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留学生的创业热与读研热
不知是疫情发生后上网课的原因,还是年轻人更注重生存能力的原因,抑或兼有复旦大学支持在校期间创业的原因,我的学生中,创业者越来越多了。
比如有个日本女生伊藤晶海,我给她所在的班上过三个学期的网课,从没有面对面见过她,但常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她的情况。她曾感慨:网课真好,上课打工都不耽误。她在日本做美甲,似乎生意不错,工作勤勤恳恳。
而韩国学生南秀彬是搞中韩贸易的,申办公司前跟我打招呼,说申办各种证件比较麻烦,也需要耗费很多精力,上课回答问题时恐怕不像以前那样有叫必应了。毕业后留沪开小公司的还有瑞士女生莲香。学生们似乎越来越追求个人自由与成就,不愿屈居人下。
与此同时,找我写读研推荐信的也越来越多。2018级的留学生里,第6个来找我写读研推荐信的,是日本留学生刘美幸。她看起来忙忙碌碌的样子,常精神抖擞地跟一帮女孩子跳现代舞,我也在教室里偶遇其坐在电脑前、网上给人补习日语打工赚钱。她选择了复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我让她写份简历给我,发现原来她在大一时与同学携手创立了某独立服装设计师服装品牌。而当我写好推荐信后,她要求我添加其即将营业的新创业项目,我则婉言告知,复旦教授更看重的是学术能力。
无独有偶,刘美幸同班同学、泰国留学生武燕,也是我应邀写读研推荐信的一位,目前因疫情仍滞留家乡(清莱美发隆县美斯乐村),已坚持在线上与课堂里的同学同步上课整整2年。她曾获得2020-2021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称号,课堂发言时,洪亮鸡鸣声常为“背景伴奏”,能想象到她的家乡是空气新鲜、旷野辽阔的地方。她利用滞留的时间做了补习老师教泰国人汉语,特别强调:大部分都是来学HSK的,因为现在很多泰国人都向往到中国读大学。她认为,中文在未来是很受欢迎的,所以就选择读我们本院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因为我院本科男少女多,读研的男生一向寥寥无几。不过,今年也有一位智利男生余戴键龙——今年的第一封推荐信就是给他写的。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8年我们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我是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键龙出生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华侨家庭,能熟练使用西班牙语、粤语、客家话,13岁离开智利来到新加坡,在一所国际学校完成汉英双语中学教育。毕业后考到复旦。他性格乐观,待人友好热情,课堂发言积极,常常以智利的国家情况来说明自己的看法。有一次在学到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的《世界规模的积累》时,他对于阿明的观点——与发达国家脱钩——提出了异议。他说,智利矿产丰富,但资本与技术都严重依赖发达国家,利润的分配当然是发达国家占大头,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他认为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逆全球化恐怕是天方夜谭。他打算在中国继续读研的理由也很简单:中国是智利第三大进口国,希望自己未来能开一家公司投身于国际经济贸易交流。
也许时代在变,但不知留学生的打工创业热与读研热是否仅仅一阵风。(撰稿 要英 上海,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