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我赶的金融中心
在近日发布的2012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简称IFCD)"中,作为老牌金融中心的纽约、伦敦与东京继续领跑综合发展实力前三甲,而新兴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国际地位正逐渐显现,香港、新加坡、上海、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芝加哥紧随其后进入前十名。
国际金融中心是能够提供最便捷的国际融资服务、最有效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最活跃的国际金融交易场所,并能对周边地区甚至全球具有辐射影响力的城市。中国内地的金融中心在这份榜单中,上海仍居第6位,但与前几名的差距逐渐缩小。北京较去年上升3位至第11位,深圳也上升2位,首次跻身前20。
纵观IFCD报告,其他国家都只见一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内地则一下子爆出三个,加上香港,大中华区集中了四个国际金融中心,到底哪个算中心的中心?而太多的中心会不会降低金融中心的应有功能?
报告所列的5个关键指标,"成长发展"位列第二。中国内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金融中心发展到三个,发展速度不能说不快。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尤其是它的内在功能也非一蹴而就。伦敦、纽约、东京哪个不是经过百年锤炼?难道大街上银行比米铺多就算"成长发展"到位?难道仅凭二十多年非常规的、几何级数量增长的IPO就想追赶美国二百多年的成就,就能雄霸全球?
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家软实力固然有着众星拱月般的光彩,但它也造成了城市承载的巨大压力。京沪等地市中心人口密度高于东京、巴黎、伦敦等一些国际大都市。而高昂的房价,则不可避免地增加商业成本与生活成本,降低了中心城市对专门人才和优秀企业的吸引力,对中心城市和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带来负面影响。这些都是在建设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需十分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