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发票”
表哥自家搞了个小租赁公司,这天要带客去山西,顺便叫上了我。
车到山西,第二天是周六,单位放假,接待我们的胖局长要了个崭新的大巴,浩浩荡荡出发直到一个水陆码头。大家下车,顺着一条枯河的印记而行。一路行来,芳香阵阵,是什么香味呢?
“什么香?当然是枣香。” 胖局长说。
路一拐,站着一个人,小个子,穿个黑灰色旧夹克。一看就是当地村民。他问我们是看水陆码头的吧?他是收费的。胖局长不解,说:“这里前几年我们都来过,不收费的,你不能乱来,现在是法治社会。”黑夹克说:“前几年免费,现在不免了。一人两块。”
从黑夹克和胖局长的对话中,我们慢慢知晓,这个古码头,半边紧贴着一个村子。早几年村里没把码头当回事,后来不知谁觉得古码头可以收费参观。村里人就轮流守值,轮到哪家哪家收钱,一人收两元——村里拿一元,自家拿一元。
胖局长与之商量半天,最后说:“这样吧,我给你20元,你也不要按什么人头收了。”黑夹克总算答应了。胖局长拿出20元,但又将钱收住,说:“没有门票,你得给我一张发票。”
黑夹克接钱的手停在那里,说:“没有发票。没人要过发票。”
“这样吧。”胖局长说,“你给我打两筐枣,发票我就不要了。”
黑夹克有点如释重负。一会找来两只筐子,够大的。又喊他的老婆、女儿过来帮忙,叫她们赶快换衣服。我很纳闷:换衣服干吗?胖局长说,换了衣服人不是光鲜点了么。一会,黑夹克和穿着亮晃晃衣服的家人一起来打枣。黑夹克边打边说:“听到枣子落地的声响了吧?钢钢地响,都是好枣;坏枣落地,啪咕啪咕,叫苦叫苦。”又说:“你们到哪里能吃到我家这么好的枣子。”
两只筐子都装得差不多了,我看看胖局长,行了吧?胖局长装作没看见。黑夹克却还在打枣,意犹未尽似的。终于,胖局长潇洒地一挥手,“算了,就这样吧。”又嘱:“给我拎到车子上去!”
大巴驰离水陆码头,滚滚红尘里,我看到夕照枣林,薄金般透明。渐行渐远的黑夹克和他的家人,很快模糊成几粒小枣。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