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
撰稿|周忠华(安徽芜湖,职员)
泾县云岭一家新开张土菜馆,徽派老宅和现代建筑融合一体,颇具特色。转入厨房,整洁的灶台旁,见一老大娘正往灶膛添柴禾。
看见我们进来,老大娘抬头问道:“你们是来吃饭的吧!”“是的,是的。”同伴满脸堆笑着说,大锅灶溢出米饭特有的香味,早勾起了大家的食欲。“你们先到包厢坐坐,饭马上熟了。”大娘放下火钳,笑容满面。大娘是老板的母亲,年近七旬,身子骨硬朗,有客人来,儿子炒菜,她常帮着烧饭。灶膛里的柴禾燃烧之后,化作缕缕炊烟从烟囱飘出,米饭香和柴禾香在这里自然汇合。
大锅饭的香,加上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让我们边吃边赞,大呼过瘾。得知我们是安徽老乡,老板还免费赠送了一份当地特产——锅巴。锅巴薄而不厚,呈金色。就着千张蒸咸肉的汤汁,沾上点老板家自制的辣椒酱,入口嘎嘣脆,舌尖都留香!
品如此之美味,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事来。
母亲把淘好的米倒入铁锅,拿瓢舀起水缸中明矾淀着的清水浇没过米粒,盖锅盖,侧身半蹲,用火钳夹住干柴禾往灶膛里送,哔哔剥剥一阵阵脆响,让灶火旺起,火焰之光就映红了母亲的脸庞。不久,米饭的香味,会悄然从锅盖下带着热气飘出来。有时候,母亲做饭会往锅里多舀些水,饭熟前,锅里便存了米汤。加了一勺白糖的米汤,香醇好喝。除此,还有一好东西——锅巴,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大锅灶的火候是决定锅巴形成的重要环节,温度太高,锅底层的米饭水分蒸发愈快,锅巴就易焦糊,温度适中,水分蒸发均匀,锅巴不糊,嚼在嘴里又脆又香。
有一首《又见炊烟》的经典歌曲,我很喜欢。炊烟升起,乡村在画意里流淌的诗情,令人怀想。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