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我还未老,帮你去寻找
王泠一(上海,学者)
是否要帮助孩子实现她或他的愿望,对我来说并不是必答题;只是我选择了必答。帮助郑善匀同学寻找她“失散”12年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个案例。
我认识郑善匀的时候,她在田林三中读初二。当时,她的父亲郑贡达和我都是徐汇区政协委员。接着,姑娘去徐汇中学高中磨砺,后来在上海大学求知,如今在大洋彼岸留学。
去年她回上海探亲时,先是陪徐汇中学的高中生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就大国北极战略采访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权威杨剑研究员。她还陪田林中学的初中红领巾,去采访、慰问同一个社区的志愿军炮兵战斗英雄陈斌老人。她也替父亲去还愿,采访了父亲的母校建襄小学,和陈静校长交流的是建襄体育的特色和女排精神。而她的文笔及取舍已经很成熟了,采访记都在权威报刊上全文刊登。
她自己的小学母校离建襄其实很近,就是向阳小学。但她小小的年纪,却显示出道不明的“近乡情更怯”。她的犹豫心态是——“不知道如何为小学母校做事情”,于是,徘徊了好一阵子终究没去成向阳小学。其后一年,她不断地向我表达对小学母校和老师的思念,或暗示、或明示,希望我能够为她母校做些贡献。
我答应了。不久,时为天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的张健慈安排我和向阳小学范建军校长结识——郑姑娘读书时的洪雨露校长就是她的前任。于是,社科院文明办和向阳小学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设计,这些设计都有助于丰富天平德育圈的案例。其中,有一个可以持续展开的项目,是今年6月成立了学生社团“鲁迅知己社”。
郑善匀就更高兴了。由鲁迅,她格外怀念当时执教她五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夏靖词。郑善匀说,夏老师关于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令人难忘。
但是从2006年6月毕业至今,毕竟12年过去了,郑善匀和她的小学同学都曾经找过夏老师,却没有确切消息。于是,我主动决定帮助她去寻找恩师。根据她估计的老师年龄和徐汇教育发展概况,我判断夏老师还应在向阳。
果然,原来就是在郑姑娘毕业的那年,向阳小学托管了同区的一所百年老校并改名为向阳育才小学。而夏老师作为骨干就去那里挑起了语文教研组的重担。那里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对夏老师有三个“一级棒”的口碑,即“普通话一级棒”、“公开课一级棒”、“带徒弟一级棒”。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可以感到自豪的评价。还有为了备课,她总是不辞辛劳身体力行。有一年夏天,为了上好《薄荷茶》这篇课文。夏老师带着更年轻的五位语文老师利用午休时间,冒着火辣的太阳到小河边采集薄荷,并栽种在花盆里,为的是让学生们在上课时有一个形象直观的了解,而后每一个教室都飘溢着薄荷的香味……后来,她又回到了向阳小学,继续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痴迷着少年智则中国智的事业。
我自然很高兴。只是,夏老师在暑假中。为了不打扰她平静的生活,我选择微信和夏老师联络。我本和夏老师毫无交情,难得她没有认为我是骗子。不过对于“大姑娘的近影”夏老师却表示感觉“很模糊”。不能半途而废吧?我想起了鲁迅先生“韧的精神”,“韧”和“愣”也差不多;我就愣是让郑善匀的父母连夜找出来“小姑娘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毕业照。尘封的记忆全部激活了。郑善匀当年应该是优秀毕业生,所以和班主任、主要任课老师和洪校长都坐在第一排,她就在夏老师的右边紧邻位置。夏老师还提供了留影老师们的全名。
在合影第一排,他们分别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夏靖词;科学常识老师李桢忠;校长洪雨露;教导主任夏彬;英语老师龚珺;数学老师金建英。夏靖词还告知:洪校长、数学金老师、科常李老师已经退休;夏彬老师还是教导;英语龚老师则在分校任教。至此,我突然觉得这个暑假“我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