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广域 > 正文

绿皮车上的经济课

日期:2015-01-0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不小可(上海,自由职业)
   
  从苏州回沪,买火车票的时候看到有一趟绿皮火车,还是多年前的速度(一个多小时),多年前的价格(14元),不由得起了怀旧之心。兴冲冲买票上车,熟悉的大直背座椅,熟悉的铝皮包边小桌板,熟悉的老年乘客——从前每年去苏州,都是清明祭扫,周围也都是这样的阿姨叔伯。现在,绿皮车的主要客户,还是节俭又不怕多花时间在路上的他们。
  阿姨叔伯们似乎都有个天生的技能——自来熟。列车刚刚滑动了不一会儿,隔壁座的老爷叔和对面座的老爷叔已经攀谈起来。率先抛出议题的那一位,刚开口听起来像是抱怨:“现在额小人哦,买部车子觉得自家了不起,我走进弄堂,伊还对我嘟嘟嘟揿喇叭。其实有啥啦,不过就是十几万,现在小青年每个月工资都万把块来,一部车子也就是一年额工资……”
  对面的老爷叔附和着,谁知这边的话题突然升华了一下,变成了经济学:
  “阿拉以前买部脚踏车,算了不起了?一部脚踏车500多块,每个月工资只有50多块,也是一年工资。所以侬算算看,假使通通除以100,现在勿是跟过去一式一样嘛?小青年买件衣裳千把块,买双鞋子千把块,不就等于阿拉老底子花十几块钱买件呢子料中山装嘛?”
  老爷叔沉浸在自己的“一百倍经济学”里,觉得逻辑很圆满,不由得摇头晃脑起来。这番自得显然引起了其他爷叔的不满,有人挑起了头,开始讨论中国和国外的物价:
  “如果换算成油条的话,阿拉现在的工资一个月能买xx根,而国外的平均工资好买xx只汉堡包来!”去过美国探亲的老爷叔谈起国外超市的物价津津有味,但这种“老子也是留过洋的”口吻,显然又引起了经济学爷叔的不满。爷叔面孔一板:“侬以为就侬去过外国啊,老实特侬讲,我在日本呆了8年,人家的物价,用日语讲,就是……”紧接着,从爷叔的嘴里蹦出来一串流利的日语,发音竟然还相当标准,让正在被日语折磨的我暗暗抹了把汗。
  这还没完。对面座上一位此前从未发声、长得黑黑壮壮,看起来有几分像重体力劳动者的外乡人,突然开口声援起了美国老爷叔:“我在迈阿密做生意我知道……”后面的话我没太记住,可能因为眼前的一幕太过惊悚,引发了短期的失忆。
  抱着怀旧之心踏上这列14块钱的时代慢车之前,我怎么可能想到,竟然会遭遇如此藏龙卧虎的一幕。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