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还是那个夏天
李 平(江西南昌,大学生)
我想起了家乡以前的夏天。小时候的夏天跟现在比有什么不同?这很难用温度计上的数字来做对比了,以前没有手机,气温多少总是凭感觉,也会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但关注点只在于明天的天气会不会影响明天的劳作,一般,农村人嫌麻烦——要判断明天有没有雨,晚饭后拿着蒲扇在外乘凉的老人们望着那满天繁星就知道了。
事实上,小孩子是没有热与凉这个概念的,或者说,不在乎。热,我就水里呆着,游泳,摘莲蓬,或者偷别人家地里的花生;凉就更好了,游泳,摘莲蓬,偷花生。如果橘子熟了,我们也不会客气,不过,采橘东篱下,被发现了,就得悠然听骂声了。总之,天气?管他娘的,老子要的是假期,尤其是没有作业的那种。
在农村,收稻子时总会有人手不够的时候,这就需要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了,你家帮我,我家帮你,人一多,干事就快,虽然干活的次数增多,但少量多次的效果往往会让人有多快好省的感觉,也许,这感觉是真的。这时候,吃饭就壮观了,一桌?不够,得一大桌加一小桌,大桌是大人,小孩子不干活吃得少,就小桌,身高不够,分配到小桌也应景。
我,在某一个盛夏的中午,坐在屋后巷子的小板凳上,手里捏着一块从公路上抠下来的被太阳晒软了的柏油,我想把它捏成牛脑袋,似乎在制造眼睛的步骤上遇到了麻烦,我心里不甘。爸妈喊我过去吃饭,喊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我的牛被捏成了一个大饼脸,我要哭了,我在赌气,如果不是他们一个劲地催,我的牛就成了牛了。我趴在地上生闷气,奶奶端着一碗饭过来,冬瓜煮排骨,奶奶的饭碗里似乎永远是水漫金山,汤,总是高出饭一截。奶奶一口一口地哄我吃,说下午带我去捉屋顶的麻雀,我看着奶奶的满脸褶子,奶奶的头发被农村特有的发箍狠狠地固定在头顶,奶奶的衣服是青蓝小碎花褂子,奶奶手背上的青筋突出,像蚯蚓,也像拉长了的蚂蝗。我的嘴一张一合,嘟囔着要奶奶赶紧带我去抓麻雀,奶奶说,“好,吃完饭就去,麻雀现在还没回家呢。”知了躲在树上的某个角落叫个不停,水井旁的葡萄藤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来,叶子就相互叠在了一起,阳光也趁机照了下来,我看见了地上的蚂蚁正在搬一粒我嘴里掉落的东西。
现在的夏天与我小时候的夏天有什么不一样?我想了想,我在乎明天的温度了,我会用钱去买别人家的橘子了,我不会再在马路上抠柏油了。我奶奶也走了。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