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袁隆平:见证一粒种子的改革开放史

日期:2018-12-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粮食安全。”袁隆平表示, “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作者|陈 冰

  “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袁隆平的两个梦想。“初步看来,我的这两个梦想有望在2021年实现。”88岁的袁隆平近日向记者表示。

  袁隆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的骄傲。


稻田里的拓荒者



  一辈子与水稻打交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从1960年开始进行水稻种植试验,从事水稻研究超过半个世纪。这位用一粒种子造福世界的科学家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践行者。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1973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6年起,杂交水稻得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科研成果让中国人有了彻底摆脱饥饿的希望。

  他至今清晰地记得,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这让我非常激动,我感到‘科学的春天’来到了。”随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便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当时在国家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有关部委仍然拨付了500万元人民币建设研究中心。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从此潜心研究,实现着中国水稻平均亩产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的424公斤……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谁来养活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部于1996年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此后,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

  中国的超级稻育种于2004年攻克了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00公斤大关,2014年攻克了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000公斤大关。每一次站在稻穗下验收试验田时,袁隆平又会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

  从2015年开始,袁隆平又向超级稻新的目标发起了攻关:大面积示范每公顷达16~17吨!迄今,也已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到2017年,云南省个旧市的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已连续3年在6.8公顷的示范片上实现每公顷超过16吨。2018年,这个示范片更是突破了大面积高产示范,平均单产每公顷17吨,创造了新的大面积种植水稻产量最高世界新纪录。

  如今,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展示厅里陈列着一件雕塑:硕大茂密的稻穗下,袁隆平挽起裤腿、赤脚躺在田坎上,手拿蒲扇悠闲地乘凉。每每接待外宾或出席论坛,袁隆平就会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聊起雕塑刻画的“禾下乘凉梦”:“这是一个真实的梦,我曾经梦到自己种的水稻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覆盖全球


  杂交水稻虽然诞生在中国,但属于全人类。“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这位亲历过饥荒年代的科学家的毕生追求和梦想。

  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推广,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多个国家的试种示范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造福世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种子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既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又发挥了“外交王牌”的作用。

  虽至耄耋之年,皮肤黝黑、性格开朗的袁隆平依旧活跃在科研一线,忙碌并快乐着。只要身体允许或没有出差,“每天都必须去试验田看一看”。

  耐盐碱杂交水稻是袁隆平最近的科研新方向。这是一种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袁隆平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要扩大耕种面积。“我们计划在三年内育成抗盐碱浓度在百分之零点八左右、每亩产量在300公斤以上的品种,计划推广1亿亩,每年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粮食安全。”袁隆平表示, “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链接:改革先锋100人1978-2018


  于敏(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

  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于漪(1929年2月出生,江苏镇江人)

  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马万祺(1919年10月出生,2014年5月去世,广东南海人)

  他向中央提议“积极发动侨胞投资祖国”,并率先在内地投资兴办实业,为澳门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保持澳门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云(1964年9月出生,浙江嵊州人)

  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年交易额达数万亿元,成为拉动内需巨大推动力;创建互联网支付、物流体系,建立全球领先移动支付网络……

  马化腾(1971年10月出生,广东汕头人)

  受益于改革开放大环境,他创立并带领腾讯,从一个仅有5人的小企业成长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马善祥(1955年11月出生,四川隆昌人)

  他从事基层调解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30年,总结出“民为本、义致和”六字理念、遵循“情、理、法、事”十三要则、依托“3441”保障制度、老马“三十六策”等一整套“老马工作法”。

  王大珩(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苏吴县人)

  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机,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

  王书茂(956年12月出生,海南琼海人)

  他积极投身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

  王永民(1943年12月出生,河南南召人)

  他创立汉字键盘设计三原理及数学模型,1983年发明“王码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有效解决了进入信息时代的汉字输入难题。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