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飞地”
李萍(安徽黄山,职员)
在徽州,一提“上海茶林场”,多数人知道那块上海“飞地”及“飞地”上发生的故事。那里现在统称“东黄山”。
上周,再去东黄山,小镇和往常一样安静。下了车,我急切带朋友去看蒸汽机车,“咦!”这车头怎么锈迹斑斑?绿皮车厢也像遗弃的“城堡”。心想要油漆一下就好了,不至于这么快生锈。朋友的小孩嚷嚷要爬上火车头玩,他妈妈指着旁边一块警示牌:禁止攀爬火车!看到这牌子,我心里直想笑——这不动的火车。
看完火车头,大家各自散开闲荡,街上的咖啡馆开放着,我好想来杯咖啡,但因时间关系,复又推门出去。却瞥见对面建筑上挂着“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再走几步,是“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一位男子站在那里翻阅资料,服务台上竖立着“电费收款”“物业报修”服务牌。继续往前走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院子很大,几位小孩在玩荡秋千和仿真汽车。不远草地上,一群中学生正在进行拓展训练。既是上海“飞地”,那么居住在这儿的人和孩子都是上海人啦。一打听,果然是。路旁一位70多岁的老人,1957年支援三线建设,从上海来到徽州,娶了徽州女人后,落户徽州。我先生的一位好友就是上海知青。徽州留在他们记忆里的,不仅仅是秀美的山水,还有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1969年,徽州特大山洪暴发,四岁的我,清楚记得,滚滚而至的洪水,越过青石板台阶,越过高高门槛,冲进童年居住的老宅,冲走我的竹碗。但我并不知道那场洪水,还冲走11位上海知青鲜活的生命。他们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牺牲。东黄山的那块纪念碑,将年轻的生命定格永恒。他们的理想和高尚情操,融入徽州。而这些人的来到,给交通不便闭塞的山区,打开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不久前,绩溪三线厂的职工带着他们在上海出生的子女,回访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而黄山市也在着手恢复境内三线厂旧址,开发旅游。
一辆大巴来了!一群着统一服装的小学生,在前后老师照应下,一路走过来。朋友好奇上前问:“你们是从上海来的学生吗?”“你们是哪个学校的?”一阵沉默。我赶紧自证清白:我们不是坏人哦。一位看上去乖巧的小女孩回答:我们不和陌生人说话。朋友突然换英文询问他们“Where are you from?”(你们从哪里来?)女孩不假思索用英文回答了:Shanghai!我和朋友相视一笑。我的眼里出现那群我从未谋面的年轻人,也许,他们的青春身影,从没离开过这块“飞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