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拥核国的“钢丝之舞”
这个世界就没有太平的时候,当朝核问题、伊朗问题还没有头绪,印巴冲突又起。两个“核国家”在克什米尔剑拔弩张,一下子聚焦了国际社会的目光。
印巴各自独立70多年来,围绕克什米尔的冲突始终没有停息,且远未找到解决方案。在这块1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冤家没有国际公认的边界,而是“控制线”。在控制线附近用开枪开炮攻击对方,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这一次的交火不同寻常,因为印度搞了“大事情”,直接废除了印度宪法第370条给查谟-克什米尔邦高度自治的特权。这一做法直接断送了巴基斯坦多年来希望通过人民自决解决克什米尔归属的希冀。伴随着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增兵,印巴离大规模战争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了。两个拥核国家,会将南亚次大陆带入深渊吗?
印巴分治英国“埋雷”
克什米尔争端是从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以来,一直冲突不断的根源问题。70多年来,这个问题成为了两国之间一道深深撕裂的伤口,始终无法愈合。而这个历史仇怨,则源于当年英国殖民者在1947年撤出印度,制定印巴分治方案时埋下的一颗雷。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他的祖国“地域过于辽阔,种族也太复杂”。数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让印度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种族,多样化的文化和语言,以及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特点。而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敌对是宗教冲突舞台上的主角。
1947年以前,英属印度统治着所有的南亚土地,甚至包括缅甸的大部分,是当时世界面积数一数二的大帝国。在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手段下,英属印度表面上形成了教派矛盾的和谐与平衡,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在20世纪前期的印度独立运动中,形成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这两大组织。国大党要求建立以印度教为首的统一国家;穆斯林联盟则在穆斯林领袖真纳(后被巴基斯坦称为“国父”)领导下,主张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别独立,并于1940年3月通过了历史性的《巴基斯坦决议》,要求在伊斯兰教为主的东西两个地区独立建国。
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曾一度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共同拥戴,因为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合作,在独立后建成完整的国家。伊斯兰领袖的分离倾向让圣雄甘地非常不安,他经常动用自己的无上权威来制止两大教派之间的对立,虽能缓和局势,但对于分离大势于事无补,他本人也因尽力弥合教派冲突于1948年被印度教的极端分子暗杀。
二战结束后,自知印度独立已经不可阻挡的大英帝国决心抽身而退。1947年3月,最后一任印度总督、维多利亚女皇的外孙蒙巴顿勋爵抵达印度,面对当地教派的严重暴力冲突,他形容自己“犹如坐在了一艘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中”。他请示英国政府后决定,实行按民族和宗教,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史称“蒙巴顿方案”。 然而,英国人并不甘心就那么失败,所以故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就是让克什米尔自行决定归属。
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成为了日后两国冲突不断的导火索。
“蒙巴顿方案”一公布,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就在自己力量占优势的地区清洗异教徒,到处是屠杀、焚烧房屋和强奸,发生了惨绝人寰的种族仇杀,南亚次大陆陷入一片血与火的灾难中,成为人类历史的黑暗一页。据西方统计,印巴分治时几个月内有60万人被屠杀,800万穆斯林从印度逃到巴基斯坦,400万印度教徒则逆向逃往印度;而在逃亡的路上,又有上百万人病死、饿死或被打死。几十年来,不少巴基斯坦人一直对印度教徒怀有深仇大恨,印度许多政府要员也把巴基斯坦乃至整个穆斯林视为敌人,这恰恰是那段历史积怨造成的。
三次战争没解决问题
克什米尔归属悬而未决,而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想要这块战略要地,两国互不相让,最终导致大打出手,迄今为止的三次印巴战争,两次都是因为克什米尔而起。
1947年8月,克什米尔境内穆斯林起义,宣布成立“自由克什米尔”并加入巴基斯坦。查谟王公向印度政府求援,印军马上进入克什米尔,巴军也进入克什米尔援助穆斯林,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交战的印、巴部队都是原来的英印军队,印巴分治时占总兵力三分之一的穆斯林部队归巴基斯坦,占总兵力三分之二印度教和锡克教部队归印度,过去同一个军队的不同宗教派别的联队马上成了战场上的对手。
因为财力和军力强于巴基斯坦,印度在对克什米尔的争夺中占有优势。战火延续15个月后,1949年1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印巴双方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停火时,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与四分之三的人口,1956年这个地区成为印度的查谟-克什米尔邦,北部较为荒凉的三分之一地区则由巴基斯坦控制。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
当时,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
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在1965年4月,当时,两军在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盐碱沼泽地库奇兰恩发生了小规模冲突,随后演变成全面战争,大部分的战斗由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沿两国边界的地方展开。这次战斗不仅爆发了印巴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而且空战也相当激烈。印度这次吃了大亏,被数量远不及自己但有质量优势的巴空军打得溃不成军。当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再度调停下,印巴全线停火。1966年1月,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军,并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47年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领土包括今天的西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东巴)。1970年,以孟加拉语为主的东巴基斯坦穆斯林出现脱离以乌尔都语为主的西巴基斯坦的倾向。1971年3月,东巴基斯坦军人叛乱,宣布孟加拉独立。在东巴基斯坦内乱之时,印度决定出兵支持东巴独立。1971年12月3日第三次大规模印巴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后,印度两面夹击巴基斯坦。由于西巴隔着印度与东巴相距几千公里,印度从海、空两方面封锁后,东巴、西巴连接中断。巴军不敌印军和“自由军”的强势攻击,大批部队被俘,最终被迫向印军投降。1972年1月,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印度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的独立,让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被深深记在巴基斯坦人的心中。
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此后,巴基斯坦仍要求克什米尔居民自决,而印度却始终不肯让克什米尔按民意选择归属,因为举行投票的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几十年来,印控区内的穆斯林不断以暴力抗议,并组织了号称 “克什米尔自由战士”的游击队,训练营地还设在北部巴基斯坦控制区内。
巴方认为,克什米尔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巴基斯坦有义务支持该地区穆斯林民众争取自由的斗争,而印度特别印度人民党政府将其视为分裂国家的恐怖主义,采取军事打击等高压措施引发该地区紧张。由于印巴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存在重大分歧,两国历史积怨又非常深,而且还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纠缠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动乱之源。
担忧再度“大打出手”
多年以来,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小型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1999年,双方曾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爆发边境冲突,那次冲突持续了74天,双方各伤亡1000余人。印度陆军炮兵平均每天发射炮弹达6000发,共发射了250000多枚炮弹。印度空军则先后出动了500多架次,投掷了大约500枚炸弹。据估计,这一数字是二战以后火力密度最高的冲突。
2003年,印巴曾签订过停火协议,决定结束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数年不断的流血争端,但是此协议起到效果的时间却极为有限。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对巴基斯坦立场变得强硬。到了2016年9月,印度跨境对巴基斯坦实施了“外科手术式打击”,导致双方军事对峙升级。此后,印巴两国关系陷入僵局,和平谈判几乎停滞,冲突次数不断的增加。据悉仅是2016年一年的时间当中就有高达228起交火事件出现,而到2018年更是出现了高达1629起,这样的频率不断增加,令两国上空始终笼罩着战争阴霾。
就在今年2月,两国在空中又“大打出手”,实为近年来罕见。印度空军出动了多架战机,越过了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线,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分子”营地进行了空袭,随后爆发的空战中,巴空军战斗机击落了印度米格-21战斗机。
就在“空战”引发的风波淡去不久,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5日又宣布取消宪法370条款,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并对该地区重新划分。这一变化意味着印度不再默许克什米尔地区是争议地区,而将其强行并入印度,成为它的主权领土。这种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做法,引起了巴方的强烈抗议,再度引发两国剧烈的武装对抗。
由于这次冲突的背景不同以往,国际社会在担心,此轮武装冲突会演变成第二个卡吉尔冲突甚至是印巴两国间又一次大规模战争。一旦开战,谁会占据主动?不少媒体曾对两国的军事实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今年2月在印巴空中冲突后,发表了一则报道称,印度经济规模为2.689万亿美元,远超巴基斯坦的3070亿美元。而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称,印度2018年军事预算为580亿美元,几乎与俄罗斯相当,足以位列全球第五。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军事开支仅为110亿美元。
在陆军方面,巴基斯坦兵力达56万人,但印度现役陆军达120万人。印度拥有约3500辆坦克,比巴基斯坦多1000辆。印方最先进的是俄制T-90坦克,而巴基斯坦则拥有中国技术的“哈立德”坦克。印度拥有近1万门火炮,而巴基斯坦火炮数量不足5000门。印度拥有3100辆步兵运输车,是对手的2倍。
澎湃新闻早先的报道称,印度空军目前拥有近14万名人员,现役的作战飞机共有约1700架,主力战斗机为苏-30MKI、米格-29、幻影-2000、米格-21、美洲虎和即将服役的法国“阵风”战斗机。巴基斯坦空军现大约有4.5万人,883架飞机,现役的战斗机主力是JF-17、F-16和幻影-3/5。
同样,印度拥有兵力更多、规模更大和更先进的海军。对于一个海岸线10倍于巴基斯坦的国家来说,这完全在意料之中。
不难发现,在规模上,印度军队占优。但是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并不是简单地靠规模就可以推算的。不少报道都认为,巴基斯坦空军的战力不容小觑,在训练和战法上很有一套。1954年以后,随着巴基斯坦与美国签订防御互助同盟条约,巴基斯坦空军开始全面战略转型,包括大量飞行员在内,巴空军当时骨干都前往美国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巴基斯坦空军不仅接受了大量的美制装备,而且其军队组织架构、训练体系、作战思想和战术特点全面继承了美国空军特点。从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巴基斯坦空军在面对印度时就以骁勇善战闻名。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印空军虽拥有5比1的优势,但巴基斯坦空军依然取得大胜。在对印空军机场的攻击中击毁印机35架,空战击落印机19架。巴空军仅损失军机8架。
印巴关系紧张之际,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8月19日发布简短公告,称总理伊姆兰·汗已批准将现任陆军参谋长卡马尔·贾韦德·巴杰瓦的任期延长3年,巴杰瓦原定今年11月退休。公告称,这一决定是基于地区安全环境的考虑而做出的。
而在印度独立日的当天, 莫迪宣布要在印度国防部中增设一名新的职务,那就是国防参谋长。而他表示,这也将是印度军改中的第一步。据专家分析认为,印度此前从来没有过国防参谋这职位的说法,而这个新出现的职位将会替代过去的联合国防参谋部,以加强军队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为了下一次冲突做出重要的准备工作。
对于印度来说,克什米尔的问题一定要解决,而且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还会持续争斗下去,更大的战斗也许随时会打响。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指出,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态度会越来越强势。这样的做法,确实会让巴基斯坦更加采取一种对抗性的态度。但各方还是会在有一定节制的状态下,采取一种对抗性的政治和经济手段,不一定会升级到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印巴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会很大,但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
核战争风险需谨防
印巴常规军事力量并不对称,比较而言印度要远强于巴基斯坦,而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两个事实上的核大国,随着冲突不断升级,常规军力的不对称极大程度地增加了两国爆发核战争的风险,两个核国家就像在进行一场危险的“走钢丝”。今年2月的两国空中冲突,是自1971年印巴战争以来两国首次使用空中力量对抗对方,这也标志着历史上第一次核武器国家对另一个核武器国家进行空袭。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巴基斯坦权威人士曾透露,在卡吉尔冲突期间,巴基斯坦核力量提高了戒备状态,以备不时之需。
巴基斯坦认识到自身常规军力的劣势,已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核威慑手段。1998年5月,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地下爆炸试验后,巴基斯坦也进行了核武器的地下试验。从那时起,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南亚的对峙成为两个有核国家的对峙。
巴基斯坦和印度目前拥有多少核武器一直是外界讨论的热点。今年初,《印度时报》援引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称,巴基斯坦核武器数量正在增加。1999年,美国国防情报局曾作出预测,认为在2020年巴基斯坦方面将拥有60-80个核弹头。但《原子科学家公报》认为,巴基斯坦已经成功地将核弹头数量增加到了130-140个。
2015年11月,美国核监视组织“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公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拥有最大核武发展计划的国家,已持有大量武器级钚原料,经计算后可制造核弹达100枚。报告指出,虽然缺乏信息,但证据证明,印度已经提炼用于制造核武的浓缩铀,估计有100- 200公斤的武器级铀,可以制造几十枚核弹。
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数据显示,印度拥有9种可以随时投入使用的导弹系统,其中包括射程可达5000公里的烈火三型导弹。巴基斯坦的导弹射程也同样可以覆盖印度全境。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认为,印巴两国都拥有可携带小型核弹头的短程导弹,射程介于50至100公里。此外,双方核武库还有可由轰炸机投掷的核弹。
专家认为,印巴两国拥有的核武器足以给对方制造一场空前的核灾难。目前两国武装冲突不断,需谨防诱发核战争危险因素的积累。减少诱发核冲突危险的因素主要还是对武装冲突管控,避免冲突不断升级,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或战争。
实际上,在武装冲突管控中,核武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核武器惊人的杀伤力和对社会、心理、环境的持久破坏效应,使它具有了战略性威慑作用。巴基斯坦“自由克什米尔”领导人马苏德就表示,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这使得印度不敢对巴军事冒险。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智库曾表示,如果印巴走向核战争的话,那么即使是一场“有限的核冲突”都可能引起全球性的“核冬天”降临,加上不可避免的连锁性战争和污染疾病,这将导致至少20亿人口的死亡。
今年2月在印巴僵局严重的时候,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曾问印度总理莫迪:“考虑到双方的武器能力,我们能承受误判吗?”当核武器国家做出发展核武器的决定时,它们也有责任采取一切预防措施,确保永远不使用核武器。因为,这是一场玩不起的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