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反对PX
地方政府对石化项目的偏好和追逐并没有因为民众抗议而停止,反过来也是如此。以宜居著称的西部城市成都和昆明,都因为引入了大型的石油炼化一体项目,引发当地民众大规模高调抗议,至今没有结束。抗议活动引发了新一轮科普,地方政府和部分科学界人士努力想传达这样一个理念:PX项目的污染和危害性被人为夸大了,工业界则试图传达另一个信息:中国对PX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他们的潜台词是,仅仅是出于恐惧就放弃一种低毒无害且能带来大量税收的新兴产业,是不明智和不理智的行为。还有媒体把这个现象归纳为“PX困局”。
然而,对成都和昆明的市民来说,这些说法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感受形成了尖锐冲突。有大量证据可以证明,大型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并不像目前宣传的那么无害和可控。其他城市的遭遇足以让他们警惕。况且,即便石化业真的能够做到安全无害,这两个城市的居民也有太多理由反对类似的工程上马。长期以来,成都和昆明受困于极度严重的水污染,而整个云南正经历长达数年的干旱。换句话说,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石化工业,将坐落在两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城市,它们还是四川和云南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富盛名的旅游目的地。
2007年厦门市民公开反对PX并导致项目迁址后,PX项目的确在中国遭遇了空前抵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沿海城市,对石化业的容忍程度急剧下降。大连市民的抗议迫使政府承诺搬迁接近市区的石化园区(尽管事后没有兑现承诺),宁波市民则成功地让一个石化项目止步。互联网扩大了抵制行动的影响力,也为内陆城市树立了范例。陕西咸阳政府最近也发布公告,宣布取消一个公示中的PX项目。成都和昆明则成为新一轮抵制中最引人注目的城市。
在关于PX无害的官方科普话语中,几乎避而不谈一个事实:虽然PX是公众抗议的矛头所向,但PX项目大多只是大型石化综合体的一部分。大型石化综合体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可以迅速拉动GDP和税收,特别受地方政府的欢迎,但其环境后果与投资规模成正比,而且往往持续几代人之久。
大型石化项目的规模和存在时间都包含着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随着检测和诊断技术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不断提高,污染与疾病之间的新关联也不断被发现,但往往为时已晚。人们行使选择权的唯一机会是在项目开工之前。一旦化工综合体建成,即使有证据证明它们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很难拆除或迁走,甚至要求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升级,都非常困难。这必然促使人们在石化项目落户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一些地方政府掩盖信息的做法加重了人们的怀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大型化工项目在规划选址之前做到信息透明。进入公示程序的都是既成事实,有些已经完成数十亿投资。昆明石化项目的环境评估被纳入保密范围,公众的知情权受到了严重限制,因此激起了更加强烈的反弹情绪。事实上,环境评估报告本身的权威性也屡受质疑。因为来自政府的压力,或者和企业存在利益关联,很多评估机构都无法保持独立地位。在这方面,中国最大的一些环评机构——包括环保部下属的环评机构在内,都有不良记录。
反对PX是一个有时代特色的现象。事实上,人们反对的不止是PX。“PX困局”的说法偷换概念,把当地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变成了抽象的科学话题。如果说有所谓困局,那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局,或者说是政府决策程序的困局。经济增长应该造福于地方民众,政府首先要服务于公共利益,对大型工业项目,地方民众应该事先充分知情,并且能够通过政治程序,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如果这一切都不可能,人们至少可以说,“我反对”。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