国节”。这些“中国节”主办方或为中国驻日使馆+组织委员会,或为地方侨团+中国驻当地领馆后援。日本外务省或地方政府不但给予“后援”,也有官员出席。

  有的日本主流媒体报道了“中国节”,如读卖新闻网不但报道了“中国节”消息,还引用开幕式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话:“希望以‘中国节’为契机,夯实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这种报道,在熟悉日本主流媒体对华报道基调的学者看,已经很不容易。

  今年东京的“中国节”质量明显高于以往。据说其他两地“中国节”气氛也好于往年。在东京代代木“中国节”会场,切身感到现场盛况。这次全体参加者精心准备,气氛热烈,这给寂寞甚至无奈的中日关系增添不少暖意,非常有意义。

  从北到南三个“中国节”主题均为“文化”。如代代木公园“中国节”有150多摊位,多由在日华侨华人团体承办,内容涉及文化、生活与娱乐。其中美食摊位就有50多个。这些摊位均由在日华侨华人承租。每个摊位都吸引了许多美食爱好者。

  有人说谈到吃,中国人和日本人永远是好朋友。我注意到不少饮食摊位总有人排队。这些摊位卖的多是小笼包、饺子、油条、大拉皮、肉夹馍等。这些食品与日文“B级美食”类似。所谓“B级美食”是与高端料理“A级美食”相对的大众美食。其特点是价格亲民,做法简单却味道极佳。

  外交使馆的目的首先是服务侨民。许多外交官不顾高温,坚持现场办公,令人敬佩。令人瞩目的是,代代木中国节上中国大使馆也摆出6个摊位,其中“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一日领事部”有4个摊位。疫情后,日本人赴华短期旅游签证尚未恢复免签。此次领事部开设“一日领事部”,接受赴华签证申请,这对许多无法专门请假前往中国驻日使馆申请签证的日本上班族是个福利。

  关于驻外使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特别指出其职责包括促进友好关系,发展经济、文化及科学关系。现在几乎所有大国均十分重视“文化外交”。中国大学外交学教科书中也包含“文化与外交”或“文化外交”内容。不过教科书表述太抽象。外交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这次“中国节”与以往一样并无高调,但从文化外交看则做得更好。

  文化外交最好的方式是“把文化嵌入文化”,即以所在国居民可以理解乃至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荐本国文化。“中国节(China festival)”中的“festval”可译为日文“まつり(machiri)”,日文汉字写作“祭”。“まつり”原义为祭祀神灵及举行仪式。现在日本各地均有自己的“祭”,这是一种凝聚地方居民的文化盛典,相当于中国的“庙会”。这次“中国节”既有中国庙会的特点,又恰好嵌入日本文化中的“祭”。因此“中国节”既有当地意味,也有中国特色,真正实现了文化交流。

  文化为何能促进外交?这是因为人类文化具有的普遍性共同性不会因政治对立消失。当双边关系仅剩下若干原则几个条约但却无话可谈时,文化交流仍可能给双方留下一片交流场地,让彼此有话可说。

  今天,中国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正因如此,中国才更需要以极灵活且丰富的外交方式,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探索将文化要素更多融入中国外交实践非常重要,此外,培养更多懂文化外交的外交家也非常重要。刘迪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