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外的菜地
大太阳底下,我又见到那几个大爷、大妈,穿着胶鞋,戴着草帽,弓着腰,抡着镰锄,在那处大土坡奋斗。他们的手似有一股神力,摧枯拉朽,能快速地把土里的碎石、砖块、草根、蚯蚓扒拉出来,捡取、扔掉,变魔法似的,平整出一块新鲜的土地。
“清明前,种棉。清明后,种豆。土地和庄稼都是有脾性的,也有专属自己的时间哲学,千万不能误了季节。”一句句听似普通的话语,却隐含了庐州土著农人世代相传的耕种之理。待新垦出的地干透了,会呼吸了,哪块地该点豆,哪片地该种瓜,哪垄土该搭架,把菜地规划好,统筹好,侍弄好,似乎就是他们一种与生俱来的本事。他们粗大皲裂的手指,一接触到土地这块厚重的毡毯,立马就变得如同绣女般灵巧。
青菜秧大面积崛起,茄子吐出小巧花朵,南瓜叶如盆如盖,吊在竹竿上的长豆角结得密密麻麻的;青萝卜、白萝卜,个个胖乎乎;芹菜和菠菜更是水灵灵的,手一掐就流汁水;那些密披着尖尖的刺毛毛,散发着专有气息的小黄瓜,长一条短一根的,相互依偎着也特别可爱……
我不止一次听那个爱穿鲜亮衣服的大娘大声打电话,她说:“二丫头,你不是爱吃长豆角吗?妈今年种了许多,长得可好了,周末你回来拿点。”又听见大娘说:“三小子,你不是爱吃萝卜干吗?咱家地里萝卜长得可好了,妈到秋季给你多晒点。”
天地大德曰生。萝卜、豆角长得好,香菜和大蒜长得也好……也不知收到蔬菜的儿女,惊喜不惊喜,感动不感动?那一句句的“长得好”,寓寄了上辈对下辈多少爱与付出啊!有爱的蔬菜,总是格外养眼一些。工作疲惫、穷极无聊时我总爱朝那片蓊郁张望。撰稿 庆红(安徽合肥,国企职员)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