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护士长的“长征”
王泠一(上海,学者)
这是我第一次和岗位上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发现了很多真情实例。如上海的门诊量,是全国平均数的两倍。上海,又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如此“硬强度”以及医患失和“软强度”交替环境下,仍然始终微笑地从事医护工作,需要一种“殉道”般的情怀。护士长贺云,就是这么一路微笑着的白衣天使。
2009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为应对老龄化浪潮,专门设立了老龄护理病区;如今从业33年的贺云,就是该病区的护士长。贺云和她的30个白衣小姐妹,每天要关爱着8倍以上的长辈患者。她们三班倒的工作量和微笑一样,早已成了新常态。俗话说:老年病、慢性病,三分靠医治,七分靠养护。贺云的微笑如月光流淌那样自然,没有天上空姐的那种职业味儿,仿佛是邻家闺女一般亲切。
我接触八院以及贺云服务的老龄护理病区,并非自己或是亲属患病,而是为了解构新型医患关系。贺云的护理区域,主要服务对象是徐汇区的老龄和高龄患者,他们及家属都挺有文化品位。墙上有幅患者家属赠送的楷书漂亮极了——不谋良相,只为良医。而贺云的护士班组自身也追求服务品位,核心理念叫做“360”。具体表述是:“3心”即质量放心、服务称心、环境舒心;“6化”即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化、安全化、亲情化、人性化;还有“0投诉”。
据说全年零投诉他们已经维护了6年,在我看来关键是“亲情化”。他们视患者为亲人,提倡“一次住院,永远朋友”;记挂患者生日,献上生日歌,送上生日卡……很多高龄患者夫妇,往往选择在这里举行联欢文艺晚会以纪念重要的婚庆日。最隆重的是分别举行过两对长者的钻石婚,即结婚80周年。所以,贺云很自豪地告诉我:八院是长寿之乡!
用钢笔写长信,现在已经很罕见了。而2015年2月2日,一位叫张建跃的痊愈者就直接写信给八院院长顾水明教授。他说:“姑娘们每天一早就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巡视病房,笑容满面地对每一位病人问好。那几天,虽然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而她们却像春天的阳光,给病人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还有不少病人出院了还写来长信表达感恩,有的长者就是到了国外也会写信来问候,赞美她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而张建跃还写出了思考,他说:“如果社会上全体医护人员都像她们那样,如果每个患者都能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将焕然一新。所谓的医患矛盾亦不会如此这般、那般……”
贺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她的梦想,就是看到自己亲手护理的患者健康出院。在担任老龄病区的护士长之前,她在重症监护室服务过很长一段时间。她告诉我,最惊心动魄的病例是2010年的一位7个月身孕的患者,因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昏迷不醒从外院转来继续治疗。贺云的重症监护室当时没有护工,所有的生活护理工作都是护士做。贺云坚持每天和患者沟通,尽管她无法产生回应。但贺云坚持着,还了解到了对方健康时喜欢的音乐,不断地鼓励着……如此精心护理之下,患者顺利地产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奇迹终于出现了,患者苏醒过来了,并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出了八院!那一刹那,贺云的心里充满着成就感!
如今在老龄病区,心理关爱成了贺云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她喜欢做公益,而主题就是心理咨询;她觉得最大的乐趣就是从中学会了换位思考。除了心理学的各类专著,她还阅读鲁迅的作品,因为喜欢那句“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了体验护士的辛劳,我自告奋勇地跟随贺云去巡房。不过,在长长的八院走廊里,我要小跑才能跟上贺云巡房的步伐。走廊洁净如青海湖般的透明,印着天使的白衣如湖面上倒映着的流云。这样的速度,贺云每天要走10多公里,一年300多天,已经33年了;累计里程10万多公里,相当于8次二万五千里长征。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