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正文

极草·创新与饯行系列报道 “拄拐年龄”慢慢来

日期:2014-10-2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即便认识到骨质疏松是可防的,但鉴于其预防效果短期内不明显,人们往往会忽视或不能坚持。
记者|应 琛
 
       台湾民谣《外婆的澎湖湾》里有一段歌词:“……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歌词描绘的场景温馨浪漫,但在医生的眼里,拄拐的“外婆”很可能是骨质疏松了。
  5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约一半的人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四分之一也将会出现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于2013年发布报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5.7%。
  10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疾控中心在“世界骨质疏松日”前夕于北京启动了“骨动中国——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推广项目”。该项目为期三年,旨在推动中国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和防治体系能力建设,提高骨质疏松症认知度和防控能力,从而推动中国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发展。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在骨质疏松防治工作中仍存在医学专业教育、诊断能力、科普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作为国家级慢性防控的专业机构,非常重视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
 
病程长 危害广
 
  “每次看着老年人自个儿来找我开药后颤颤巍巍地离开,我真是担心,万一摔倒,很可能就是严重的骨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夏维波说,“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极高,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提到老年病,它却很少会像高血压、冠心病那样,被人们想起。”
  骨质疏松不被重视,一是因为它的发病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初期症状不明显,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二是由于它是伴随着人体的自然衰老而发生的,让人们有“这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对它无能为力”的错觉;即便认识到骨质疏松是可防的,但鉴于其预防效果短期内不明显,人们往往会忽视或不能坚持。
  把骨质疏松定义为一个“无声无息”的病,一点也不夸张,夏维波介绍道,因为骨骼的流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人们有所察觉时,通常是在已经出现“轻轻一撞就骨折”的情况之后了,而这时,骨质疏松已经发展得比较严重了。在骨折之前,病人也会出现腰酸、背痛等表现,但这些都不是骨质疏松的特异性症状。
  骨质疏松的“无声无息”,是由它的发病机理决定的。“正常的年轻人,体内骨重建过程是平衡的,即骨吸收和骨形成相平衡。但骨质疏松的患者,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导致了骨流失和骨质疏松。”夏维波表示。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在2011年6月发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指出,作为第四位常见慢性病的骨质疏松虽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但是人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每3秒钟,全球就有1个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夏维波告诉记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2013年发布报告称,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00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
 
“瘦老太太”最应提防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经进行过骨质疏松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发病率达到了47.1%,其中55-60岁年龄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50-54岁年龄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在逐渐上升。此外,该调查的最高年龄组(60-61岁组)的数值比最低年龄组(48-49岁组)骨密度下降27%,平均每长一岁骨质密度就下降2.07%。
  调查还发现,超重或者肥胖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低,瘦女人与胖女人的骨质疏松的比例将近是2:1。
  因此,一个通俗简单的说法是,“瘦老太太”最容易得骨质疏松,年龄大、体重低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两个关键因素,而女性的发病率又比男性高。
  在老年人群中,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所以,50岁以上的男性,以及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人群。”夏维波说。
  “另外,还有几类人也应尽早采取措施,警惕骨质疏松。”夏维波补充道。首先,骨质疏松有遗传倾向,所以,如果父母患有髋部等骨质疏松性骨折,那么本人得骨质疏松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第二,营养状况不好的人,也易得骨质疏松;第三,对女性来讲,绝经较早或者生育期月经稀发的人,得骨质疏松的风险大;第四,服用某些特殊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一些抗凝药、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药物等,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第五,生活习惯不佳的人,如经常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晒太阳少等,都不利于骨骼健康。
  而防治骨质疏松,则应该区分一般人群和易感人群。夏维波介绍,对一般人群来讲,防治骨质疏松,以管理生活方式为主;而易感人群或已经发生骨质疏松者,则要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应的筛查、检验、药物等治疗手段。
 
应纳入慢病管理体系
 
  “骨质疏松不仅会导致骨折,还可能致命,被称为隐形杀手,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指出,我国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医学专业教育、诊断能力、科普教育等仍待加强。
  她介绍道,“骨动中国——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推广项目”计划在全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我国居民骨质疏松症及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和特点,同时编制骨质疏松防控指南,开发骨质疏松防控的适宜技术,促进与媒体合作,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
  王临虹强调,骨质疏松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预防骨质疏松,首先应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比如,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减少盐分的摄入,适量运动且适量增加日光照射;其次,中老年人应该高度关注自身骨密度变化情况,应当尽早和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第三是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而在夏维波看来,长期以来,我国在骨质疏松防治工作中最为突出的是尚未将骨质疏松纳入慢病管理体系。由于未被纳入慢病管理体系,很多基层医院并不具备治疗骨质疏松的能力,一些二级医院甚至没有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患者需要去三甲医院治疗,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夏维波建议,应尽快将骨质疏松纳入慢病管理体系。
  
  连接:骨质疏松风险1分钟自测
  只要其中一题回答结果为“是”,那就证明您有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不可控危害因素】
1.您的父母有骨质疏松病史或轻微跌倒后发生骨折的经历?
2.您的父母是否有驼背?
3.您的年龄是否≥40岁?
4.您在成年后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就伤到骨骼?
5.您在过去1年有跌倒的经历吗?或者您因为身体虚弱而害怕跌倒?
6.您在40岁后,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
7.您的体重是否较低(体重指数<19)
8.您是否曾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
9.您是否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10.您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性亢进,I型糖尿病、营养或胃肠道功能障碍(克罗恩病、腹部疾病)病史?
【女士回答】
11.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12.你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绝经、怀孕、子宫切除除外)?
13.50岁前,您是否做过卵巢切除,且没有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男士回答】
14. 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等雄激素缺乏的症状?
【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
1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16.您目前或曾经一段时间吸烟吗?
17.您每天的体力活是否少于30分钟(家务、养花、走路、跑步)?
18.您是否不喝牛奶或奶制品,或对奶制品过敏,且未补充钙剂?
19.您每天的户外活动是否少于10分钟,且未补充维生素D?
来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骨质疏松测试题(2012版)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