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那些苏联核遗产
俄罗斯警告“乌克兰可能会使用核脏弹”,西方则提醒说俄罗斯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可能导致乌克兰核电站酿成灾难性后果。
近日,俄乌之间持续了大半年的战火,把潜在的核威胁再次推上风口浪尖,引发了全球的关注。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宣称,陷入战火的核电站爆发灾难性核泄漏事故的风险,远超外界的想象。
当地时间10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接受俄罗斯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他希望能再次访问俄罗斯和乌克兰,与双方就在扎波罗热核电站区域设立 “核安全保护区”一事进行磋商。
格罗西表示,希望这次能取得进展。在他看来,俄乌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都持开放态度,愿意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依赖核能的乌克兰
这些天,俄乌就“脏弹”问题展开过多次交锋。
10月26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已掌握乌方准备用“脏弹”发动恐怖袭击的信息。就在前一天,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才刚表态,期待即将抵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证实乌不存在所谓“脏弹”和相关研发计划。
上图:9月11日,乌克兰扎波罗热 ,实拍扎波罗热核电站。
且不论俄乌之间孰真孰假,到底以乌克兰的技术水平是否具备制造“脏弹”的能力?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专家相信,基辅当局能够制造“脏弹”,他们拥有这方面所需的一切。
这就不得不先提一下乌克兰的核能资源。
乌克兰是一个十分依赖核能的国家,是世界上核能生产占国内总电能份额最高的五个国家之一。据统计,1995—1996年冬天,核能发电量已经占乌克兰总发电量的41%,火力发电站(煤、石油和天然气)占50%以上,水电设施则仅提供大约5%—6%的电力。经过几番起落,至俄乌冲突前,核电在乌克兰电力供应中占比达51%。
在俄“特别军事行动”前,乌克兰境内共有4座核电站,15个运作中的核反应堆。所有这些核电站都是苏联留给基辅的遗产。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显示,至少有一半的核反应堆在满负荷运行,为乌克兰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电力。
其中,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2座核反应堆)和罗夫诺核电站(4座核反应堆)位于乌克兰西北部,南乌克兰核电站(3座核反应堆)和扎波罗热核电站(6座核反应堆)在乌克兰南方。
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基辅以北,1986年该核电站的4号核反应堆发生的灾难性核泄漏事故震惊全球,但其余反应堆一直运行到2000年才相继退役。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波教授告诉《新民周刊》,乌克兰还有一些未建成的核电站,诸如敖德萨核电站、奇吉林核电站和哈尔科夫核电站。俄罗斯已占领之地,亦有未建成的克里米亚核电站。
回看历史,早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已经有10座反应堆在运行。直到1989年,苏联向公众详细描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后,乌克兰才出现了反核情绪,乌克兰议会于1990年8月投票决定暂停新核电机组的建设和试运行。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陷入了一场经济危机。这使得乌克兰国内公众对核电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他们看来,解决就业、能源生产和供暖等现实问题,比不确定的环境问题和核电风险更为重要。乌克兰领导人同样认为,有必要保留核电容量,放弃暂停令。
于是,1993年10月,议会投票推翻了1990年的禁令。为了解决当年冬季预计的电力短缺问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剩余的三个未损坏的反应堆继续运行,当时几乎没有人提出抗议。
此后,乌克兰政府逐步采取措施建设本国的核能机构,发展本国核能经济。曾因切尔诺贝利事件被按下暂停键的扎波罗热核电站也由此搭上了国家核能发展的顺风车。
1994年2月,乌克兰时任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发布指令,要求在1999年之前完成在建的5座VVER-1000核反应堆,包括扎波罗热核电站6号反应堆,罗夫诺核电站4号反应堆和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2号、3号、4号反应堆。1994年7月,继任总统列昂尼德·库奇马也曾表示,乌克兰的整个电力部门必须现代化。据报道,1995年3月,库奇马命令乌克兰财政部在年底前划拨大量资金,以完成扎波罗热核电站6号工程。
在种种政策支持下,扎波罗热核电站的6号反应堆最终于1995年并网,成为乌克兰独立后的首个核反应堆。随着由俄罗斯设计的6套VVER-1000型950MW压水堆核电组投入运行,扎波罗热核电站不仅成为乌克兰第一个拥有VVER型反应堆的核电站,也成为欧洲最大的核电站。
除了更为先进的反应堆外,扎波罗热核电站也较早拥有乏燃料干储存设施。苏联解体前,乌克兰的乏燃料多运往俄罗斯。2001年7月,乌克兰国家核监管视察局为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第一个乏燃料干储存设施的发展颁发了许可证,使用寿命为50年。
如今的扎波罗热核电站是乌克兰运行的4座核电站中规模最大的,发电量高达420亿千瓦时,约占乌克兰所有核电站总发电量的40%,占乌克兰年发电量的五分之一。
自2014年以来,随着克里米亚被俄罗斯事实占领,以及乌克兰东部纠纷持续不断,乌克兰基辅当局愈发渴望获得能源独立。因此,从政治因素考虑,核电在当代乌克兰变得更为重要。乌克兰的国家核计划,正是泽连斯基为了实现乌克兰能源独立及摆脱俄罗斯影响的选择。
此外,向西方购买多样化的燃料和技术供应,成为乌克兰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途径。美国和欧盟都是乌克兰的“合作伙伴”, 尽管美国燃料组件经常出现不合格,技术事故频繁,且当时美国燃料组件的成本比俄罗斯高20%。
但这些努力收效甚微,乌克兰至今仍在一些核服务上依赖俄罗斯,比如燃料棒生产、乏燃料储存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卫报》称,乌克兰现役的核电站普遍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经过多次延寿改造,但15座核反应堆中的9座都将在未来数年内达到设计寿命终点。例如,扎波罗热核电站始建于1981年,其中1号、2号和4号核反应堆均为超期服役。
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作为俄乌冲突的焦点之一,扎波罗热核电站始终牵动着全球目光。从3月起,俄罗斯军队完全控制了扎波罗热核电站。而进入7月后,随着俄乌局势升级,核电站频繁遭遇炮击。
与超期服役相比,乌克兰核电站陷入战火的风险更令人焦虑。人们担心的是,“切尔诺贝利”这个带有灾难性的名词会换成“扎波罗热”。
上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当年切尔诺贝利事件释放的辐射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这个数值的背后是9.3万人的直接死亡,超过30万人间接受到各种核辐射病痛的折磨。直到现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仍然人迹罕至,拥有的只有经过辐射后成功变异的各种动物。
乌克兰相关专家表示,光是燃料组件的数量,扎波罗热核电站就相当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9到10倍。一旦发生事故,这些燃料组件能够污染的面积将达到惊人的30000平方公里,相当于目前切尔诺贝利禁区面积的10倍,而乌克兰也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承受两起严重核电站事故的国家。
然而,俄乌双方都深知这座核电站的重要性,在这里爆发了持续的战斗。俄罗斯指控乌克兰用榴弹炮、无人轰炸机不断攻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厂区;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利用核电站的厂房堆放战争物资。
双方虽然各执一词,但核电站受到损失是不争的事实。9月初,格罗西率领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考察了扎波罗热核电站。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称,核电站内多处设施受损,“炮击虽然尚未引发紧急情况,但对核安全构成持续威胁”。
一旦保护核电站反应堆的专用安全壳发生破裂,核燃料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这与核辐射没有什么区别。但乌克兰方面则大大咧咧地表示,反应堆的安全壳是最高标准,除非有重型钻地炸弹光临,否则不会发生破裂。
乌克兰信心满满,国际专家却忧心忡忡。究其原因——
首先,该核电站出现了几次断电事故,这个“断电”不是我们老百姓常规理解的“断电”。核电站长时间断电会导致冷却系统失效,继而导致堆芯熔毁的问题。一旦堆芯出现熔毁,也会导致核材料外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就是地震及海啸造成长时间的完全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系统功能丧失、余热无法排出,最终出现堆芯熔毁。
其次,核电站的乏燃料水池遭攻击后出现大规模放射性污染。所谓乏燃料,是指使用过的核燃料,它们含有大量未反应完的高辐射性裂变材料,从反应堆取出后仍在不断产生衰变余热,需要放入专门的水池中进行长达数年的冷却和屏蔽。美国核专家担忧,乏燃料水池通常不会进行特别加固,一旦水池破损导致乏燃料无法得到充分冷却或直接暴露,同样会导致乏燃料熔化并造成大规模放射性污染。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也发生过这样的问题。
除了这些直接与核电站相关的风险外,原子能科学家公报网站警告说,乌克兰核电站还面临其他附带麻烦。比如,之前乌克兰的核废料都是送往俄罗斯进行再处理,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的核废料处理必须另寻出路。
那么谁来处理这些废料?是以德国为首高举“环保”大旗的西欧,还是拥有“环保少女”的北欧?显然,没有人愿意参与其中。《卫报》记者此前在采访扎波罗热核电站时就曾看到,大批装在金属桶内的核废料被存放在露天混凝土干桶内,没有任何其他保护措施。
“自废武功”
事实上,乌克兰刚独立时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世界大国。
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为15个独立国家。按照“分家”协议,乌克兰除了从苏联继承70多万士兵、7000多辆装甲车、6500多辆坦克和庞大的常规武器装备、战略储备物资外,还接收了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2500枚战术核武器、40余架可投掷核弹的战略轰炸机、170个核弹发射井。由此,乌克兰在一夜之间,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第三核大国。
此外,乌克兰一大半的领土都是肥沃的黑土地,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乌克兰还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而这立即引起了太多国家的注意。尤其是,俄罗斯和美国更是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毕竟“核俱乐部”不能无限扩容。
为了促使乌克兰弃核,美俄两国可谓软硬兼施。例如,俄罗斯除了进行军事威胁外,还发表强硬声明,如果乌克兰“不识时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切断所有对该国的天然气供应。
在威逼的同时,美俄两大国还采取“糖衣炮弹”,说服乌克兰主动弃核。例如,美国主动提出,将提供1.75亿美元援助供乌克兰拆除SS-19导弹,并额外提供1.7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俄罗斯更是大方,声称如果乌克兰主动弃核,将直接免除该国高达25亿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气债务。此外,为免除乌克兰的“后顾之忧”,美俄还共同承诺将给予该国足够的安全保障,维护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加上,动荡的国内局势原本就让乌克兰政府对保持庞大的核武库心存疑虑。一方面,乌克兰政府非常担心核武器有流失的风险,进而造成不可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核武库维护费用高昂,让处在经济崩溃边缘的乌克兰难以承受。
乌克兰独立伊始,在经济领域实行“休克疗法”,虽然目的在于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改革的力度过猛,使得长期实行僵化经济体制的社会短时间内难以承受,导致国家经济呈现雪崩式下滑现象。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被少数权贵瓜分殆尽,使他们在一夜之间暴富的同时,也加重贫富悬殊现象和经济困难。
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客们的头脑中广泛存在着一种观念,那就是“无核化的乌克兰在国际上会受到更广泛的欢迎和承认,更能融入国际社会”。
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后,1994年12月5日,乌克兰跟美、俄、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5国联合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证备忘录》,允诺将销毁境内全部核武器。作为回报,美、俄、英承诺:不对乌克兰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乌克兰以无核国家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后,如面临或遭到侵略危险,三国将立即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措施以对其实施帮助。
1996年6月,乌克兰就已经清除了境内全部的核武器和其运载设施。2001年10月,乌克兰拆毁了最后一个地下导弹库,正式成为了“无核国家”。
条约签署后,乌克兰不仅被免除对俄罗斯的巨额债务,而且还从美俄等国获得大量的经济援助,从而给国内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从崩溃边缘逐渐恢复元气,政局也日渐趋于稳定。从这点来看,乌克兰政府当时的选择还是相当明智的。但主动弃核后的乌克兰,无异于一只被拔掉牙齿的老虎,也显然低估了西方的反复无常和因为政权更迭而造成的政策变化。(撰稿 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