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弗州骚乱:美国内战从未真正结束
阅读提示:此次暴力事件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与反对者的争端,是美国民间的对抗。这场白人对白人的抗争将深远地分裂美国社会。加之特朗普在骚乱之后表现出来的摇摆态度,让爆发的“火山”更加汹涌难控。
记者|应 琛
3人死亡,35人受伤;汽车冲撞抗议者,直升机坠落……美国当地时间8月12日,晴空万里的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Charlottesville)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白人至上”主义游行。随着反对他们诉求的反种族歧视者组成的反示威人群的加入,两队人马发生激烈冲突,美国近10年内最黑暗的一天就此诞生。
悲剧和群情激愤,特朗普再度“引火上身”,白宫与企业界分道扬镳……一场骚乱将一个撕裂的美国暴露无遗。
一尊雕像引发的血案?
弗吉尼亚州位于美国东南部,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的故乡。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决定要拆除位于该州夏洛茨维尔市的一座充满争议的雕像,雕像的主人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邦联的统帅罗伯特·李将军。
当地有色族群人认为,这位南方著名将领曾经赞成奴隶制,因此,为了消除美国国内种族歧视,有必要把这座雕像搬走并且把公园改名为“解放公园”。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动议遭到了当地白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因此,要求居住在当地的有色人群搬出去。
双方之间政治分歧通过集会游行示威表现出来。
当地时间8月11日晚,众多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成员出现在夏洛茨维尔市的李将军雕像前,手持火炬游行示威,并定于次日中午,在该市参加规模更大的集会活动“团结右翼”,主张白人联合起来对抗少数族裔。反对者也组织集会,抗议对方宣扬种族歧视。
8月12日,双方在雕像所在的解放公园相遇。白人至上主义者高举带有种族主义色彩及印有纳粹标志的旗帜,反对者则挥舞反法西斯和美国平权运动相关标语,双方攻击性的话语不绝于耳。街头对峙逐渐升级并演化为局部斗殴,数百人拳脚相向、互掷水瓶,甚至还使用化学喷雾。
当天,弗州政府宣布夏洛茨维尔进入紧急状态,认定“团结右翼”属非法集会,要求各团体自行解散,并出动约1000名警察驱逐抗议人群,其间警察同示威者展开对峙。但现场已经失控,警察根本管不过来。
就在此时,来自俄亥俄州20岁的男子詹姆斯·菲尔茨驾驶一辆野马撞向反对者人群,造成1死19人伤,其中5人伤情危急。《纽约时报》随后援引目击者的话称,这起事故是司机“蓄意所为”。
同日下午,两名弗吉尼亚州骑警在协助公共安全部门应对夏洛茨维尔局势时,所乘直升机坠毁,飞机驾驶员杰伊·库伦(Lt. H. Jay Cullen)和骑警伯克·贝茨(Berke M.M. Bates)遇难。
事态愈演愈烈,逐渐升级为暴力冲突。据警方统计,这次集会人数可能高达6000人。美国媒体称,这是过去10年里,白人种族主义者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会,吸引了“3K党”、新纳粹组织等极右翼团体的领导人参加。美国白人右翼团体又称“另类右翼”“白人至上主义”或“白人民族主义”,他们反对多元化、反移民、反政治正确。
按照“另类右翼”说法,这是一场行使美国居民“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的集会。在他们看来,推倒雕像无异于抹杀历史。但也有文章认为,事件起因移除雕像其实只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宣泄不满情绪的借口,这场集会早就注定会是一场武力暴乱!
对此,美国法律政治学者张军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现在警方还在调查这次游行演变为暴力冲突是不是早有预谋,“这些种族主义者很早就在网上呼吁要组织游行示威,反对者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双方都有大批人群对峙。加上弗吉尼亚是允许带枪上街的,还有很多人穿着各种制服,如果只是和平示威游行那完全没有问题,但一旦双方发生身体冲突,事件上升为暴力骚乱也很难避免。”
不过,张军补充道,目前驾车肇事的男子已经被检方认为是蓄意驾车冲撞进人群,造成严重死伤,“目前,他已被警方抓捕并被指控为二级谋杀罪” 。
事实上,种族主义在这片大陆上有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也都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话题。
从 15 世纪末,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前往美洲殖民,就开始实施一系列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开国元勋华盛顿曾指示他的将军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他还将印第安人和狼相互比较,称“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
对黑人的歧视则开始于 1619 年第一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大陆。在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的奴隶数量达到顶峰,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使用奴隶。1860 年林肯当选总统,宣布不会开辟新的蓄奴州,南方随即退出合众国,自行组织美利坚联盟(邦联),美国南北战争爆发。随着北方的胜利,美国从法律上废除了实行 200 多年的奴隶制度,但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和压迫。
南北战争结束后,出于团结各州的需要,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清算南方叛逆州的责任,也没有触及涉及种族主义色彩的地方法律,南方还陆续出现了很多以邦联人物命名的公共设施和雕像。
此次位于风暴中心的罗伯特·李雕像修建于1924年。罗伯特·李是南北战争期间南方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但他与奴隶制度的关系引发多方争议。据资料显示,他从岳父那里继承了大量奴隶,并对奴隶提出想要自由的要求感到愤怒。但他的态度随后转变,在1856年写给妻子的信函中,称“只有少数人不明白制度性蓄奴在道德上与政治上皆有害”。
随着移民的增多和部分美国北方居民向南迁移,是否保留美国境内现存的700多个南方邦联纪念碑,成了近年美国各社区在尊重历史遗迹和避免种族仇恨的考量议题。支持者认为这些符号的存在是在为奴隶制和种族隔离洗白,但反对者却认为这些符号是为了纪念美国人民在南北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具有记录历史的作用。
近几年来,白人至上主义群体的示威活动确实越来越高调激进。
这缘起于2015年发生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白人至上主义者鲁夫(Dylann Roof)闯入非裔信徒为主的教会,并枪杀了9名做礼拜的非裔民众。之后,全美国各地政府便开始讨论起是否移除辖区内的邦联象征物。在许多州和城市撤下邦联旗、移除邦联英雄雕像等举措下,在政治与经济等多重因素刺激下,被激怒的白人至上主义群体开始展开反扑抗议。
根据美国著名的民权组织贫困法律中心数据显示,从 2005 年到今年 4 月,美国各地拆除了至少 60 个邦联的标志。但尽管如此,美国全国还有 718 座邦联纪念碑和雕像,其中一半分布在佐治亚州、弗吉尼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除此之外,还有 109 所公共学校、10 座军事基地以邦联人物命名。
该法律中心表示,他们目前正在追踪美国国内超过 1600 个极端主义组织。
“摇摆”特朗普:为信仰?为票仓?
暴乱发生不久,特朗普就发文表示:“我们强烈地谴责来自多方面的这种恶劣的仇恨、偏执和暴力的表现。”
而3K党前党首戴维·杜克随即转发川普的推特喊话,让他别忘了是谁选他上台的:“我建议你照照镜子反省一下,记住:是美国白人选你上台当总统的,而不是激进的左派。”
的确,特朗普这样的谴责在暴乱面前不免显得有些无力,也迅速引起了美国各界人士的不满,纷纷指责特朗普措辞中立,没有给事件定性、没把矛头指向“白人至上主义”“新纳粹”“三K党”等可定义示威者主张和身份的词汇。
要知道正是特朗普的承诺让那些极端的白人的腰杆慢慢硬起来的。美国《纽约时报》就刊文称,美国今天的局面与特朗普有分不开的关系。白人至上主义者秉持的修正主义历史观是特朗普胜利当选的推动,而特朗普入主白宫更助长了这股势力的蔓延。
对此,张军表示,特朗普在竞选中就鼓动排外主义,他放话当选后要在美墨边境建造围墙,要限制移民,多雇佣美国人,反全球化,这让很多白人至上主义者有种“翻身做主人”的感觉,令美国社会撕裂现象愈发凸显。
据统计,涉嫌种族歧视的报警在特朗普当选后的第一天达到顶峰,在前34天就发生了 1094例类似事件,在超过三分之一的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提到“特朗普”,“让美国再度伟大”,或者特朗普在竞选中带有偏见的语言。
实际上,特朗普的当选也的确得到了很多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支持。他正是凭借美国中下层白人对政治正确的强烈不满,打出用孤立主义“让美国再度伟大”的口号,出其不意地在大选中打败建制派精英希拉里。
特朗普的种族主义口号吸引了大量美国右翼团体的支持。一个名为“国家政策研究所”(National Policy Institute)的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华盛顿机构称赞特朗普的胜利是身份政治的胜利。2016年总统大选时,他们在特朗普竞选时期就对他分外欣赏。团体领导人还在特朗普胜选后组织成员行纳粹礼祝贺特朗普当选,称“特朗普万岁,我们的民族万岁,胜利万岁”。但特朗普事后提出谴责,试图撇清与该组织的关系。
张军也提醒道,在当上总统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任命右翼代表班农(Steve Bannon)为首席战略顾问。班农是极右翼媒体布赖巴特新闻网的前掌门人,这家网站上有大量显示极右翼和民粹倾向的文章,被冠以支持“民族主义的民粹主义”的名号,其支持者公开推崇“白人民族主义”,推行主张白人集团利益的身份认同政治,是集白人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反犹主义甚至性别歧视于一体的理念群体。
“因此,特朗普的第一次回应引发了包括民主党、共和党,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内的各方的非议,认为他没有旗帜鲜明地将矛头指向种族主义者,而是指责了所有的暴力行为。”张军进一步解释,“但相反的,一些白人至上的网站,极右的媒体却认为特朗普没有态度,其实就是表明了态度,并没有指责己方,因此力挺特朗普。要知道,特朗普在此前朝鲜等问题上,他是毫不吝惜言辞的。”
直到8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特朗普才明确点名谴责上述三个团体。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14日的表态实际上是在作出让步。但美国主流媒体穷追不舍,矛头直指公开支持“另类右翼”的班农,特朗普当晚则发推特指责美国的“假新闻媒体”“永不知足”。
而到了第二天,在纽约召开的记者会上答问时,特朗普第三次就骚乱表态,再次回到“各打五十大板”的立场,指责“另类左翼”抗议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及新纳粹分子一样暴力。
特朗普说,参加集会的人并不都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新纳粹分子,许多集会者是为抗议该市把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将军罗伯特·李的铜像从解放公园中移走的决定。特朗普指责集会的抗议者包括“非常非常暴力的”“另类左翼”,并质问说,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和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都是奴隶主,是否也要移除他们的雕像。
张军在选举前夕曾与特朗普有过会面。在张军的印象里,他并不认为特朗普本人就是种族主义者,“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他的竞选策略。他的女婿就是犹太人,他女儿也信仰犹太教。而他来自纽约,那里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他也和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应该是一个有国际观的人,或者更准确地说,他本人更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人。”
无论如何,特朗普的支持率和美国社会经济都会因此次骚乱而备受考验,特朗普恐怕只能继续小心翼翼地游走在“赢得粉丝欢心”和“政治正确”的模糊地带。
也许只是更多悲剧的预演
截至记者发稿时,尽管弗吉尼亚州骚乱已经过了一周,但这起种族暴力事件本身,以及特朗普摇摆不定的表态,所引发的怒火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全美各地就种族主义又掀起了多次游行。另据媒体报道称,白人至上主义者计划本月26日在加州旧金山和伯克利再举行两场集会。
而特朗普的“双方责任论”让美国政商界也“炸了锅”。8月14日,美国药企巨头默克集团 CEO 弗雷泽(Kenneth Frazier)发表声明,辞去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制造业委员会中的职位——这位顾问委员会里唯一的黑人委员不满总统对事件的回应态度。此后,陆续有 CEO 退出。直至8月16日,CEO 们纷纷反水后,特朗普干脆宣布解散由大公司 CEO 组成的制造业委员会和战略与政策论坛。
“就像一场内战。”德国新闻电视台这样形容骚乱之后的美国。德国《焦点》周刊更直言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此次暴力事件让世界看到一个分裂的美国,经过上百年努力,美国的种族主义仍未消除。
张军表示,自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白人至上团体势力越来越弱,直到去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才有所反弹。“此次暴力事件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严肃的大讨论,”他说,“美国主流媒体都认为,在2017年的今天,在大学城附近,还会发生如此暴力的种族主义事件是不敢想象的,必须谴责。即便总统态度摇摆,美国人民必须表态,言论自由固然是他们的权利,但对于极右主义、白人至上等暴力行为必须坚决反对。”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美国也发生过黑奴运动、排华法案等种族主义事件,此次弗州事件与之相比可能并不算大的挑战,但张军强调,也绝对不能忽视,“尤其白宫还住着这么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是到了考验美国民族制度的时刻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种族仇恨和种族隔离并不是昨天的事,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在一些地方更为严重。今后种族主义的趋势是否会在美国再次抬头,值得关注。”
事实上,最近几年,在标榜多元文化的美国,种族冲突事件始终没有停止。
此次暴力事件发生的几天前,正是弗格森枪击案的三周年祭。2014年8月9日,在密苏里州弗格森镇,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倒在白人警察枪下,引发全美持续数月的抗议声浪。
而这也不是悲剧的终点。
此后,2015年非裔青年格雷“非正常”死亡的巴尔的摩事件、2016年非裔军人打死数名白人警察的达拉斯案等相继发生,种族矛盾这一美国社会羞于启齿的丑陋伤疤,一次又一次曝晒在世人面前。
这一次,情况更加糟糕。如德国新闻电视台所称,此次暴力事件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与反对者的争端,是美国民间的对抗。这场白人对白人的抗争将深远地分裂美国社会。加之特朗普在骚乱之后表现出来的摇摆态度,让爆发的“火山”更加汹涌难控。
“我们怎么走到了这一步?”骚乱之后,弗吉尼亚州州长麦考利夫(Terry McAuliffe)的这一发问,叩问着整个美国社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孙成昊认为,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从奥巴马执政以来就没有得到改善。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尤其是白人在工作岗位遭到其他族裔挤压后,产生一种“被剥夺感”,导致对奥巴马国内政策的不满在特朗普执政期间集中爆发,不少白人甚至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解读为“白人优先”。
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与其说这是一次种族的冲突,更可以说这是一次移民的冲突,“这已不再是纯粹的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矛盾,而是自20世纪70年代新一轮全球化运动以来,美国大量吸收新移民所产生的矛盾的大爆发。”
几十年来,浩浩荡荡的移民潮大大增加美国少数族裔的人口。与之相应的是,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白人人口因为老龄化、少子化等因素出现明显下降。
“一方面,部分少数族裔始终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另一方面白人在一些地区成为少数群体,产生失落。”李巍指出,面对美国种族结构出现的变化,美国目前的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却已没有能力实现各个族群的有效融合。
美国《纽约客》网站日前就发文称,发生在弗吉尼亚州的这场种族主义骚乱是今后更多同样悲剧的预演。伴随着事态的发酵,一场骚乱引发的是一次更为激烈的社会撕裂。
英国《卫报》则以“极右翼发动了文化战争,我们必须阻止他们”为题,称弗吉尼亚骚乱是一记警钟,对一些人来说,美国内战从未真正结束。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