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保卫战”
今年4月以来,亚洲多国货币兑美元深陷“贬值风暴”。随着美元指数从104重新站上106关口,印尼盾、韩元、泰铢兑美元汇率纷纷下跌,于4月底跌破16000、1400、37关口。其中以日元贬值最大——4月27日,日元对美元汇率已跌至158.35日元兑1美元,刷新自1990年5月以来的低位。
为此,亚洲多国纷纷打响“货币保卫战”。
上图:今年4月以来,亚洲多国货币兑美元深陷“贬值风暴”。
当日元对美元汇率
创34年以来新低
“五一假期叠加日本汇率超跌,旅游费用相当于四年前的七五折。”
一位旅行社人士表示,因为日元兑美元汇率跌至34年来新低,因此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大量中国游客赶赴日本,开启“爆买”模式,因为游客出示护照还可以抵扣10%的消费税。
与早些年中国游客从日本购回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相比,现在大牌奢侈品、平价药妆、海水珍珠都成了“日本土特产新三样”。不过“扫货”热潮持续下,款式售罄、店门口排长队……不少游客反映,“店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sold out(卖完了)”。奢侈品价格高,汇率差价也更明显。例如,2万元以上的LV包,能便宜三四千元;宝格丽玫瑰金戒指比国内专柜便宜4000元……
与外国游客大量涌入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民众更多选择“宅家”度假。每年的5月3日至6日是日本传统的黄金周加上4月27日开始的三连休,如果在4月30日到5月2日使用年假或调休,今年日本民众能凑齐整整10天的小长假。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46.8%受访者选择“在家度过”,12.1%的人选择国内旅行,出国旅游仅占0.7%。
五一假期的冰火两重天表现,只是日元贬值现象的冰山一角。日元贬值加重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负担。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距离东京约三个小时车程的山梨县甲府市,有一家已有50多年历史的咖啡店,店主米山肇今年已经82岁了。米山肇说,日元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店内使用的咖啡豆主要来自巴西、越南和哥伦比亚。“咖啡豆的进货价格上涨了20%,我感觉蔬菜、油的价格也至少上涨了20%。现在这些东西的价格还在继续上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接下来店里的开支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严峻。”米山肇表示,为了咖啡店能勉强维持运营,他不得不提高商品的价格。之前1杯咖啡是500日元(约合人民币23.2元),现在涨到了600日元(约合人民币27.8元),不涨价的话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此外,为了节省支出,年逾八旬的米山肇从早到晚亲力亲为,仅雇了一名员工。尽管如此,店铺的运营依然艰难。米山肇表示,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几乎都用来贴补店内的各项支出以及支付员工工资。
事实上,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日元贬值增加进口成本等因素影响,今年有接近三成的日本主要食品厂商提高了商品价格。分析指出,如果日元疲软态势仍未改善,民众生活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加。
三菱商事社长中西胜认为,日元贬值体现出日本国力的衰退。实际上,日本国力衰落也体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日本内务省数据显示,今年3月,日本家庭支出同比减少了1.2%,为连续第13个月下滑,日本居民实际工资也出现24个月连降,创下1991年有可比统计以来工资持续下降的最长时间纪录。雪上加霜的是,据日本帝国数据库公司的最新调查结果,5月份日本有包括饮料和加工食品等417种商品涨价,平均价格涨幅为31%,是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物价上涨,日本民众希望节省开支,从百元店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现象日渐突出。但百元店的许多商品都是海外生产的,由于日元贬值,百元店利润下降,有些商品已无法以100日元的价格出售。因此,“300日元店”数量不断增加,在2023财年约有1100家,约为2019财年的2.8倍。帝国数据银行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各企业不得不作出艰难决定,是继续专注于100日元的商品,还是选择‘去100日元’战略”。
上图:5月份日本有包括饮料和加工食品等417种商品涨价,平均价格涨幅为31%,是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日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却一度选择“躺平”,4月26日,日本央行仍宣布,维持现有利率不变。
但到了5月8日,日本央行终于有所行动——行长植田和男在出席国会会议时一改此前对“弱日元”放任的态度,他表示,随着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涨价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日元疲软对通胀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大,日本央行将视汇率和通胀的波动程度采取应对措施。
一同出席国会会议的财务大臣铃木俊一也表示,当局已经准备好应对货币市场的过度波动。在他看来,与地缘冲突风险相比,日元贬值导致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一旦物价涨幅抵消今年3月劳资双方所达成的大幅涨薪效果,就会打乱日本政府追求的工资—物价良性循环的局面。
5月13日,日本央行更是罕见地“弃债保汇”——宣布将购买4250亿日元(约合27亿美元)的5—10年期国债,这是自2023年12月底以来首次减少购买规模。这被市场解读为日本央行开始出手挽救日元。受此影响,日元汇率一度直线拉升超40点。
亚洲各国“各显神通”
韩国的情况也与日本相似。今年以来韩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超过5.5%,成为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4月中旬韩元兑美元汇率下跌达到最低谷,在4月16日,韩元汇率跌破1400大关当天,韩元兑美元汇率年内跌幅达7.3%。由于韩国干预外汇市场以抑制韩元的疲软,韩国4月份的外汇储备创下19个月以来最大降幅。韩国央行5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韩国外汇储备规模为4132.6亿美元,比上月的4192.5亿美元减少59.9亿美元。
作为全球重要的出口国以及科技产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韩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进口,但随着韩元不断走弱,原材料进口的成本越来越高,这让不少没有进行汇率套期保值且过度依赖外部原材料的中小企业颇为头疼。“一种恐惧感正在袭来。”总部位于首尔的Daeil Special Stee公司首席执行官李义铉表示,由于当前韩元汇率走弱,公司需要为价格更高的进口原材料买单,同时还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降价压力。
在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就汇率波动发出了警告后,韩元近期表现有所回暖。
上图:韩元不断走弱。
当韩国保卫本国货币还停留在口头上时,印尼央行已经打响保卫汇率第一枪。今年初至今,印尼盾对美元持续贬值,贬值幅度超过4%。印尼大米等食品价格大幅升高,3月CPI同比上涨3.05%,创7个月以来新高;4月CPI同比涨幅则为3%。
为此,印尼央行4月24日超预期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6.25%,为今年首次加息。印尼央行行长佩里·瓦尔吉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息的决定是“先发制人、具有前瞻性的举措”,旨在稳定印尼盾的汇率,称将继续动用所有可用工具保持印尼盾稳定。
除了印尼盾外,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自今年初至今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贬值。
泰铢今年以来对美元已贬值约8%。为此,泰国总理赛塔呼吁降息,但泰国央行仍继续将其关键利率维持在2.5%的水平。被泰国央行“拒绝”后,赛塔要求泰国主要金融机构降低利率。4月25日,四家泰国主要银行的首席执行官(CEO)在会见赛塔后同意暂时降低借款成本。但市场预计,泰国央行仍未有降息可能,因为这会导致泰铢进一步贬值。
菲律宾比索跌至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3月该国CPI同比上涨3.7%,涨幅连续2个月扩大。菲律宾央行在4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将政策利率维持在6.5%,这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菲律宾央行行长伊莱-雷莫洛纳在记者会上谈及下调利率的时间时说,这“有可能推迟到2025年第一季度”。他正在想方设法控制通货膨胀。
上图:2024年4月15日,菲律宾马尼拉大都会,民众购买食物和零食。
“按兵不动”的还有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家银行5月9日宣布暂不加息,将隔夜政策利率(Overnight
Policy Rate)继续维持在3%。国家银行解释说,这一利率水平仍可继续支持马来西亚经济增长,并与该国通胀预期相吻合。国家银行同时称,其将“保持警惕”,随时根据该国经济增长表现和通胀水平做出评估。这是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去年5月将隔夜政策利率调升25个基点至3%以来,连续第6次宣布不加息。马来西亚肯纳格投资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在未来6个月到12个月内,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将继续维持现有利率。
为什么会贬值?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告诉《新民周刊》,目前,亚洲各国货币的基本定价多与美元挂钩。当美元不符合实体经济中定价逻辑,以短期高利率政策维持美元高估值时,没有采取对应的高利率政策的亚洲各国,就会短期内面临着本国货币对美元严重贬值。对于亚洲各国而言,其货币并非世界货币,其货币币值取决于实体经济中能够买到什么,及金融市场上能否采取对应措施。对于亚洲各国而言,韩国、日本等实体经济均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出口不如以往,且各国都是弱财政,财政能力不强,也缺乏在金融市场上采取对应货币政策的手段,最终形成了本国货币贬值。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对《新民周刊》表示,本轮亚洲货币贬值的原因有三:“首先,过去两年时间美元利率提升,而亚洲国家基本上没有通胀压力,都没有提息,美元与亚洲货币的利率差是此次亚洲货币贬值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全世界的经济都在走弱,唯有美国经济在过去两年相对表现最好,导致了其它货币相对美元贬值。再者,一些国家对于本币适当贬值的接纳度较高,因为有利于出口,特别是抵消美国增加关税的负面效应。”
以日元为例,截至目前,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93%,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66%,两者之间的利差依然处于较大的水平。美联储降息落空,会导致日美利差持续扩大,较大的利差空间也会产生出较大的套利需求。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的影响下,美元指数再次走强,并重返106上方的位置。在强美元的影响下,全球资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影响。其中,汇率市场成为全球资本博弈的重点对象,日元并非被单一针对的对象,东南亚市场的汇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表现。
人民币汇率十分稳健
在李楠看来,对于中国而言,美元偏离合理估值的情况不会对人民币造成严重影响。
一方面,中国是外汇管理国家,中国对美元的使用依旧限于与实体经济高度相关的进出口,以及直接投资项目。另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稳健,财政实力强大,且应对手段众多。
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波动,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4%。该报告还提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事实上,5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升值趋势。
亚洲金融危机不太可能重演
对于本轮亚洲货币贬值的持续时间,分析师认为,这将受各国经济基本面、央行货币政策,以及美联储政策的影响。对于新一轮金融危机是否已经出现,他们认为,本次亚洲货币虽然集体贬值,但幅度小于1997年金融危机的程度,短期内尚未达到危机的程度。
胡捷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表示:“美元提息触发某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有个前提,就是该国的杠杆率比较高,特别是外债杠杆高。”但目前并不是这样,所以大家不用过分担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熊爱宗指出,相比1997年,目前的亚洲各国金融系统更为稳健。一方面,亚洲各国普遍积累了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外部风险;另一方面,区域金融救援机制更加完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主要是“东盟+3”)构建了一系列的地区金融机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迈倡议”(CMI),并进一步发展为“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目前,CMIM的规模为2400亿美元,成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危机解决和危机预防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则表示,“贬值潮”会带来冲击,但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在减小。因为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各国防范危机的意识越来越强,也建立了防御措施和预警系统。“如果外汇储备比较充足,那么完全能抵御此类风险。”谭雅玲说,但对于像越南那样急速消耗外汇、外资开始撤离、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需要防范风险。
上图: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 美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整体回落。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5月15日高开,收盘时三大股指显著上涨并均创下历史新高。
全球央行走势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强势美元除了让亚洲货币贬值,欧洲货币也未能幸免——欧元对美元贬值0.86%,英镑贬值0.82%;3月降息后瑞士法郎月贬值幅度缩小,今年首次收至2%以内,对美元贬值1.07%;经济萎缩和降息影响下,瑞典克朗对美元贬值2.78%,继续垫底欧洲货币。
为此,继瑞士央行3月拉开欧美发达经济体“降息大幕”后,瑞典央行也在近期开启了8年来的首次降息,将政策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3.75%。瑞典在声明中表示,货币政策和供应冲击减弱导致通胀下降,目前已接近2%目标。瑞典3月份的通胀率为2.2%,剔除能源价格的通胀率为2.9%,均低于瑞典央行的最新预测。由于经济活动疲软,因此瑞典央行可以放松货币政策。此外,如果通胀前景仍然保持不变,预计在下半年将再次降息两次。这是瑞典央行自2016年以来首次降息,先于欧元区采取行动,为受衰退困扰的瑞典经济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也释放降息信号,6月启动降息或“箭在弦上”。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雷(Philip Lan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服务业通胀终于开始缓解,6月降息的理由正在日益增强。欧洲央行于2022年7月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时代,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快的加息周期,一度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欧洲央行上一次加息是在去年9月,自那以来一直保持按兵不动的状态。三大关键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为4.50%、4.75%和4.00%。
但欧元区通胀正在逐渐走出泥潭。据5月初发布的统计数字,今年前三个月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季增长率达0.3%。这是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好于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萎缩0.1%。经济学家在路透社的一项民调中曾预测增长率为0.1%。德国经济第一季度增长0.2%,与上一季度萎缩0.5%相比已明显反弹。数据还表明,4月份,欧元区整体通胀仍稳定在2.4%,此前17个月几乎在持续下降。
欧洲央行管委维勒鲁瓦也表示,欧洲央行越来越有信心赢得抗通胀的斗争,“如果没有意外,我们应该会在6月的会议上决定首次降息。我们确实对通胀下降的路径越来越有信心”。
美联储何时降息?
美元是2024年全球表现最佳的货币。一来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回撤,更高的长期利率使得支付利息的美国债券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资金流入持续推高美元。二来,地缘政治冲突令风险情绪曼延也凸显了美元的“避险”属性。
此轮货币“贬值潮”何时才能结束,主要看美联储何时决定降息。而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有所放缓,但通胀指标接连超预期,令美联储对降息前景犹豫不决。
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追踪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的美联储观察工具统计,交易商预测: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6月份召开下次会议之后,美国降息概率为8.5%;7月份召开下下次会议之后,降息概率为33%左右。
5月3日,美国劳动部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低于预期,消息发布后,市场预测的美联储年内降息次数从4月末的1次增加到2次。投资者普遍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至少25个基点,12月再次降息至少25个基点。
胡捷预测,美联储可能在今年9月后考虑降息。
而在李楠看来,美国何时改变高利率政策,取决于美国政治。“今年是美国选举年,是否将美元回归正常定价或何时将美元回归正常,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预计,受制于货币贬值压力,亚洲各国央行可能跟随美联储同步推迟降息。摩根士丹利此前表示,若亚洲各国央行先美联储一步降息,货币将进一步承受贬值压力,可能给通胀造成上行压力。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警告,亚洲地区各央行不应过多依赖美联储政策动向。IMF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表示,亚洲地区多样化的通胀格局意味着各国需要差异化的政策。各国央行应坚定关注国内形势,避免过度依赖美国利率预期路径作出决策。记者|金姬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