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爷爷叫贝多芬
一个婴孩,她“在摇篮里哇哇啼哭……谁知道,她是冷了、饿了,还是不开心了。一阵美妙的乐曲响起,那个婴孩即刻停止了哭泣,而那个神奇的婴孩,就是现在的我,那个从小爱听音乐的我。后来妈妈告诉我,在她十月怀胎期间,就是这样弹着琴儿、唱着歌儿对我进行胎教的,或者我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就是在那个时候缔结起来的吧”!当三年级的女孩孙艺闻这样述说时,我觉得特别的奇妙。
孙艺闻,目前在上海知名度甚高的徐汇区向阳小学就读。学校门口就是很久以前李叔同、丰子恺和田汉、聂耳曾走过的永嘉路,如今傍晚的弄堂里总是传出优雅的琴声。我认识孙同学,是因同为新民周刊资深读者的范建军校长请我助力孩子们成立学生社团鲁迅知己社。而刚戴绿领巾的孙同学就是最小的知己。孩子们觉得鲁迅这位爱吃茴香豆的绍兴爷爷很有亲和力,还在校园里种了两棵绍兴爷爷笔下赞美的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鲁迅喜欢的,知己都喜欢。
去年末,向阳小学鲁迅知己社被徐汇区文明办命名为未成年人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全区仅四个)。范校长由此决定在校园里展开一场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因为鲁迅先生是当年向国民推介贝多芬乐曲的第一支笔,学校音乐教研组就和鲁迅知己社的孩子们联袂展开了纪念贝多芬诞生二百五十周年的庆典,以此致敬不朽。
其中,孙艺闻最为熟悉贝多芬爷爷的多部交响作品及其艺术魅力。她告诉同学们:“在我四岁那年,开始接触到钢琴这个西洋乐器,启蒙老师余文敏就说钢琴是乐器之父。当时,我只要坐上琴凳,就好像被胶水粘在琴凳上一样,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有一天余老师为我亲自弹奏了一曲《C小调悲怆奏鸣曲》。也就是从这以后,我就莫名地迷恋上了贝多芬的音乐,单纯固执地偏爱他的作品。”
随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于去年12月16日举行了“贝多芬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生250周年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直播,这是上海文化的神来之笔。
孙艺闻告诉我:“音乐教研组的老师们运用学校‘音乐频道’、艺术教学、午休等时间,让向阳小学的师生有幸聆听了这一前所未有的音乐盛会。”她还向我强调说:“这次空前的音乐会直播,近六十位海内外优秀音乐家带来了贝多芬作品的纯正演绎,让所有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大饱耳福,也让我这个小小音乐爱好者在听讲音乐背后的故事。”
这位九龄童,还很自然地询问我小时候是如何知道贝多芬的。我坦言自己求学时是音乐差生。我是先熟悉圣诞老人,再熟悉外国还有个爷爷叫贝多芬的。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姐姐一样的初中音乐老师殷亭如常把我留下补课。但是在她眼里,我不是差生,只是频频捣乱的“皮大王”。那时我迷上了足球,但她老是让我去熟悉五线谱。她很爽朗,很亲切地给我弹奏了一曲曲贝多芬的著名作品。
她还告诉我关于“扼住命运咽喉”的励志典故;并强调我喜欢的俄罗斯音乐不是世界的全部。为了启发我的乐感,她在弹奏关键情节时会暂停一下;印象最深的是“磅、磅、磅”之后,她问我:“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我的眼前什么都没有出现啊!”瞬间,她的眼睛里出现了眼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撰稿 王泠一 上海,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