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历次台海危机:解放军敢于亮剑

日期:2022-08-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多次“台海危机”的缘起与落幕,既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统一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内政外交领域履行国家职能,维护民族团结的职责所在。
撰稿|阿 晖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月2日窜访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为台独分子张目打气,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国发布了大规模“封岛”军事演训行动等多项力度空前的反制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多次“台海危机”的缘起与落幕,既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统一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内政外交领域履行国家职能,维护民族团结的职责所在。同时,“台海危机”既是解放战争所遗留的历史问题与政治问题,也是“冷战时代”国际背景的影响下的直接产物,又随着冷战格局的破灭而随之出现新的变化。这也是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学者仁智互见的一个持续性热门问题。

上图:8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兵力位台岛周边海空域开展规模空前的实战化联合演训,对预定海域成功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这是发射现场。 


  在国内学界,对历次“台海危机”的历史阶段划分,有不同的版本,从“台海危机三次说”到“台海危机七次说”均有。结合这次的大规模军事演训,以两岸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的军事冲突、军事演习和军事威慑行动为依据,本文采用“五次”的说法。每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充分且敢于亮剑,虽然一再被外来势力干涉,但海峡局势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次:大军待发惜遇朝战搁置(1949年10月-1950年8月)


  1949年10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南的同时,决定发动攻取金门、厦门的军事行动。10月15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佯攻鼓浪屿,主力部队则在厦门岛上击败了国民党军队,将厦门岛与鼓浪屿一举拿下。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一次成功的渡海登陆作战”。

  10月24日晚,解放厦门岛后的第七天,解放军第10兵团第28军、第29军中的3个加强团近万人发动了攻打金门岛的战役,夺取了金门古宁头阵地。但因后续兵力跟不上,加上国民党军队快速增援,金门战役失利,但这并没有阻止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的决心。

  194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提出1950年的战斗任务:“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为了削弱国民党军队的整体力量,解放军还发动了对舟山群岛、海南岛、万山群岛的军事行动,并解放了海南岛、舟山群岛的主要岛屿与万山群岛全部岛屿。

  1950年4月,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解放台湾为全党最重要的战斗任务”。接着,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前委发布了《关于攻台准备工作的批示》,解放台湾已成为新中国的头等大事。

  为了解放台湾,人民解放军先后组建了海军、空军部队,并在福建前线集结了一支15万人的精锐部队。人民解放军除了进行密集两栖进攻训练外,在福州、厦门、汕头及其它港口准备了大量的登陆舰和其它类型的船只,还准备了数百架飞机和约30个空军基地。6月,毛泽东指定由粟裕负责组织台湾战役。7月,人民解放军对台湾进行了侦察,决定8月开展攻台作战。此时,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解放军将在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发起军事进攻。一时台海战云密布,台湾岛内更是充满紧张气氛。

  然而,就在台海战事一触即发、台湾当局处于朝不保夕的时刻,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悍然下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同时派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由于大陆将主要力量投入“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台湾的计划不得不搁置起来,国民党也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第二次:三军联合解放浙江诸岛(1954年9月—1955年5月)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但美国并不甘心在亚洲的惨败,于是在台湾问题上大作文章,美蒋之间勾结更加紧密。同年8月,美国与台湾首次举行针对中国大陆的海空军联合演习,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54年3月3日,美国驻台北“总领事馆”向华盛顿建议,“立即以美国自身的名义或以联合国的名义”,对台湾局势加以“干预”。

  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8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决议,号召全国人民为解放台湾而斗争。解放军也成立了以张爱萍将军为司令员的浙东前线指挥部,根据中央军委确定的“从小到大,逐岛进攻,由北向南解放沿海岛屿”的战略方针,准备对国民党军队占据的浙江沿海岛屿(主要是大陈群岛)发起军事进攻。

  1954年9月3日和9月22日,人民解放军两次猛烈炮击金门,给予金门守军以沉重打击。11月1日,解放军空军开始猛烈轰炸大陈岛。11月14日,国民党军护航驱逐舰“太平”号进入浙江沿海地区对大陆进行骚扰,被解放军海军部队击成重伤后沉没,使国民党军士气锐减。解放军乘胜出击,很快夺取了大陈地区的制海、制空权。

  1954年12月,美蒋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决心协防金门、马祖以巩固台湾地位”。为了打击美蒋的军事联盟,中共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了解放大陈岛的外围重要岛屿一江山岛的决策。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以一个步兵师、多个航空兵大队、137艘各种类型的舰艇,进行了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经过激战53小时,一举解放该岛。这是人民解放军首次进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

上图:1954年,解放军第一次炮击金门,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


  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盘踞在大陈各岛屿的蒋军为避免灭顶之灾,在美国武装力量的掩护下,裹挟岛上居民2万余人仓皇撤逃。1955年2月9日至23日,解放军又先后解放了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国民党军所盘踞的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人民解放军强有力的军事进攻,引起了美国的恐慌。1955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授权总统在台湾海峡使用武装部队的紧急决议”,即“福摩萨决议案”。与此同时,美国第七舰队的主力也向台湾海峡和浙东海面集结。美方还炮制了所谓的“新西兰提案”,要求由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在中国大陆沿岸某些岛屿地区的敌对行动”,把中国解放台湾和沿海岛屿的内政问题说成是“国际冲突”,要联合国出面“斡旋停火”。结果这个制造“两个中国”的提案遭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同声反对。

  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以后,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海峡两岸的情况,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也有了新的考虑,决定适时地采取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措施,对台湾问题也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概念,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政策。台海局势得到了一定缓和。


第三次:炮击金门重创蒋军(1958年8月—1958年10月)


  第二次“台海危机”结束后,中共中央为促进台湾和平解放加强了政治宣传,军事上停止了进攻台湾的部署。但美国仍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推行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的方针;台湾当局也毫无和平的诚意,反而以金门、马祖作为前哨基地,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骚扰破坏,还利用美英分别出兵约旦、黎巴嫩的中东局势变化叫嚣“反攻大陆”,进行军事挑衅。

  面对美蒋咄咄逼人的武装挑衅,中共中央决定予以惩罚。1958年8月8日至22日两岸空军战机在马祖空域发生持续半个月的激烈空战,也拉开了这次“台海危机”的序幕。从8月23日开始,缓和了3年的台湾海峡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8·23”炮战,解放军在长达30千米的战线上,万炮齐射金门群岛,在44天内,向金门射击炮弹近50万发。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中弹阵亡。其间国民党军进行反炮战,但无力压制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从9月开始,解放军炮击的重点转向运补给的国民党军船,解放军海、空军也投入战斗,使得金门国民党军队补给运输线遭受沉重打击,一再中断。

  9月7日,美军和国民党军联合舰队出现在金门岛附近,意图打破封锁。解放军奉命开火,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结果美舰掉头就跑,根本不管蒋舰。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协定,不过是废纸一张。

上图:1958年炮击金门。


  “8·23”炮战,解放军共击沉击伤蒋军各型舰艇23艘,击落击伤蒋机34架,毙伤蒋军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炮击金门以后,美国和台湾在金门驻军是撤还是守的问题上矛盾公开化,而我军炮击金门是“打而不登,封而不死”,这是中共中央一面在军事上进一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面从斗争中寻找美蒋之间的矛盾展开政治斗争而作出的决策。

  10月6日,中国政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蒋军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此后解放军改为“单打双不打”,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

  金门炮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延续,也是国共双方陆海空军迄今最后一次大规模较量。


第四次:导弹试射穿越台湾地区上空(1995年7月—1996年3月)


  1995年,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李借机在美国公开进行分裂活动。在此前后,李又陆续抛出了所谓的“一中一台”等分裂言论。为了警告李登辉等“台独”分裂势力,也为了警示美国,中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的回应措施。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国政府宣布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导弹从台湾地区岛屿上空穿过。

  1995年7月22日凌晨,解放军进行导弹试射,2枚导弹从基地发射击中预定目标。22日和25日夜间,二炮部队再次分别发射2枚导弹。8月中旬,解放军又在东海海域再次进行海空联合作战和海上封锁演习,展开舰对舰、空对空导弹发射,共发射20多枚战术导弹。11月下旬,南京军区陆海空部队在闽南沿海地区举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演习。

  1996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举行第一次所谓直选,为了阻止李登辉当选,也为了打击“台独”气焰,1996年3月8日夜,在大陆沿海某解放军二炮部队基地,隐蔽在各集结地的导弹发射部队发射了4枚导弹,越过台湾海峡,飞向锁定目标。4枚中的3枚射向高雄外海,并在距离高雄港西南30至150海里的水域落水爆炸;另一枚射到基隆外海29海里处。

  3月12至25日,解放军又展开两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出动了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登陆舰艇,空军、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舰炮、导弹火力联合演练大举登陆。

  解放军的导弹演习,尤其是对台湾岛周围近距离水域发射导弹,使台湾岛内慌成一片。台湾军方成立“永固小组”,三军戒备。而台湾民众则银行排队取钱,将台币换成美元后纷纷外逃,股市也一泻千里。美国派遣2艘航母驶往台湾岛东部海域,加剧了台海危机。随着解放军在3月底结束军事演习,此次台海危机也宣告结束。


第五次:大规模联演威慑“两国论”(1999年7月-9月)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广播采访时突然提出“两国论”,再次激怒大陆。7月15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面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罪恶图谋,全军指战员无比愤慨。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平统一,但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当年8月下旬,中国空军首次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地对空导弹实弹打靶试验;海军则在台湾岛以北海域举行反潜演习,由水下发射导弹攻击海上目标,意在加强潜艇攻击能力,提升雷达的扫描范围及精确度。9月初,解放军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沈阳军区的特种部队和两栖侦察队,在山东中部山区首度集结演练。同月上旬,解放军南京、广州军区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浙东、粤南沿海举行了大规模的诸兵种联合渡海登陆实兵演习。解放军的积极动作,俨若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

  就在台海局势紧张程度不断升级的时候,台湾发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也为了避免国际社会的不理解与误会,解放军在地震发生后停止了各项军事演习。(撰稿 阿晖)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