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环球 > 正文

围观者想破局

日期:2020-01-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特朗普政府无视国际公约和法则,大举奉行单边主义加大了欧洲对美国的离心力。在国际事务中,在美国影响力相对走弱的情况下,欧洲想要独立发挥一些作用的势头在上升,这一点也反映在伊朗问题上。
作者|陈 冰

  

  国和伊朗互相开火以后,中东地区又一次成为全球焦点。此际,1月7日、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访叙利亚、土耳其。普京前脚刚回莫斯科,德国总理默克尔就于1月11日到访,与普京商讨中东局势。俄、德双方共同表示——支持伊核协议继续有效。并对美国“长臂管辖”俄罗斯通往瑞士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项目做出批评。

  特朗普宣称美国不需要伊朗的石油,然而,由于地缘的关系,欧洲与伊朗山水相连,万一战事起来,伊朗会否成为大号的叙利亚,彻底与欧洲撕破脸?欧洲是否将面临无法从伊朗和俄罗斯进口石油?从默克尔访俄之行,确实能看出此种担心。

  西方国家中,日本也在努力去做伊朗问题的调停人。在中东,与美国、伊朗关系都不错的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访问伊朗,显然带着促和的任务。素来与伊朗不睦的阿拉伯国家们,特别是伊拉克,如何看待美国与伊朗的矛盾。中东各国也不是围观者,他们最终各会如何决断?

  围绕着波谲云诡的中东局势,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相关各方分别持何种态度,中东究竟会走向何方?《新民周刊》就近期的美伊局势采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伟建。


伊拉克:请美军离开


  《新民周刊》:美国在伊拉克刺杀了苏曼莱尼,伊拉克的民兵组织“正义联盟”的指挥官穆汉迪斯也一同丧生。1月5日,伊拉克议会全票通过决议,要求政府努力结束外国军队在该国的存在,这一决议的核心是要求美军撤离伊拉克。伊拉克在美伊冲突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

  李伟建:伊拉克的国内政治比较复杂,有亲伊朗的什叶派,也有一些亲美的派别,还有表面上亲美,心里反美的。伊拉克现任政府是依靠美国干掉了萨达姆,才在政治上翻身做主。但是美国现在赖着不走,又引发了很多麻烦。这次刺杀苏曼莱尼,伊朗的反报复也发生在伊拉克,这些动荡因素在伊拉克国内引发了不同反应。所以,现在不光在伊拉克,其实整个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都不小。再加上伊拉克民兵组织、伊朗什叶派对伊拉克什叶派的影响力,所以伊拉克议会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提出了让美军撤离伊拉克。

  美军当然不会立即撤离伊拉克。但是现在有一个大背景是美国实际上本身也想离开伊拉克。对美国而言,伊拉克现在已经没有太大的利益了,但是又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或者投入很多资源。特朗普的想法就是不愿意进行更多的投入了,所以他说,我们在伊拉克花了很多钱,伊拉克政府必须还钱我们才走,不然小心我制裁你。不得不说,这样一副霸道无赖的嘴脸,非常不符合外交惯例,但又确实符合特朗普的做法。不管对日韩、对北约,特朗普的做法就是多要钱。

  以伊拉克目前的情形来看,当然拿不出钱来。但至少表明了伊拉克的态度:驻扎的美军带来的麻烦远比好处多。在之前的反政府游行中,美方也没有向伊拉克政府提供什么帮助,在伊拉克国内政治很不稳定这样的大背景下,伊拉克提出了让美军撤离的诉求。

  我个人觉得,美国和伊拉克在同伊朗的关系当中,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说伊朗要轰炸美军驻伊拉克基地,伊朗和伊拉克是有默契的,伊朗之前其实通知了伊拉克,让伊拉克作为中间人转告美方,他的轰炸目标是哪里。毕竟伊朗也不想真的造成美军大量伤亡的事实,这样美国肯定会咽不下这口气的。

  美军向海湾国家集结兵力对伊朗示威,伊朗也警告这些国家,谁要敢允许美军利用自己的国土攻击我,那我就要对谁进行远程打击。甚至还有媒体注意到,美军暗杀苏莱曼尼的行动发生在凌晨1:20,而伊朗对美军基地的导弹打击也选在了凌晨1:20。所有这些过招拆招都表明,伊朗对美国始终坚持军事上的对等回应原则,他和美国的军事实力对比那么悬殊,能够对等回应,在军事上打成平手,其实已经算是伊朗赢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特朗普的全国讲话就知道了,美国的基地被伊朗炸了,但是特朗普一点也没有生气,还说美国希望伊朗能有繁荣的未来,也准备好与任何寻求和平的人士对话。

  其实对于伊拉克现政府的中间人角色,美国也是认可的。在政府层面,伊拉克不想得罪美国,但也不想得罪伊朗,尽管在政治主张上有些人并不认同伊朗政府的一些外交政策,但是从宗教根源上来说,伊朗和伊拉克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整个中东反美情绪高涨的大趋势下,伊拉克政府希望在没有美国的影响和没有伊朗的太大的干预的情况下,努力发展自己。

  但是现在让美国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虽然最终美国一定还是会撤军的。这里面也是一个博弈。


欧盟:与美国的裂痕越来越深



  《新民周刊》:欧盟跟伊朗的关系呈现一种怎样的状态?

  李伟建:美伊局势紧张,倒霉的是欧洲。之前,欧盟配合美国打击叙利亚,结果产生了严重的难民问题。英国脱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难民问题。对于源源不断的难民安置问题,欧盟是根据国家大小进行名额分配。但是英国国民反对,他们担心难民多了以后会造成政治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会让他们的福利生活被稀释掉。

  英国在欧盟当中本来就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不完全听命于欧盟,难民事件加速了英国脱离欧盟的决心。当时的首相卡梅伦也没有想到全民公投的结果居然真的是脱欧。

  事实上法国、德国等大国,因为难民问题而焦头烂额。相比而言,美国接受的叙利亚难民就很小,这就让欧盟对美国的做法很不满。

  第二个不满是在伊核问题上。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让欧盟非常反感。而且美国说退出就退出不算,还不断给欧盟施压,要重新制裁伊朗。而在伊核协议要签署之前,欧洲的一些公司已经在伊朗先行布局,大家都觉得签署协议之后一定会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伊朗的市场就要开放了。结果特朗普突然下令了,所有的公司都不能跟伊朗做生意,而且要限期退出。这些霸道的做法让欧洲国家非常不爽,所以他们坚持不退出。

  再说到此次暗杀袭击,欧盟是持批评态度的。从更大的背景来说,其实反映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欧盟对这届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策做法并不认同。特朗普把美国驻以色列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欧洲国家都持批评态度,也没有别的国家跟着去做;特朗普把格兰高地划给以色列,欧洲国家也反对的,你有什么资格随便把一个国家的领土划给另外一个国家?

  特朗普政府无视国际公约和法则,大举奉行单边主义加大了欧洲对美国的离心力。在国际事务中,在美国影响力相对走弱的情况下,欧洲想要独立发挥一些作用的势头在上升,这一点也反映在伊朗问题上。

  《新民周刊》:欧盟接下来会有一些什么具体的举措?

  李伟建:当前比较紧迫的不是在暗杀这个事件上去做文章,因为美国跟伊朗都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太纠缠。美国已经发出了无条件谈判的信号。伊朗最重要的还是希望美国解除制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伊朗有可能被美国拖死。伊朗此次正好利用了苏莱曼尼被刺杀的事件大做文章,打一场政治战、舆论战、法律战。

  一方面伊朗坚决还击,弹如雨下,美国军事基地房倒屋塌。但另外一方面,美军似乎又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这让特朗普也有一个台阶可下,避免了美伊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

  在这两轮导弹打完之后,伊朗外交部马上发表声明,一是强调其军事反击符合《联合国宪章》,合理合法;二是宣称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了,这也表现得有理有节。伊朗的每一步应对,对美军怎么打,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停,都经过了精心计算,达到了几乎所有的政治目标。伊朗可以说打的是一场典型的政治军事仗,而特朗普暗杀苏莱曼尼的决策现在看来就是一场粗浅的政治赌博。短期内他的民意支持率可能会上升,但是从长远看,这严重损害了美国的中东利益。

  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政府的政治遗产,特朗普一直想废除伊核协议,重新再签署一份属于特朗普政治遗产的协议。现在伊朗利用暗杀事件给美国施加更多的压力,让特朗普政府来缓和对伊朗的态度,减轻经济制裁。欧盟也在积极促成相关各方能够坐下来谈判,其实现在已经在酝酿各种外长级会议了。


俄罗斯:中东影响力上升



  《新民周刊》: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人意料地突访叙利亚。不仅高调地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会面,还同他在大马士革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当然,恰逢东正教圣诞节,普京还不忘拜访叙利亚东正教最高领袖、东正教安条克宗主教约安十世。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在巴格达被美军公然刺杀,伊朗高调宣布复仇。中东局势剑拔弩张之时,普京总统这一不同寻常的访问自然耐人寻味,其背后的用意是什么?

  李伟建:众所周知,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以来,俄罗斯就开始对叙利亚政府援手,甚至不惜将自己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投入到这场远征——这场远征直接导致这艘航空母舰处于报废的边缘,用“卖肾援叙”来形容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援助可以说毫不夸张。而俄罗斯如此大力度的“卖肾援叙”,是因为叙利亚对俄罗斯的意义不同一般。

  叙利亚本身“十字路口”位置,可以使俄罗斯以叙利亚为依托影响中东局势。而俄罗斯在叙利亚地位的巩固,显然也更加有利于俄罗斯对土耳其的制约和对目前俄土之间合作关系的维护。因此可以说叙利亚目前和将来都在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普京这次访问叙利亚,就是给美国和伊朗划定了一条不可将叙利亚卷入双方冲突,不可谋求颠覆巴沙尔政权的“红线”。从俄罗斯外交出发,普京的行动能力和反应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普京想趁着美国在中东影响力弱化,在全球关注的中东问题上有所作为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国际上恢复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影响力。

  《新民周刊》:美伊关系因伊朗将军苏莱曼尼遇刺突然紧张之际,安倍表示要去中东斡旋。1月7日宣布计划访问中东三国。但8日伊朗使用导弹袭击伊拉克境内美军基地后,安倍曾一度取消中东之行。最终,1月11日安倍开始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中东三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中东,似乎成了安倍成为世界级大外交家的梦想舞台。你如何评价安倍的举动?

  李伟建:伊朗本月8日对伊拉克美军基地实施导弹打击后,安倍一度考虑推迟中东之行。但在美国表示不会进行军事报复后,日方认为“暂时避免了全面冲突”,安倍决定按计划出访。

  安倍这种犹犹豫豫的态度,显示出他不是那种在国际社会上可以扮演关键角色的人物。日本一直也想做一个国际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其实他的作用力、影响力非常有限。他跟美国走得太近,在做事情之前先要判断美国的态度,这就决定了他的行事必然是瞻前顾后的。他去年6月访问伊朗,12月又与来访的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了会谈,其实都是得到了美国的确认的。

  虽然安倍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为缓和中东紧张局势“尽到外交努力”。实际目的还是确保本国利益。日本在能源上对中东地区依赖度极高,以往与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国家也保持了良好关系,中东紧张局势升级不符合其利益。

  在安倍出访的同一天,作为日本向中东派遣自卫队的第一批部队,2架P-3C巡逻机奔赴中东。日本通过此举一方面回应了美国有关日本加入针对伊朗的“护航联盟”的要求,缓解了来自“老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派遣时没有加入“护航联盟”,而是单独派遣,照顾了伊朗的情绪,从而两不“得罪”。

  还是那句话,日本政府欲彰显外交能力,但在中东局势吃紧之际,日本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