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广域 > 正文

15年“黄金周”趋冷

日期:2014-10-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反观假日旅游,则有中国消费者正拉动“外需”的苗头。
特约撰稿/沈洪溥
 
 
  假日与消费的话题从来都是在投资低迷时“拼经济”的首选话题。似乎只要放了假,大家都会蜂拥出来花钱买东西。从媒体报道看,似乎国人的消费购买力强悍到外溢于国际,已经成为欧美日韩等国零售业的“金主”了。但从数据分析,国内假日与消费的情况近年来已经逐步显示出结构分化的特点,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我认为,靠“假日经济”拉动消费,乃至误以为消费已经可以逐步替代投资拉动,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假日改革后,国庆七天长假是最具消费能力的时间段,很具代表性。据商务部监测数据,在2014年“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750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2.1%,增幅同比有所回落。而2013年“黄金周”,这一数字为8700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3.6%,又是2005年以来的历年增幅最低。近两年“黄金周”零售与餐饮增速一直是在下滑,减速势头不容忽视。
  就家电零售来看,受到地产销售低迷的影响十分显著。国庆“黄金周”历来是家电热销的重要时机,今年各路家电企业开始拼价格、拼质量、拼体验、拼服务,商战不断升级,然而,家电线下市场却遭遇销售负增长,市场旺季不再。
  不仅于此,今年整个上半年,除空调增长势头较为强劲,零售额同比增长11.1%,彩电、冰箱、洗衣机疲态尽显,均深陷负增长泥潭。空调行业首次出现近年来零售额降幅大于零售量降幅的现象,这意味传统价格战难以拉动正处于行业盘整的空调市场,由此将带领空调全行业进入红海价格战模式,这是一个危险信号的出现。
  内部消费不旺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在家电领域,可能是与“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工程”等政策红利消失有关,也可能是受消费促销节点多次分流所致等。但反观假日旅游,则有中国消费者正拉动“外需”的苗头。
  “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在海外餐饮、起居和娱乐活动上的开支比例明显上升。其中食宿消费同比增长52.2%,休闲娱乐活动支出同比增幅高达56.6%。尽管购物有所降温,也有超过30%的增幅。
  国家旅游局8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庆长假期间,国内接待游客出游4.75亿人次, 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收入2453亿元,增长15.7%。放量更明显的是出境旅游。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在2012年8300万人次的基础上上升到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今年更有望首次超过1亿人次,达1.14亿人次。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与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假日经济”从1999年国庆创设“黄金周”而肇始,迄今15年,已经不能单纯理解为“节日花钱”,更不仅仅是所谓“旅游经济”。它至少包括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多种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体验和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的消费低迷是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减速的缩影,同时,消费不振也进一步拖累了经济增长。两者互为因果。
  现在需要关心的是,那些制约消费的传统症结解决了没有?直观上看,当下至少有三大矛盾亟待解决:一是收入结构,如果多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偏慢,增收成果不能为多数家庭共享,那么消费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是税收结构,减税从来是提振消费的最有效政策,针对居民消费的减税政策宜加快推出;三是消费权益乃至体验,如果还有不少商家是本着“十四亿人民每人骗一次”的理念作经营,如果监管部门还以人少事儿多为借口而不作为,那么,经年之后,我国既不可能有百年老店,也不可能有对国货忠实的顾客,消费大国什么的,也依旧是水中月或镜中花罢了。(作者为经济学博士)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