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和街的前世今生
撰稿人|子 薇(安徽芜湖,职员)
作为由码头登陆芜湖的第一条街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吉和街成为接纳劳顿旅人的理想之所。
当年,住在二号码头附近的海员楼、距离吉和街几十米处的我们,无论是解决自己的穿衣吃饭,还是招待亲朋好友,只要下楼往吉和街走一遭,便一切搞定。这条街虽然远不及中山路富丽繁华,但与它为邻,一可丰衣,二可足食。
吉和街当年的“打包”服装市场,想必沉淀在了无数老百姓的记忆里。当年的吉和街上,还有一些门脸很小、但人气很旺的大排档,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大王酒家”,它以价廉物美而著称。三两好友,相聚一处,要上几个炒菜一个汤,外加老酒或香槟,也不过几十块钱吧。倘若在大雪纷飞的严冬,一个火锅足以将凛冽的寒气驱逐出单薄的身体,简易的餐桌,素朴的条凳,让人不禁生出回归故乡、与亲人把酒言欢的恍惚与欣喜。有时,下班后在吉和街通往海员楼的路口,那儿有家被大个子女人、小个子丈夫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卤菜排档,他们家做出来的烤鸭、卤鸭、鸭翅膀、鸭肫、鸭肝、卤干子、卤猪蹄等菜肴,去得稍晚点,便会被抢购一空,空留下顾客怅惘的叹息。
初为人妻时,我住在吉和街和石头路之间曾经担当过长航招待所的二层小楼上,大通道的房子,一层楼的人家,共用一个厨房,一嗓子喊过去,整个楼上都能听个一清二楚。早晨,家家户户的女主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端只痰盂,穿过吉和街,至朱家巷的公厕处理掉一夜便溺。后来,我们居住的小楼被拆,大家各自搬进拆迁安置的新楼里。
90年代初,吉和菜场、吉和市场先后建成,那仿佛两个巨大的整理箱,将禽肉、鱼虾、菜蔬、干货、纺织品、服装鞋帽等摊点分门别类一一纳入。滨江公园建成后,吉和街与母亲河长江融为一体,现代化的菜市场、耸入云霄的高档楼宇,成就了吉和街如今的模样。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