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香
记得小时候,每当端午节临近,外婆就会从田地里割来艾草,很有仪式感地,把一束系了红绳的艾草郑重地靠在家门口。那时候,外婆家后院菜地里的几株端午槿,已经盛开,红色的花儿,美丽清新,着实喜人。
每年端午,外婆用自家艾草包粽子时,除了纯糯米的白粽子,还会准备两种口味的食材:一种加红豆,一种加火腿肉。洗净的糯米需用清水浸泡30分钟,这样包好的粽子煮熟后口感会更好。当外婆和母亲动手包粽子的时候,顽皮的我出于好奇,搬个小木凳,在外婆身旁坐下,倒要看看大人们怎么包粽子。
绿色粽叶,散发着植物的芳香。外婆和母亲包粽子时的流程一致,动作娴熟。绿色的粽叶被外婆和母亲卷成锥筒形,然后往里面填料、压实。封口之后,均用细麻绳扎紧。看着脸盆里包好的粽子形状,再低头看到外婆的脚,我惊奇地叫道:“婆婆,婆婆,这粽子怎么像您的脚啊!”母亲瞪了我一眼,说道:“你个呆子!不要乱讲!”外婆并没有责怪我的唐突,慈祥的脸上堆着笑容:“华华不呆呢,婆婆包的就叫‘小脚’粽子呀!”细心的外婆会把包好的粽子分类,红豆的四个一捆,火腿的五个一捆,白粽子六个一捆。外婆说,这样等粽子煮好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
看着外婆把煮熟的粽子从大铁锅里捞出来,放进脸盆时,我迫不及待地正伸手要拿,外婆赶紧制止了我:“华华,小心烫手!”“婆婆,婆婆,我要第一个吃粽子。”母亲笑着对外婆道:“看把他馋的。”
解开细绳,撕开粽叶,粽叶上粘连着几颗晶莹的糯米粒,我用一根筷子插进粽子,轻轻剥去仍有余温的粽叶,香喷喷的粽子早已勾起了我的食欲。我偏爱白粽子。特别喜欢沾上白砂糖,细细咀嚼,砂糖口中脆而有声,粽香尽留唇齿之间。
一颗粽子,融合了自然的香醇还有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智慧。外婆口中的“小脚”粽子,已经成为我记忆里的珍藏。(撰稿 周忠华 安徽芜湖,国企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