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广域 > 正文

安阳到杭州的距离

日期:2014-05-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刘连振(杭州,研究生)  
 
  早上从梦中惊醒,看看手机,才六点半。梦里娘晕倒了,紧张得我喊着喊着就醒了。随着年龄增长,娘在我心里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恐惧莫名地增长。一个在浙江杭州城区,一个在河南安阳的农村,这不只是南宋到商的距离。
  虽然生活在杭州,但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而且是成功逃过计划生育的“黑娃”。1988年冬天,我来到这个世界,当时娘39岁,和我年龄最近的二哥比我大7岁,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小学没念完,大哥和大姐都结婚了。
  2008年考到杭州读大学,当时娘已经59岁了。第一次来杭州报到的时候不需要人送我,因为哥哥姐姐都忙,让爹或者娘送我,我还怕他们回不了家,他们都不识字。第一次坐汽车到郑州,第一次从郑州站出发,在火车上站了19个小时,经过1200公里行程来到了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内心除了紧张不安,还有激动难耐。
  跌跌撞撞地随着人流走动,紧张地看着指示牌确定方向,内心多半是惶恐。看到火车站写有浙传的牌子,我不安的心慢慢静了下来。当学校迎新的车开过来,车上三分之一是学生,剩下的全是家长。还记得在树荫下等车的时候,一个叔叔看了我很久,突然问道:“你一个人吗?”“嗯。”“你老家哪里?”“河南安阳。”“市里的?”“不是,农村的。”“哦。”看到他走回去和家人嘀咕着,心里莫名地紧张。他旁边的男孩一手扶着吉他,一手吃着冰激凌,微胖的体型在阳光下发着汗,不过还好有一个女人在旁边扇风,我想那应该是她的妈妈。
  入学之后,回家只有寒暑假,不仅因为距离遥远,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时段学生火车票打折。清明、五一、十一……总有同学会问:“你回家吗?”我的答案永远是:“太远了。”吃过晚饭,打个电话回家,来个“城乡”沟通,孤单的感觉总会减半,但孤单总会有一点。
  从本科到读研,六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把户口迁过来,不是不想成为杭州人,而是知道现在自己还不能成为杭州人。在老家,在存放我户口的地方,有爱我的爹娘,那里是我的家。
    我想说假期在哪里过不重要,因为有爱你的人在,可我知道,这是骗自己,因为时间冲淡着生活的味道,清晰终究会成为模糊,这让我害怕,因为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娘做的槐花包子了。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