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环球 > 正文

人类登陆“扫把星”

日期:2014-11-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究竟地球早期生命进化所必需的原始混合物成分是否有某些来自彗星?彗星到底能不能由“扫把”逆袭为“地球之母”?还要等“菲莱号”在2015年夏天苏醒后,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答案。
撰稿|王碧颖
 
       10月末接连两次飞行器坠毁事故,让一众科学家们对宇宙探索之路再次打上了问号。不过即使几遇挫折,探索之心仍不会停止——伴随着“我着陆了,地址是67P”这一句,人类终于第一次登陆彗星,并且发现了地球生命的线索。
  而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这一次登陆,彗星可能一举扔掉“扫把星”的名头,戴上“生命使者”的新头衔,因为我们的探索者“菲莱号”在彗星发现了有机分子。
 
彗星易寻,“骨头”难啃
 
  欧洲中部时间11月12日16时35分(北京时间23时35分),在经历了长达7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菲莱号”着陆器终于向地面发回明确信号,确认已成功着陆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欧洲宇航局局长多尔丹激动地宣布:“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我们已经降落在彗星上了,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到成功着陆彗星的人。”
  不过探索者“菲莱号”的登陆之旅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收到明确的着陆信号之前,欧洲宇航局甚至只抱有70%的希望。主要原因是67P彗星不同寻常的外表——从外形上来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骨头,而表面又非常柔软,使得重力场的绘制有很大困难。
  为防止“菲莱”着陆时弹走,科学家为它设计了三重保险,安装了三根螺栓和两个“渔叉”装置,这些装置将“菲莱”着陆时钉入彗星表面。同时,“菲莱”顶端的一个冷气推进器会将一个钉子嵌进彗星表面。不过事实是,在飞行器着陆后,“菲莱”的“渔叉”装置没有射出,且“菲莱”的冷气推进器也无法启动。幸运的是,经过两次反弹后,探测器最终安全降落。
  “菲莱号”着陆所引发的欢呼可能只有一瞬,但为了这一次勘探,我们的探索者已在宇宙徘徊了10年之久。
  “罗塞塔”计划于1993年展开,耗资13亿欧元,其彗星探测器最初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经过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终于今年8月6日按计划成功进入距离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约100公里的轨道。在8月至11月间,“罗塞塔”探测器一直在围绕彗星运行,其搭载的各项设备对彗星表面进行了详细考察,确定其地表环境条件。11月12日欧洲航天控制中心才正式向“罗塞塔”探测器下达指令,在距彗星22.5公里的上空投放着陆器“菲莱号”。
  “菲莱号”着陆后会展开为期4个月的探测任务,分析彗星表面化学结构,观察是否可能存在有机碳分子或水等能孕育生命的物质,以印证外层空间星体撞击地球带来生命的学说。
  不过,由于“菲莱号”着陆器在登陆位置处于彗星上的阴影区,这里的光照条件很不理想,因此“菲莱号”着陆器在登陆后主要使用自身携带的蓄电池,一旦电量用完,就不得不停止科学探索任务。只得等待彗星接近太阳后,依靠“菲莱号”自身的太阳能充电板,从“休眠”中苏醒。众人期待已久的彗星之谜,还需数月后才能重见天日。
 
神秘坚冰,或是生命使者?
 
  好在科学家在短短的数小时“黄金时间”内,已经完成了对彗星表面的快速探测,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科学数据:“菲莱号”在彗星表面检测到有机分子!碳氢有机分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们能形成如甲烷之类的简单分子,也能形成复杂的蛋白质成分氨基酸。此次发现的彗星有机分子,是否能揭开地球生命之谜?
  “菲莱号”探测器上的MUPUS设备穿过10到20厘米厚的尘埃层后,先触碰到尘埃层之下的坚冰层。这些冰可能是在太阳系之外的温度条件下凝固而成,Mupus设备的数据显示该冰层的抗拉强度与砂岩相似。
  之后,“菲莱号”检测到了关键的碳化合物的痕迹。该化合物由“菲莱号”探测器搭载的用于“嗅探”彗星稀薄大气的德国“彗星取样与成分”(COSAC)设备获取,该设备负责团队正在继续分析结果。虽然目前尚不清楚探所发现化合物的种类和复杂度,但这些结果很可能会有助于回答我们对于地球生命起源的疑惑。
  许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或者彗星与早期的地球相撞将这些物质带给地球。“一直以来,彗星上存在有机分子只有间接证据,即在彗星尘埃中发现了碳氢氧等元素。我们从未得知这些元素是否曾经形成过复杂的化合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将是巨大的发现。”英国开放大学空间科学家约翰·扎内加尔说。
  不过现如今一切都还在猜测。究竟地球早期生命进化所必需的原始混合物成分是否有某些来自彗星?彗星到底能不能由“扫把”逆袭为“地球之母”?还要等“菲莱号”在2015年夏天苏醒后,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答案。
  
  链接:俄“卫星杀手”回归?
 
  冷战时期,苏联进行过多次“反卫星”拦截试验。据“导弹威胁”网站介绍,早在1963年11月1日,苏联就发射了一种用于拦截卫星的“杀手卫星”的样机。而如今,俄罗斯的神秘 “2014-28E”飞行物再次让人们想起了这个称号。
  在过去几个星期中,俄罗斯及西方的天文爱好者和人造卫星观测者对2014-28E号物体的异常移动进行了跟踪,注视着它自行靠近俄罗斯的其他太空物体。这一活动似乎在上周末达到高潮,当时该物体与它在发射时曾使用过的火箭的剩余部分重新实现会合。
  该物体起初曾被归类为太空垃圾,是作为5月份一次俄罗斯火箭发射的一部分送入轨道的,那次发射的目的是为一个现有的军用卫星网增加3颗通信卫星。不过,由于俄罗斯从未宣布这一发射项目,而该物体在太空中的飞行轨迹又如此怪异,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日益浓厚起来。而俄罗斯军方对西方媒体的报道保持沉默,和该物体的出现时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的当口,让媒体开始纷纷猜测担心,俄卫星摧毁计划正在复苏。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刺激下,苏联开展了“背景2”反卫星计划。新的卫星杀手拦截速度更快,由原来需要多圈轨道接近目标减少到可在一圈内实现接近并摧毁目标,拦截高度提高到2000公里以上,而且地面发射准备时间缩短,接到发射命令后,一小时就能将拦截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发展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前,其最后一种反卫星系统代号为IS-MU,1991年投入使用。“它能够追击别国的卫星,即使敌方卫星设法进行规避机动。”
  在冷战铁幕落下后,俄罗斯名义上封存了其名为“卫星杀手”的反卫星武器计划,尽管相关的专门技术并没有完全消失。事实上,俄罗斯军方官员过去曾公开表示,一旦在反导防御条约问题上与美国的关系恶化,他们会重启研究。2010年,俄罗斯太空部队司令奥列格·奥斯塔片科(他现任俄联邦航天署署长)曾表示,俄罗斯将重新发展“监测”和“打击”卫星。而且根据最近的报道,俄罗斯航天局正在考虑从2017年起修建高空轨道空间站,这将和国际空间站抗衡。虽然日前俄航天局否认这一报道,但仍止不住西方媒体和研究人员的担忧。
      过去俄罗斯曾力主达成一项防止在太空中部署武器的国际条约,但是这一努力碰了壁。一位俄罗斯军事专家说,在其他大国迅速进步以及近期莫斯科与西方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恢复“卫星杀手”计划的打算将具有战略意义。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