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黑科技解构运动员的每顿饭每个姿态

日期:2021-08-1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从体能训练、机能监控,到伤病防治、战术分析,再到运动营养、心理调控等,我们处处能感受到科技的存在与力量。
记者|吴 雪


  7月26日晚上7点,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东京奥运会北京保障营依然灯火通明,科研所运动训练研究中心主任程燕正在分析游泳赛场上的动态,“他快了0.1秒。”“这个选手身体状态不好。”东京赛场时刻牵动着后方保障团队的心。

  程燕说,由于疫情原因,保障营一分为二,一半奔赴东京赛场,一半留在北京,与前方密切配合。在观看运动员争金夺银的同时,从体能训练、机能监控,到伤病防治、战术分析,再到运动营养、心理调控等,我们处处能感受到科技的存在与力量。

  科研保障营作为国家队科技助力工作的补充,正在奥运赛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游泳运动员徐嘉余在100米仰泳预赛之后,身体产生不适,保障营就快速反应,让前方把徐嘉余吃的餐食图片发来,联系运动生理专家、营养专家和队医,针对掉体重和肠胃问题,及时反馈联动。

  在田径、游泳、体操、三人篮球上,不断强化综合素质,尤其是女子三人篮球专项体能提升上特别明显。在落后法国队的后半场,为何能逆风翻盘?除了运动员的斗志和战术外,更依靠科技助力下的体能支撑,也就是说谁的体能练得好,谁就胜算大。

  这便是科技助力项目带来的进步。


陈芋汐长高了10厘米


  四年前,纪录片《走出荣耀》摄制组在还未改建的上海游泳馆跟踪拍摄了当时还在上海队试训的陈芋汐,从第一次失败、哭泣,到后来的克服恐惧、锤炼技术,最终,东京奥运赛场的夺金,证明付出终有回报。

  如果2020东京奥运会没有延期,只有15岁的陈芋汐完成动作或许会更轻松潇洒,一年过后,原本技术扎实、心理稳定的她,遭遇了成长的烦恼:身高足足长了十来厘米,在同批“出道”选手中,算长得最高的。

  在去年的几个站比赛中,陈芋汐就因为“蹿个子”,导致动作把控力有所下降,进入了一段不稳定期。身高上去了,肌肉力量没有上去,状态自然会有起伏。“去国家队之前,陈芋汐在华山医院进行了生长发育评估,身高维持在156厘米,但大幅度增长是在2018年—2019年。”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也感慨:“过去一年,陈芋汐因为身高变化和伤病等问题,系统训练方面有些欠缺。这次奥运会能夺金,实属不易。”陈芋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备战奥运时,主要在练体能,体能上去了,做动作也会更轻松。当然,除了针对性的训练,定期进行科研保障和膳食指导,十分有必要。

  过去一年的保障重点,就是在确保陈芋汐在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训练状态前提下,控制体重。科研人员侯彬透露,他们主要配合国家跳水队对陈芋汐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营养指导两个方面。

  比如,每日设定合理的三餐比,三大营养的构成比等。监测记录体成分等变化,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有时运动员会选择不吃晚饭,但不健康。我们不建议,早餐和午餐碳水化合物的适量摄入,晚饭适量补充鱼肉、牛肉等优质蛋白,都必不可少。”

  让长个子的陈芋汐摆脱“成长烦恼”,只是科研医务人员默默付出的一个缩影。来自中国赛艇队的运动员不仅需要良好的体能,轻量级运动员又需要控制体重,怎样让大家吃得更加科学,光靠营养师和教练看着,还远远不够。

  走进中国赛艇队的餐厅,从刷脸识别开始,你的这顿饭就没有任何秘密了。每个队员的信息会提前录入电脑,每个餐盘都装有芯片,餐盘下面是一个智能称重系统,餐盘上方的屏幕是热量显示系统,放置餐盘的区域则是辐射系统。

  从人脸和餐盘绑定的那一刻起,运动员当天摄入的食物热量、重量就传输到了营养师和保障人员手机上。他们通过分析队员的饮食,给出第二天的合理化建议。

  上海市体育医院副院长徐明表示,运动员的伤病也需要合理化的精准施策。在国家队训练期间,陈芋汐腰部受伤,体育医院马上组织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专家组会诊。根据专家的会诊意见,找到了问题,科研人员就能和教练沟通,针对陈芋汐受伤的情况,康复期间哪些动作可以减量、哪些动作不能做,精准施策。


低氧训练实验室



  7月31日,东京奥运会赛艇项目的全部比赛落下帷幕,中国赛艇队获得1金2铜,位列赛艇单项排行的第六位。东京奥运会周期,中国赛艇队在经历了里约奥运会后的触底反弹,整体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态势。

  在大赛期间,中国赛艇队从赛前战术、比赛过程、体能、营养、赛后恢复等诸多方面呈现着科技的元素。科研人员每天工作重点是记录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划行情况。

  比如,运动员每50米的桨频速度、桨距等。通过结合运动员当天身体状态、场地风速等,同对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战术合理性,因时因地制宜,及时调整赛前训练与下一阶段比赛方案,帮助运动员提升比赛成绩。

  在东京奥运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项目中,有两位运动员陈云霞和张灵都来自上海,她们以6分05秒13摘得金牌。科研人员高欢告诉《新民周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四人双桨这条艇,比赛过程中的每一个500米分段配速都保持在1分31秒左右,这对于女子运动员的体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体能储备和技术配合,达到了一个高度。对于体能类项目而言,良好的体能水平是获胜的关键。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高原/低氧训练是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游泳训练馆的一楼,有一处300平方米的空间。2005年,这一空间改造成了一个低氧训练实验室,至今已经16年,主要分为训练区和睡眠区。

  赛艇是一个体能消耗很大的项目,训练的周期性特别明显。在两名队员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备战第一届青运会过程中,在外教的带领下,两名队员多次在低氧训练实验室开展为期4-6周的“高住高练低练”,模拟高度达到3200m。实践表明,多次的低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输能力,训练效果明显,这拨队员在第一届青运会上即取得了金牌。

  科研人员马国强介绍,在五年的漫长周期里,钟天使和队友鲍珊菊也在教练的指导下运用科技助力手段,实力稳中有升,再一次刷新了五年前由中国队创造的世界纪录。但钟天使在2019年世锦赛的一次意外摔车受伤,让她一直受伤病影响,未能取得太好的成绩。

  “太酸了。”一组训练结束,钟天使眉头紧锁,汗湿满面。腿上的肌肉反应特别大,特别是到每组的后面两个,腿部会特别僵硬,最后10秒、5秒只能凭借本能和意志坚持。

  虽然练到濒临“崩溃”,但钟天使的信心却在逐渐恢复,因为每堂课都能看到自己的数据,看到哪方面存在不足。大强度的耐乳酸训练之后,还要在午饭前去冷热浴房间,进行冷热交替的“排酸”过程,让肌肉充分放松,体能迅速恢复。

  上海田径队所在的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还有一个康复神器——水下体能康复实验室。

  科研人员何俊良介绍,这一水下康复训练针对田径不同项目伤病,借助水下训练的优势,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快、更早、更全面有效地进行恢复训练。原理是借助水的物理特性,更早地完成在陆地上无法完成的训练。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钱风雷介绍,科技助力、科研保障,已成为队伍训练的常态。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每个项目的特点,比较功率、运动学参数、评价训练负荷等,判断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耐力的变化,提出合理训练计划,这就要求他们懂专项、懂技术、懂训练。


从步频到睡眠



  对于上海田径队的科研团队而言,技术录像的采集与分析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作为上海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跨栏。

  北京时间8月4日上午,2020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半决赛,中国选手谢文骏以13秒58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五。何俊良说,在备赛前,科研力量不断帮助田径队将自己推向更高极限。

  2018年,谢文骏就开始了“八步上栏改七步上栏”的技术改革。除了教练的指导,科研团队还会在跑道上布置仪器,用以精确地测量他的步频,以及每一步的步长。“虽然也有刘翔等前辈的数据参考,但也会考虑到运动员个性化的用力感觉对成绩的影响。”

  从起跑时的动作分析到跨栏时的起跳角度,利用不同的科研设备,科研团队可以将许多运动中的细节予以量化或模型化。而在对铅球、标枪、铁饼等投掷项目的研究中,测试效果最佳的是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通过计算立体轨迹,可以帮助投掷类项目运动员进行技术动作的优化。

  檀志宗主要负责女足项目,对运动员的多项机能和运动数据的准确监控,这就得益于各种监控仪器的发展。比如,测量心率、跑动距离、负荷压力、速度等等指标的各种便携式设备,一方面监测运动员的内外负荷,分析成败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仪器监控还能提供很多肉眼难以观察到的东西,比如血液指标、疲劳指标等生理生化的监测,根据生理指标调整训练计划。如果铁蛋白低了,造成有氧能力下降,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

  目前,对于伤病之后的恢复,水疗、冷冻疗法等高科技手段已经是上海各运动队的“标配”。在全国各地的体育训练基地中,上海是最早引进专业运动水疗设备省市之一,2012年开始使用,2016年完成水中治疗与康复应用理论的整理工作,出版学术专著,接近50万字。作为这本运动水疗书籍的主要编者之一,檀志宗希望运用科学的水疗手段帮助运动员治疗伤病、恢复疲劳、预防运动性损伤。

  此外,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也是科研保障的重要一环。对于上海U18的青少年女足,由于大赛经验少,心智不成熟,情绪容易产生波动。而足球又是个团队协作项目,一个人的懈怠容易影响整个团队,所以,有运动能力上的薄弱环节得及时补,心理上也需要进行合理问卷调查,制定心理训练对策。

  “记得有一个后卫,性格很内向、羞涩,说话时不敢看你的眼睛,自信心也不够,一直练不好,经过后来和教练商量,加强训练时的正向强化训练,让她放开踢,哪怕失误,多鼓励,现在自信有了,成为队里的绝对主力。”

  而有些运动员因为压力大,导致睡眠不好的情况也偶有发生。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能量和精力消耗大,运动员的疲劳不仅表现在身体上的躯体疲劳,也会表现在心理上的中枢疲劳,通过脑电分析和赛前减压训练,传授运动员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提高睡眠质量。

  相比以前,当下的运动科学工作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上海科研医务人员依然没有满足。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大团队的形式申请重大攻关项目,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仍是他们的目标。(记者 吴雪)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