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
前几个月开学季的时候,早晨看见一个小朋友一路念经似的哭着:“我不要上学,我每天都不要上学,呜呜呜……”开始是干嚎,后来就涕泪交加了。不禁莞尔,问他妈妈这是刚上幼儿园吗,回答说已经上中班了,但是呢,每次开学都要路上哭一周,学校里哭一个月。
这大概属于分离焦虑比较重的小朋友了吧。想起女儿两岁半就送进托儿所,也是一路哭。爸爸背着她去学校时只好每天换不同的路径,被发现后又是哭。第一天放学的时候,我去接她,她正缠着园长讲故事给她听,小脸还有哭过的痕迹。园长说,那你喊我“妈妈”。“妈妈。”女儿毫不犹豫地就认了个新妈……
朋友说她女儿那时候也是拼命哭,外婆就和小朋友商量:“囡囡在幼儿园门口哭太难看了,这样吧,你就把家门口当成幼儿园门口,一次性哭掉算了。”小朋友就答应了,然后就站门口哭,哭到她觉得可以了就出发,这样哭完再去幼儿园的路上如果还想哭,就告诉她,你已经哭过了呀,她就只能哭丧着脸硬忍住了。
这大约算是人之初的第一次伤离别。其实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离别。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最终指向是分离,不必心软,否则(孩子)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有出去工作,说要在家复习准备考研。一考考了两年(其实是打游戏为主),考研未果,依然躺平在家不想出去工作。亲戚果断把孩子赶出门去另一座城市上班了。我夸她做得对,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与社会产生联结,那他就很难跨出去了。人是群居动物,需要有价值感,没有社会化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价值感,还有存在感和意义感。就像鸟妈妈会把小鸟赶出鸟窝一样,也是为了使小鸟能独立生存下去。如今社会上有“巨婴”一说,就是分离没完成好、社会化没过关的人。
我女儿放暑假回来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看她仍贪恋家中的安逸,无意离开舒适区去做应该做的事时,我就告诉她该回学校了,找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去实习吧。离家之前,她也有各种分离焦虑,到校后,又觉得早点回校就好了,和同学在一起很踏实、开心。如今,她已经在一家律所开始了职场小白的实习生涯,虽然辛苦,但颇有收获。(撰稿 梅莉 上海,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