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乡味大厨成长时
武汉封城后,深圳立刻启动一级防疫预案,我所住的福田区开始封闭式管理。
年前,钟点工小杜回四川洪雅去了,这一去近期无法回。
我开始和先生轮流烧饭,一人几天。先生本不太烧饭,但男人拿起勺子来毫不含糊,每次烧饭炒菜前都要写一纸条,贴在墙上:中午三菜一汤,一荤二素一汤;晚上汤水面、凉拌面、面疙瘩、汤泡饭,还有煎饼、饺子轮番轰炸。他喜欢孤军奋战,在厨房里,门关得紧紧的,别人进去要申请,甚至碗筷他都自己摆好,我们只需坐在餐桌旁,等待他一声吆喝:开饭啦!第一次吃到他做的绩溪南瓜饺子,真好吃,并说他下一个目标是包包子、炸油条。
因他迟迟不肯放权。直到半个月后才轮到我下厨。我心里重复母亲说的话:烧饭要有爱心,烧出的东西才好吃。我开心迈进厨房。包饺子是我强项。顶楼平台上,有我种的香菜和韭菜、蒜苗。被一大袋鱼肠鱼肚滋养的泥土,松散而油黑,长出碧绿的香菜和小白菜。这不,加点豆腐或鸡蛋,饺子馅搞定。我擀面,先生和他哥哥包,哥哥包得有棱有角,一排排机器人般直挺挺站着,不愧是私企高管,厨艺也精湛。看大家包,90岁的老婆婆也上场。
某日,先生指着同事微信里晒出的一盘卷饼说:“这家伙厉害,卷饼做这么好。”我拿过来一看,妈呀!这么薄的卷饼,和A4纸一样薄。我上网搜索,抄下做卷饼的程序。头两次做的都不好。起先擀不圆,先生拿来一只小锅盖,让我放卷饼皮上一压,果然,卷饼滚圆透明。蒸屉垫块纱布,蒸锅水开后放卷饼,擀一张放一张,一分钟后再加一张,七八张叠加上去也不会粘在一起,最后蒸五分钟起锅,一张张薄薄的卷饼成了,拿出锅抖抖,晾一晾上桌,韧性十足有嚼劲,包上雪白的大葱和从老家带来的五城干丝及土豆丝,味道不错,可惜没有片皮鸭。毕竟疫情期间,武汉人民在与病魔搏斗,困苦中求生,我们还求什么呢?
离开故乡徽州远了,家乡的美食,却靠近了我。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赫赫徽商,包袱里不仅盛满银两,还有乡间美味。以前一直呆在老家,并未察觉徽菜诸多好处,甚至胡适之先生难忘的“绩溪一品锅”也不以为然。但离开徽州,家乡美食却席卷味蕾,什么五城茶干、香榧、小核桃、徽州臭鳜鱼、农村土猪咸肉等等,都成了牵挂。先生几次开口想吃徽州的土猪肉,然深圳天气,不敢快递。但快递几条臭鳜鱼没问题。
将一条腌制好的鳜鱼,对着水龙头多冲洗几遍,以免太咸。切点姜丝,拍几瓣大蒜和鳜鱼一起放入油锅,煎到两面焦黄,加佐料,再加几勺绍兴老酒,一碗水。中国文化是写意的,烧菜也写意,不会和德国人那么严谨,一般按自己口味调,全凭感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水干出锅装盘,撒一点香菜或香葱。一盘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臭鳜鱼,就这样解开我们回家的绳索。臭鳜鱼闻起来臭,端上桌可是肉嫩白且结实,香飘小屋哦,90岁的婆婆,一次吃四分之一条呢。关于臭鳜鱼,有个小故事——当年一位徽商买了许多鳜鱼,抹一点盐,往木桶里一扔,几天新安江航船,船没到杭州,腌制的鳜鱼已经发出一股异味。徽商勤俭,舍不得扔,烧烧看,谁知一吃,成了徽菜里的一道名菜。此后桌上没有臭鳜鱼,那是怠慢客人的事。刚到深圳时,深圳的朋友请我吃臭鳜鱼,皖厨的臭鳜鱼180块一条。据说北京一家徽菜馆,光臭鳜鱼一年收入800万元。等疫情结束,我们回徽州,吃地道的臭鳜鱼。想来那时候,会有更多游客到徽州,可别忘了到徽州吃臭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