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广域 > 正文

进退之际谈改革

日期:2013-01-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进入2013年,社会上关于中国下一步走向及改革前景的争论,似有越来越多之势。是继续前行,还是退后一步,是疾步快走,还是放慢步伐,都未见达成共识。中国,又处在一个微妙而关键的路口。
    置于绵延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的进与退,发展的快与慢,不应简单以“对”与“错”、“先进”与“落后”来衡量,但对一个国家而言,在一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对进与退的战略判断和快与慢的现实把握,却是至关重要的。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忘记我们从何而来,也意味着背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最近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能忘记过去,“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更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搞清楚,改革开放是从哪里起步的?现在还能否重新退回到改革开放之前?
  中共中央曾出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清楚地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搞清楚这一点,就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政治混乱、经济发展缓慢和停滞状态,决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中国决不能重新退回到改革开放之前。
  有人之所以主张退回到改革开放之前,除了一厢情愿将“文革”期间政治混乱、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的局面,粉饰成清明和谐的乌托邦式盛世,还因为他们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改革本身。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实际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非由改革本身引起,并不是改革的产物,相反,它们恰恰是由于改革不深入、不全面、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因此只能用改革的新办法,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扩大改革范围,提升改革层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突破,在丰富、具体的改革实践中逐步解决。如果停止改革,重回改革之前,这些问题不但无法解决,而且只会导致积弊难返沉疴重重,酿成比当初改革之前还要糟糕的局面。
  对于中国社会走向及改革前景,有分歧不可怕,短期内无法形成共识也不可怕。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有争论,从一开始只能说达成了有限的共识,但改革还是坚定地迈出了步伐。从上世纪80年代的“姓社与姓资”之争,到90年代的“激进或渐进”之争,从改革初期的“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改革中受益),到现在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出现巨大变动和深刻调整,关于改革的争论从抽象的意识、观念层面逐渐转移到现实的权利、利益层面,要在改革的路径、操作及前景等方面都达成完整一致的共识,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争论、争取共识。不管是对劳教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还是对《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言论自由的深化落实,都可以从有限的共识上起步。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也许在某个时期,改革的共识还会有所缩小,但从总体上看,只要改革遵循了合法的程序,坚持了正确的方向,使社会利益调整得更合理,社会结构不断优化,使越来越多社会成员增进了实际利益,那么改革的合法性就会不断巩固,人们对下一步改革的设想与预期就会更加明确,改革的共识就会不断扩大。
  十字路口上的进退之际,如何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选择,需要政治家的责任感、胆识和眼光。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