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我们依然在路上
6月9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天宫”终于住人了。当这一个初夏, “神九”与“天宫”由人手动交会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走得相当成功。
回顾起步阶段的筚路蓝缕,航天人从皖南广德的大山里走出来,当我们的航天员,他们和她们,在近地轨道日复一日完成各项工作之时,历史也将铭记深山铸“箭”的前辈航天人,比如钱学森,比如王希季,还有许许多多未被记住的姓名。
中国载人航天,从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到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等;直到第三步,将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事实上,迈出第三步以前,我们又将面临航天科技水平的再一次突破,势大力沉最大运载能力可能超过20吨的大推力火箭,势在必发!新的发射场必将代替酒泉,就像酒泉代替广德,广德代替南汇老港一样。此刻,无论回望过往,还是遥望前路,我们依然在路上。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