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反腐记
高潮迭起的反腐风暴是否真能扫荡沉疴、让老百姓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
撰稿|乐 悠
“官员必须作一个选择:如果想担任国家公职,那就把钱存回国内。”4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11次“普京热线”中回答民众问题时,隔空向公职官员“放狠话”“如果他们不信任自己国家的经济,他们还待在这里干什么?”
两周后,由普京签署的《禁止国家官员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拥有海外资产法》正式生效,3个月内,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中,拥有国外账户者必须关闭账户,拥有外国发行的有价证券者必须割让,否则将被停职、免职或辞退。
“封杀”官员海外账户只是普京的国家反腐战略中的一个环节。俄罗斯反腐风暴步步升级以来,官场上已经有不少“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实例——2012年俄罗斯共有800多名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其实,国家反腐战略在梅德韦杰夫担任俄罗斯总统时期就已启动,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在去年卸任总统前的告别访谈中,不得不承认,反腐行动虽不至于一事无成,但成效不显著。
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与梅德韦杰夫职务对调后,再度表达向“腐败”开战的决心,国内的腐败“已经达到了过高的程度,威胁到了整个社会,我们将比抗击通胀还要坚决地打击腐败,尽一切所能”。
高潮迭起的反腐风暴是否真能扫荡沉疴,让老百姓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
转型期生出的毒瘤
去年底,“国际透明”公布了2012年度“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在176个国家中,俄罗斯排名第133位;而在反映企业国外行贿可能性的2011年“行贿指数”排名中,俄罗斯是28个受调查国家中垫底的。
在俄罗斯老百姓看来,“腐败”就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它无处不在,已经成为生活中默认的一部分。
俄罗斯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前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8%的俄罗斯人向国家机关寻求解决问题时曾遭遇过冷遇和刁难;有53%的俄罗斯人承认,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有过贿赂别人的经历。而俄罗斯反腐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有20%的俄罗斯民众承认自己有行贿行为,2010年这一数据攀升到29%。
有人把腐败比作社会的癌症。对于病源,俄前总检察长乌斯基诺夫曾指出,腐败是俄罗斯改革时期留下的祸根。
早在苏联时期,由于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官僚特权阶层,滥用公共权力,大肆盗取国有资产,挪用公款,这些腐败行为的泛滥,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开始实行大规模体制转型,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将原国有企业私有化。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官僚和经济寡头运用价值低估、暗箱拍卖等种种非法手段,大肆鲸吞原国有资产。据俄罗斯国家杜马1997年公布的资料,俄罗斯私有化的损失总计达9500万亿卢布(约合1.7万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倍。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腐败群体一夜暴富。
虽然叶利钦任内也发布过与反腐败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在公职系统中打击贪污受贿》的总统令等,并成立了总统监察总署,领导和监督全国反腐败工作,但措施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付诸实施。
腐败蔓延现象在官员之间愈演愈烈。乌斯季诺夫认为,俄罗斯80%的官员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行为。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和反腐败总局公布的2011年的数据显示,俄官员平均每人受贿3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58731元),远高于2010年的6.1万卢布。俄侦查委员会莫斯科侦查总局局长雅科文科也透露,2012年,仅莫斯科一地就因腐败损失11.5亿卢布,追回的还不到1/4。
铁腕出击抓硕鼠
2000年,普京接棒叶利钦,当政后启动了强势反腐的进程。
2003年,俄罗斯成立总统直属反贪污贿赂委员会,并在各级检察机关设立了反贪监督局。2006年,俄罗斯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行列,成为世界上第52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2007年规定,官员会见商人的场所必须安装摄像头,在各机构内部成立专门的反腐部门以及建立公务员举报网,鼓励群众揭发腐败行为。
2008年,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普京任总理,这对组合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当年,梅德韦杰夫签署并批准了《反腐败法》。而从2009年起,俄罗斯政府网站每年“晒”出政要的家底,以示上行下效。
例如今年4月公开的数据显示,普京2012年收入为579万卢布,名下有一处公寓、一块地、一个车库和三辆俄罗斯产汽车,妻子柳德米拉普京娜2012年收入为12.14万卢布,名下无其他财产;总理梅德韦杰夫2012年收入580万卢布,名下有一块地,一处公寓和三辆苏联产高尔基汽车,其妻子斯维特兰娜梅德韦杰娃2012年没有收入,名下有一辆大众高尔夫汽车和两个停车位。
2010年4月,俄罗斯将反腐败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随着力度的加大,不少硕鼠被揪出油瓶。
2012年11月,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成了该国20年来第一个因腐败丢了乌纱帽的部长。其后相继落马的高官还包括:俄前地区发展部副部长兼彼尔姆边疆区政府主席帕诺夫、俄航天系统公司总经理乌尔利奇奇、俄电信公司总裁普罗沃托罗夫,以及前农业部长斯克伦尼克。普京昔日同窗、联邦资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安纳托利斯捷尔秋克也因经济问题被逮捕……
据统计,2012年前9个月内,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为2.07万起腐败性质的案件立案,比2011年全年还多7000起。同时,调查机构也收到3.36万起腐败行为的举报。
2012年,普京还推出了《审查公务员消费占收入比例法》。法律规定,政府官员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支出如果超过此前3年内收入总额,将面临司法调查,相关财务信息将在政府网站公布并交给媒体,他们非法购置的财产将被法院冻结。在申报财产中弄虚作假的官员将被免职,甚至面临刑事指控。
根据总统办公厅的统计,去年,俄罗斯共有131.5万国家和地方公务员申报了收入情况,对21万人进行的抽查中共发现1.6万件违法现象,322名公务员因此被解职。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中,已经有多名议员放弃议员资格,其中包括“统一俄罗斯党”议员尼古拉奥利尚斯基这样的富豪。今年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即议会下院)资深议员、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创始人之一弗拉基米尔·佩赫京,因为被反腐博客曝光在海外拥有奢侈房产而宣布辞职,时正值俄罗斯国家杜马对总统普京提出的禁止官员开设海外账户并拥有海外不动产的法案准备进行第二次审议。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的5月8日,俄罗斯政府副总理兼政府办公厅主任、被认为政坛“第三把手”的苏尔科夫忽然宣布辞职,被疑是与普京政见不合。但也有人猜测,苏尔科夫辞职恰逢普京签署禁止政府官员拥有国外银行账户的法案,或许他是撞在了普京高调反腐的枪口上。
一场常抓不懈的战役
旋风刮倒高官的景象对民众来说并不陌生。2006年5月12日,普京就曾创下一天之内解除17名强力部门高官的“反腐纪录”,他们包括负责反恐和反走私的将军级副局长、俄总检察院高级官员、俄海关署副局长……当年9月13日,普京再次采取行动,19名俄高官因涉嫌腐败丑闻被撤职。
2008年的强力反腐期间,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谈到受贿现象严重时说:“如果想盖一栋公寓楼,建筑商就得给每名对此有发言权的官员手里塞些东西。”当时普京回应:“把那些人的手砍掉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从历年来推出的法案来看,俄罗斯并不缺乏“砍手”的法律,但是执法机构及相关官员本身难证自清。民众对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监督者并不信任。
前不久,俄“新闻大陆”网站发起一项名为“谁能帮助俄罗斯打击腐败”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民众选择“谁也不能”,5%的民众选择“国际法庭”,3%的民众选择“总统”,3%选择“司法机构”,还有1%选择“总理”和“国家杜马(俄议会下院)”。剩下的80%以上的民众作何选择呢?他们认为,在反腐问题上,谁都无能为力。
“透明国际”俄罗斯分支的报告指出,社会力量是反腐行动的眼睛和耳朵。可惜,如今能够监督政府机关的机构都是政府指定的,“透明国际”俄罗斯也不在指定名录里。该组织负责人认为,要想达到透明的效果,财产申报以及监督,不应该由行政部门负责,而应该独立成立一个机构。
也有俄罗斯人认为,政府推出切断官员海外藏匿资产的法案,初衷虽然好,实施效果未必立竿见影,总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比如,俄媒体报道说,2013年在申报家庭收入前约有30名杜马议员离婚。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就被人揭发假离婚,可他本人对此反驳说,1996年他与妻子只是“教堂婚姻”,并没有办理法律手续。
共产党议员索罗维约夫说,有许多方法可以避开这个法律,例如把所有海外存款转到亲属户头上。他还说,“这个法案出现得相当意外,一些人来不及转账,因此只得走离婚的路”。他认为该法律只是制造出反腐的假象。
彭博社曾发表社论,对普京偶像式反腐的动机和效果表示怀疑,称普京似乎只想把自己塑造成俄唯一的反腐勇士,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方法的缺陷——没有一个官僚机构能够有效地自我监督——那么反腐就会流于一阵风的运动。
但其实对普京而言,大举反腐已不仅是政治姿态的需要,更是迫切的现实需求。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俄经济增速比预期还要低,资金外流加速。正想尽一切办法招商引资的俄罗斯,必须向外界表明,本土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健全的投资法律以及透明的办事程序。然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4月2日公布的报告称,腐败仍是外国对俄投资的主要障碍。
还有观察人士指出,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财产申报等单项制度的突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相关的制度建设还包括:完善“吹哨人”保护制度、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保证新闻自由、司法独立等,它们最终目的是塑造一种清廉的社会文化。但恰恰是在这些关键点上,俄罗斯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
在“透明国际”俄罗斯的专家看来,对公民尤其是孩子的反腐败教育也很重要,“是预防腐败的有效工具”。因此,他们会进入中小学或走上街头,开展针对民众的基础反复教育,推崇守法观念,并教大家如何辨识行贿行为,培养公民道德感。
病去如抽丝,其实不管什么样具体的反腐措施,都很难一针见效。俄罗斯执政者也深知,反腐非一人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场常抓不懈的战役。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