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滨江,人民的城市
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鲜明提出地,正在《全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 —2022年)》的蓝图下高质量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杨浦滨江,正在充分践行总书记的这份嘱托与期望。
阅读历史,感受未来
不仅是“建筑可以阅读”的典范,更成为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之一,杨浦滨江展现着中国工业的百年历史,将过去、当下与未来完美交融。
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厂、当时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最大的煤气厂……这些创下中国工业史上多个“之最”、见证民族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工厂,密集地分布在杨浦滨江区域。
这些老工厂、老厂房,有的直到今天仍在为全市人民服务:杨树浦水厂这座1883年建成的“城堡”,当下供应约200万市民的生活和工业用水,约占全市供水总量的四分之一。还有一些,则已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布局的变化停产停业。这些老厂房和老设备应何去何从?同时,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还江于民”,让这一段浦江岸线成为服务民众的公共活动空间?
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布局的变化,这些老工厂大多已经迁离杨浦滨江。这些老厂房和老设备应何去何从?同时,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还江于民”,让这一段浦江岸线成为服务民众的公共活动空间?
杨浦滨江的选择是:在让民众可以亲近江岸的基础上,把大量的厂房、设备等留存下来,并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漫步在杨浦滨江已经开放的5.5公里区域,人们可以触摸到许多工业遗存:既有宽阔的厂房、高耸的塔吊,也有码头上的运输轨道,许多位置不一、大小各异的拴船墩还在,这些都是当年的原址原物;甚至现在的一间咖啡馆里,还有一部老式发电机,留在它曾经的位置上。每一个建筑背后都有它连接的一些人、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人们扫描建筑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图文、倾听讲述。
如果说对建筑的“修旧如旧”“再生性改造”更多是留下过去的历史,那么让建筑发生较大改变的改造则是书写一脉相承的新文化。“绿之丘”是一个典型代表。这栋建筑位于杨浦滨江5.5公里区域的中段,原来是企业仓库,四四方方,堵在了黄浦江岸和内部空间之间。
原样保留肯定不行,全部拆除又太可惜。设计师做起了减法,把原来的层高降低,把建筑面积减少一半,原本密密实实的仓库被修改成了一个逐层跌落而又四处通透的“立体公园”,公园的中庭搭起了双螺旋结构的旋梯,张起了琴弦般的拉索,建筑中随处可以见平面和立体的绿化。登上屋顶,可把滨江美景一览眼底,这里迅速成为杨浦滨江的又一处“网红”打卡点。
改造设计团队成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工作室副主任建筑师秦曙表示:这里整体的设计理念就是把原来的“堵点”变成一个“引导点”,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并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接近和观察滨江。“人们穿行在‘绿之丘’中,能感受到的是城市为人民开放的温度。”
以“历史感、智慧型、生活化、生态性”的规划理念,杨浦滨江从过去的“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
靠近杨浦滨江西侧起始点的秦皇岛路游船码头,是上海黄浦码头旧址所在地。一边是百年前的黄浦码头水泥路面,一边是百年后的杨树浦水厂前的木质滨江栈道,两者在秦皇岛路游船码头的“初心·启航”展示厅里交汇,两个重要历史时刻完成了交织穿越。
秦皇岛路码头也是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从西开始的起点。如今,沿着杨浦滨江平均每隔700米左右就有一个党群服务站,在每个服务站里,都有直饮水、免费WiFi、充电器、雨伞等标准化的便民服务设施;同时各个站点还因地制宜地提供亲子阅读、体育健身、健康咨询等内容服务,落实“还江于民”。如今,杨浦滨江的9个党群服务站如同一条珍珠项链,串起了创建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在这条“项链”上,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展示馆由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改建而成,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面向未来。展示馆的地下层记录着杨浦滨江的厚重历史,人们能看到杨浦旧改工程中的人物故事,亲手触摸留下的老弄堂里的石墙、窗框,感受到民众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地上层则展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电子屏幕展示着“人民城市”理念的渊源和发展,而这些文字在屏幕下方的纸质书上都可以翻阅到。
这里不仅成为全国各地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目的地,还吸引了许多民众自发前来。就在2021年夏天,一位父亲带着即将去国外大学留学的孩子从广东自驾到上海,专门来到展示馆,挑选了一些英文版的书籍让孩子仔细阅读。他对工作人员说:“我就是想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我们党和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希望他能在留学时,把这些传播给外国友人。”
杨浦滨江15.5公里岸线还将成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2021年6月,杨浦区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签订《共建杨浦滨江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并明确了《杨浦滨江创建市级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
已经建成的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复兴岛公园站是全市首家公园党群服务站。它记录下复兴岛的发展变迁,展示出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指引下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发展历程,让市民在花香鸟鸣中沉浸于“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场景,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未来公园城市的魅力。
位于杨浦大桥之下的大桥公园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施工中,预计在2022年6月为杨浦滨江新添一个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儿童友好,无处不在
杨浦滨江的“网红”建筑绿之丘,最近总能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2021年7月,杨浦区妇联负责建设的滨江妇儿之家在绿之丘的5楼正式开放。这里不仅提供母婴室等基本的设施,还融合“儿童+参与”“儿童+技能”“儿童+健康”“儿童+艺术”“儿童+教育”等“儿童+”理念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轮滑、做手工、听讲座。同时,这里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为儿童家庭定制的服务,所有项目都是免费开放。
打开2021年10月中旬的一周活动日历,人们可以看到轮滑、儿童武道、创意美术、黏土创意坊、家庭太极等活动。“我们提前一周放出活动名额,基本上没几个小时就都被抢光了。”杨浦滨江妇儿之家现场工作人员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滨江妇儿之家的实践是杨浦滨江建设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的一个缩影。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儿童友好的理念将融入杨浦滨江建设的方方面面。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广大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推动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而早在2019年,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妇联、共青团上海市委等部门提出在全市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杨浦区提出将这一试点放在滨江,形成的《上海杨浦滨江生活秀带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于2020年底获批。
“建设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的工作是依托杨浦滨江本身的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融入和提升。”杨浦区妇联副主席葛静虹说,这一工作也已写入了杨浦区妇女儿童发展工作的“十四五”规划。她表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有七大要素,包括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多功能性、趣味性、历史人文、商业带动;同时还有八大体系,涵盖教育、健康、玩耍和娱乐、社会支持、自然、出行、水和食物、配套。这些都体现在制定中的《杨浦滨江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建设导则》里。将来,杨浦滨江各层级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都将遵从该《导则》,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自在、可自由游戏的活动场所和空间。
杨浦滨江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将有一个“1+N”的格局。“1”是计划利用原杨树浦电厂的灰罐,建设国际化的上海儿童中心。这里将是一个服务全球儿童的活动、交流、展示的场所,和儿童有关的学者、专家可以在这里互通有无。同时,杨浦区还规划将这里建设为“中国国际儿童交流中心”。
“N”是指建设若干个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服务站点。这些站点包括嵌入滨江沿线已有的全部商业设施、商务楼宇、党群服务站、文化设施、生态空间里的服务点,每个站点都配备服务儿童的基本设施,并且充满自身特色。例如,将于2022年建成开放的世界技能博物馆,将设置儿童职业体验区,提供工程技术、渔业、木作、制糖、制衣等领域的公益课程培训和知识讲座。再如,已经开放的郎朗音乐中心,从2021年8月开始为儿童提供免费的音乐课程和活动。
正在建设中的大桥公园中也将专门开辟一处儿童探索乐园。乐园的形状像一片“五叶草”,将以“一颗种子的旅行”为主题,在每一片“叶子”的区域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植物生长环境。同时,五片“叶子”都只有一个朝向探索乐园中心的出入口,家长们只要站在中心,就可以让任何“叶子”里的孩子处于自己的视线看护中,体现了儿童友好的安全性。
计划新植入杨浦滨江沿岸的若干个集装箱盒子儿童服务站也是“N”的组成部分。这些服务站的基础建筑材料是集装箱,每个站点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并且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概念图上人们可以看到,这些盒子有“精灵魔法盒”“霍比特人的花园”“魔法树屋”等各种主题,每一个站点都是一个小型的儿童乐园,孩子们将有更多活动的空间,获得服务也更便利。
杨浦滨江还在积极建设“儿童+”系列活动项目库,滨江的每一个点位都有自己为儿童提供的服务项目,涵盖体育、艺术、阅读、科普、技能、游乐等各方面。
“针对特殊儿童、困境儿童,我们也将结合现有空间和项目,建设具有康复、疗愈和感统训练等功能的活动空间。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将提供面向所有儿童的普惠的服务。”葛静虹说。
儿童本身对滨江的建设有什么想法?杨浦滨江将召开儿童议事会,以“童言议滨江”的形式,更多倾听儿童的声音,采纳他们的意见。
同时,杨浦区与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标国际水平,邀请多学科多领域专家跟踪研究儿童友好、儿童心理、公共政策等理论问题以及杨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召开各类研讨会,定期发布《杨浦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报告》等研究成果。杨浦区还在争取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计划在杨浦滨江召开儿童国际性会议、中国儿童发展论坛等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的会议,发扬滨江的“世界会客厅”优势。
联合治理,共建共享
滨江建设不仅要关注如何开发公共空间,修建公园、道路和建筑,还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建设以人为本的软硬件设施,引入百姓喜闻乐见的商业业态,从细节处体现人性和温度。这就要求滨江要有创新的治理方式。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中“搭建平台,促进多元参与”的要求,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上海市杨浦区滨江治理联合会,会员单位包括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联合会于2020年7月29日揭牌成立,秘书长汪路加是上海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我们是在联合会的筹备过程中通过竞聘成为秘书长单位的,因而我担任了联合会的秘书长。理事长、秘书长不是由政府指定或派出,而是会员推选,从这样的机构形成过程也能看出联合会‘自我治理’的特色。”他说。
汪路加介绍说:滨江治理联合会是一个在民政局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旨在为会员搭建信息、活动、沟通、资源平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行各主体对杨浦滨江的共建、共治、共享。
为了让工作落到实处,联合会按会员的类型设立了产业运营、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数字转型、社会服务、金融文化这六大专业委员会,每个专委会每年要完成实打实的“1+1+3”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讨论专委会工作计划;开展一次专业交流活动;进行一次与联合会外企业的面对面交流, 且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并开展一次工作交流会议。
“通过这样的工作任务安排,我们希望了解清楚各个会员有什么样的发展需求,同时能够提供怎样的资源,也就是形成‘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汪路加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联合会要服务好会员,让会员在联合会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持续不断的参与滨江治理的内驱力。
例如,联合会会员单位上海市市东中学希望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学活动;而同在联合会中的阳光集团、山鹰集团、回力集团、上海表业等企业有学校中意的产业,也愿意将自身的企业文化传播给学生。联合会在了解到双方的意愿后,出面牵线搭桥,学校已经与部分企业达成了协议,让企业派驻科技老师入校,或者组织学生前往企业的生产基地参观学习。
各个专委会的工作还集中体现在推动建立一批“滨江发展治理公约”。已经形成初稿的公约包括在建工地(建设工程)管理公约、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共空间公约、工业遗存保护公约、智慧楼宇公约、志愿服务公约、公开活动公约等,这些都是杨浦滨江在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不去重复已有的法律法规,而是以它们为基础,通过协商共治,提出更高的要求。”
“每个公约的讨论过程都是艰辛不易的,需要联合会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汪路加坦言。以“在建工地(建设工程)管理公约”为例,在与滨江的主要建设施工单位协商之前,联合会已经与杨浦区相关的委办局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这样才能让多方更快达成一致意见。
目前形成的初稿多处体现了杨浦滨江的特色与高度。例如,公约提出“智慧工地”的要求:“工地的相关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自治自理、互动执法、多方监管的工地管理模式,借助智慧滨江平台,促进智慧工地的数字化转型,打造科技创新的工地、城市管理典范。”
同时,公约还强调: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广大市民群众可共同参与和监督杨浦滨江在建工程实施。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或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信息化方式直接对工地噪音扰民、渣土堆积、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违规问题进行直接投诉举报或者提出相关意见,平台承诺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初步反馈。
联合会关注杨浦滨江的“文物保护、儿童友好、国际岸线、世界会客厅、公园城市”等十大议题。例如,联合会与杨浦区妇联紧密合作,把儿童友好理念写入了多个公约之中。在会员单位山鹰集团考虑把单位的一楼滨江空间向社会公众开放时,联合会及时提醒该企业考虑儿童友好的元素,使其补上了原先不在规划内的母婴室等设施。
“哪怕目前不是位于杨浦滨江的单位,只要有意愿为建设杨浦滨江贡献力量、有规划入驻杨浦滨江,我们也十分欢迎他们加入联合会。加入我们之后,能更通畅地了解到杨浦滨江的相关政策信息、获得配套资源。”汪路加表示,联合会希望能把会员单位的资源转化为社会治理资源,并外溢反馈到周边社区,形成正向的循环。目前联合会的会员单位有68家,计划在2023年底充实到150家左右。
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探索的多方联动、社会共治格局,为人民城市的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