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饼”
朋友一大早起来赶路,路上堵得厉害,手下一急,碰响喇叭。说时迟,那时快,交警同志出现了,罚款50元。
次日,总结经验教训,决定打车前往目的地。路上,他跟出租车司机吐槽昨日经历。一直沉默无语的师傅,突然被激活:你那叫憋屈吗?我的遭遇,才是有理说不清呢。
跑出租,竞争现在越来越激烈了。师傅们都争分夺秒,大单小单,抢到才算。中午,一般只在路边随便吃点,填填肚子,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那天,他随手抓了一份鸡蛋煎饼卷,哪知张口咬时用力过猛,或许姿势不对?可能心情急切?一口下去,颈部“咔”的一响,顿觉疼痛难忍,有如落枕。头,开始不自觉地向右歪出15°角,而他并不自知。
麻烦出现在后面。车行至某个路段,交警拦下来检查车况。他赶忙下车,紧随交警身后,仔细查看。车子本身并未察出异常情况,而交警一回首,发现了车主的异常姿态。
交警:你,昂着头对我干吗?是不是对检查不服?
司机:啊?没有吧,我……我……
交警:你看你看,头还昂着?是不是不服?不服,就要罚你!
司机:千真万确,我中午吃了块煎饼,也不知道头怎么搞歪了?
交警:你,你还嘌(方言:开玩笑)我?!看你就是邪头,我专治邪头!
…………
司机师傅当时估计气不打一处来,甚至想动手打人。不过,后来复述这个场景时,他已经平静了许多,好像说的是别人的段子,他甚至开始理解了每天遇见各种状况的交警,而把“怨恨”转嫁到那份煎饼上:怎么那么结实呢?害得我歪了脖子,罚了票子。
师傅记恨的“煎饼”,早年在江苏北部县市赣榆东海采访时见过多次,一直没敢动口吃它,因为我对自己牙齿的咬力没有信心。每次看别人咬得龇牙咧嘴,更增添几分退意。据说,有吃掉大牙的,有吃疼下巴的。根据煎饼的“花式吃法”,当地老乡给历史悠久的煎饼赋予一个很现代的名字:摇头饼。——撕咬时,要反复用力,要左右开弓,“摇头”之谓,确实形象。
“摇头饼”,咬不断,撕不烂,多用小麦糊、面粉、黄豆粉、玉米粉、地瓜粉等为原料,借助铁质鏊子,草火摊制而成,最初可能是供远行的人们路上充饥的,薄如纸、脆如酥、少水分,便于长时间贮存。据说,当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及百工数千人入海求仙而远避日本时,煎饼因食用方便、易于保存而成为东渡的首选食品,并一直被作为当地城乡居民的主食,延续数千年不衰。
煎饼,过去只是一道传统主食,而今已“烙”成一个富民产业。有报道说,仅赣榆一地,年加工量超过4000万公斤,交易额达亿元。那一张张煎饼,背后发生过多少故事?每个吃着煎饼长大的朋友,或许都可以说上一段两段,煎饼就是他们的故乡。而我,只记住了节外生枝的那一段,每次说起来,听众都是笑中带泪啊。(撰稿 周云龙 南京,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