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丢了
撰稿|周大桥(南京,媒体人)
市里有个教研活动,季老师一大早急急忙忙从家里赶去某小学,骑的是他那辆海王星摩托。
到达目的地,一摸裤袋,发现手机丢了。那么多联系方式,那么多家人照片……脑子一“嗡”,人整个儿不好了。
和学校传达室师傅搭讪,借了固定电话拨过去,手机通了!你好,你是机主?我是××环卫的,××地铁7号口附近,你什么时间来拿?
季老师十分激动。他掉转车头,拿出钱包,抽出5张百元纸币。距离教研活动开始还有一点时间,他紧赶慢赶,返回刚刚路过的那个地铁口。不过,接连向几个行人借手机一用,再与拾到自己手机的保洁员联系,均被拒,所幸最后有个中年女子肯帮忙。
终于见到保洁员了。那位大姐放下工具,并不着急掏出手机。直到季老师说出几个特征,并报出通讯录上家人的号码,才笑着递来:下次小心!
季老师摸出准备好的钱,保洁大姐连连退让:不了。应该的。拾到东西,要交还的。季老师还是塞过去,切换入“讲课模式”:不是我拿这500块换回这个手机,是你拾金不昧的举动,给了我正能量……对方摇摇手就走。季老师眼疾手快,一手把500元钱塞进清洁车的车篓里,掉头就跑。
有朋友惋惜:好故事,要是她最后不收下那500元,就好了。另有朋友建议:你可以不提那一段嘛。笔者听了,一言未发,但是并非没有个人看法的:拾了东西,及时交还,收下酬金,就不好了?不是更真实吗?于社会而言,不也是种良性的循环吗?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