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的下半场
周云龙(江苏南京,电视编导)
周末,好友大张的公司来了客人,他电话通知我喊上一两个同事去助助兴。
上半场,基本每人酒过三壶,大张接着拉我们去酒吧一条街,听歌。吧里,人头攒动,人声嘈杂。大勇喝了两杯啤酒,就悄悄溜到外面透气去了。那是一个酒吧密集区,一家挨着一家。直到散场时,我们才发现大勇的外套在,而不见了他踪影。赶紧打他手机,铃声大作,手机就在外套口袋里,继续搜查,钱包、身份证也在。人,到底去了哪里?我的脑海里快速闪过一组不祥的不连续的模拟画面。地毯式搜索到酒吧关门打烊,最后确认,他老先生已经安然步行回到家中。当时,外面气温零度左右,他穿着单薄的衣衫,城东走到城西。这段路程,公交车要跑整整12站。后来,大勇拼命拼凑自己的记忆,他从酒吧出来醒酒时,记忆一度出现断片,找不到刚刚听歌的酒吧,只好掉头回家。
想想后怕。这次下半场,给大张也带来了阴影,好长时间他都没有再玩“下半场”,担心大半夜大街上寻人太麻烦。不过,数月之后,他又有了一次报复性的“下半场”。
那天去大张的饭局,同行的是一位酒量可上排行榜的河北朋友。稀稀拉拉喝完一场,一切在意料之中,接着便直奔酒吧。那天我已经明显感到不胜酒力,主要是对即将到来的下半场有所恐惧,便一再申请早点撤退。大张那天爽快:你可以走,你的朋友留下。那晚,他们酒吧喝完,又去吃宵夜。吃到最后,一桌人就剩下他俩,双方约定,喝一杯,唱一首,从“朋友跟我一起走”到“隐形的翅膀”,俨然是“我爱记歌词”的山寨版。喝到最后,大张反过来请求客人:能不能再开一瓶?啤酒不是酒!宵夜吃到凌晨4点,大张猛然醒悟,早上7点,他要坐高铁去上海。此时,回去睡觉,影响家人休息;不回去,开旅店,容易睡过头,误事。两人于是相互搀扶着走进一家早餐店……
大张是“酒精考验”的民营企业老总,与酒的渊源可追溯到早年。父亲在县城里做过供销科长,大张还是小小张的时候,家里常有各路来客,他中午有时就被父亲要求给客人一一敬酒,而后才背上书包,带着酒气去上学。马上又要跟大张喝新年酒了,心里有点忐忑,搜罗整理三两轶事,准备发送朋友圈,意在提醒我、大张以及所有常年奔波在下半场的中年朋友:人生已经进入下半场,留点酒量,细水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