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看经济
阅读提示:我们不宜低估2015年的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需要智慧、胆量,但它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谁赐予的。
特约撰稿/沈洪溥
站在2015年初看经济,心情很复杂。原因很简单,几乎是所有人,都在说羊年经济向好,股市必然要走牛。但我却以为,官方已经认证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时期对多数市场主体都将是严峻考验。世上没有免费午餐,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免费午餐更加少。至于红利、蛋糕、福祉之类有关梦想的奢侈品,到猴年也未必能看得到。
先说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看待新常态。用官方的表述是:“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可并非俯拾皆是,实现集约增长并非朝夕之功,结构调整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是,经济减速一般会有怎样的影响却是明摆着的,比如失业率上升、比如企业效益下降。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形势也并不十分有利。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仍将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2015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就算在美国复苏的带动下略有回升,但地缘政治的影响、大宗商品的波动,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失速,也会让总体的复苏态势显得疲弱,外需继续不振是大概率事件。
再说为什么要客观冷静地看深化改革的效果。改革,本质不过是温和的利益格局调整。1978年以降,改革都是我们这里的热门话语。但如今,除了要看到改革深化的好处,还要看到世易时移的背景下,改革深化可能带来的外部性。所谓世态不同在于社会结构,1978年正值国民经济接近全面崩溃之际,上下均无退路,才比较容易齐心协力地启动所谓“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模式,而今情况则是,体制内外割裂,社会不同阶层分化,如果不能在做大蛋糕基础上推动利益调整,将可能引发剧烈的矛盾冲突,乃至背离渐进改革主旨。时代不同在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三十年前西方国家乐见产业转移到中国,乐见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辛勤劳动来解决温饱问题,也借此间接制衡苏联这个昔日西方的主要对手。经过三十年世界经济位次更迭,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因此在中国启动深化改革之时,双边乃至多边的贸易争端、汇率冲突、资本博弈等领域的折腾与遏制,可想而知应不会少,我们对此应有充分准备。经验上,没有一个世界大国的复兴或崛起是一帆风顺的,各类波动面前,更需要审慎应对,趋利避害。
宏观之外,最后讲讲同样不尽如人意的微观的情况。一方面,当前市场的需求依然乏力,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生产和销售继续放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明显下滑,后者萎缩幅度扩大。同时,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的增速则持续快于企业收入增速,给今后一段时期企业的流动性、盈利能力带来明显隐忧。另一方面,本轮周期中,国内各个行业并没有经历有效的去产能过程,重资产、周期性企业的去库存进程也基本被新的刺激政策所打断,比如,我们并没有见到哪怕一家有影响力的制造业企业退出市场,反倒看到各类地产企业绝处逢生。
所以,我们不宜低估2015年的困难和挑战。克服困难需要智慧、胆量,但它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谁赐予的。为长远计,维护社群团结和保障市场有效,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需要政府躬行垂范,向多数民众切实让利,真心实意推进改革;另一方面,政策操作应有边界,不宜过分干预市场,从需求管理再摇摆到供给管理尤不可取。说到底,把事关千家万户的社保、医保、大病保障、意外救助等等这些的社会安全网尽快完善好才是最重要的事。(作者为经济学博士)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