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城·长”里的审美

日期:2022-12-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美育公共教育的层面,我们希望‘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这样一场跨越年代的城市艺术叙事,能够激起人们对城市深刻且真切的归属感,激发青少年学子们感受祖辈、父辈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然后,在他们的新时代,继写新的灿烂篇章。”
记者|孔冰欣


  山川秀丽,风光无限;

  江河恒流,城市恒新。

  新时代,新变化,需要新记录,新见证。城市里的人们,和这个时代携手同行。无数个晨昏交接,千万个凝眸时刻,建筑的轮廓、亮起的灯光里,折射出开天辟地的宏伟构想与烟火日常的家园情怀。而家园的发展,亦为历史进程的映照。

  2022年11月26日,作为一种“新记录,新见证”的“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在位于松江区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的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别开生面,汇集了广大艺术家、高校师生创作的逾 130 件主题性艺术作品,从“上海样本”到“千城竞发”,阐述人城共生、一起成长的寓意,将延续到2023年7月。

上图:2022年11月26日,“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在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将延续到2023 年7 月。


  闻音思义,“城·长”的主题语带双关,既直观地强调了城市的熙攘繁盛,也巧妙地点出,在熙攘繁盛的城市里,渐渐长大的青少年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蓬勃朝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用艺术的语言呈现人民城市的理念,以美感人、以文化人,早已超越“展览”的概念本身,被赋予了帮助上海 330万师生打造“弘扬城市精神,传递奋斗梦想”美育大课堂的使命。它仿佛立体、多维的课本,翻阅之、解读之,能够激发青少年“人民城市,奋斗有我”的责任担当。

  何谓美育?

  它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毫无疑问,城市需要美育,这是文明的象征。

  现在,就让我们从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出发,经历一次“美育的艺术,艺术的美育”之旅吧。


让展览、美术馆、艺术文创园区成为大IP


  一如汤因比所言,城市有它自己的精神状态(像上海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提供了斑斓瑰丽的背景,足够艺术家们挥洒灵感;而艺术家们挥洒灵感的瞬间,又完成了对城市的反哺。在这个层面上,“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浓墨重彩,恰是一幅“人民创造城市,城市呵护人民”的精准肖像。观者会发现,人民和自己居住的城市血脉相连,建立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友好互动。

  漫步展厅,如同穿越一条时空长廊。围绕一个“城·长”主题,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齐聚,共绘迤逦画卷。其中,既有颜文樑、朱屺瞻、李咏森、古元、汪观清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也有周春芽、汪家芳、金江波、丁筱芳、田学森等中生代代表性艺术家的倾力之作。此外,展览还汇集了上海美术大展获奖作品、ART+100青年艺术家计划推荐作品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大学生的优秀艺术作品。人民城市激荡百年的视觉图典,令观者目不暇接。

  三代艺术家跨时空对话“城·长”是看点,题材丰富更是看点:《永不褪色》等作展现红色精神;《鞍钢的修复》 《都市蜘蛛侠》 《勇往直前》等作展现城市劳动者最美风采;《上海Go High》《一江一河展新貌》《日出东方》《外滩风景》《海上时节》等作展现上海魅力;《五城奏》《时代城色》《苏南印象》等作展现各地城市特色风情……

  时间的长度、内容的厚度都有了,形式的创新,是此次展览的第三大看点——多媒体视听技术、场景互动、文创衍生品等“多管齐下”,令这堂“超级美育课”愈显生动、精彩。为营造观展仪式感和沉浸体验,展馆二层以全景窗户打造开放式空间,设置“为行而设计”未来城市出行展厅,展出大学生国际获奖作品,探索未来汽车设计方向的创新与发展。在展馆一层,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与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联合打造的“城市档案·城长影像”展厅,撷取城市主题摄影作品,以独特视角讲述城市故事。《城里的人》则以创意新媒体表现手法,探讨个人与城市的关系。

上图:“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观展现场。


  作为上海市教委参与主办的重点文教结合项目,此次展览在融合社会力量打造“美育大课堂”方面,确实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开幕仪式上,“我的城市·我的家”人民城市青少年 VLOG 创意视频征集,以及“人民城市·城市微改造”上海大学生创意方案征集活动的获奖学员应邀上台领奖。据悉,围绕展览,师生美育沙龙论坛、大师培训班、移动美术馆等一系列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活动,其后将面向青少年陆续展开。

  “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将美育落到每一个匠心的细节,难怪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倪闽景表示,这次展览也是积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何形成这种自信、这种力量,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用美育建构青少年的价值观和精神家园。

  提及“自信”一节,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表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是我们的生活追求,更是我们的理想蓝图。作为向美而行的实践者与亲历者,以‘美好生活’为范本,是体现新时代幸福指数与生活品质的最佳写照。‘美’是好的生活外化衍生,‘好’是美的生活核心价值。今天,我们以城市化的雄心再塑新的辉煌;同样,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信念,使我们保持着昂扬的姿态面对挑战、承接使命。因此,我们共同策划了‘奋斗系列美育展览’的第二个大展‘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希望精心邀请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到的艺术作品,为大家展示‘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勾勒出当代城市的发展轨迹。创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有展出的优秀作品,都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相信可以激发观者的自信。”

  金江波认为,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不一样,工业革命带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制造,是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线的建设。而美的时代则是艺术的创造与精神的追求,今天,人们对美的需求是根本的、刚性的。城市的美,是有温度的;因为美,已是生活本身。

  他所提倡的“都市美学”,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中国的都市美学是什么?“首先,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硬件的条件是不缺的。城市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是能够被满足的。但是,就精神消费层面而言,我们依然觉得比较匮乏。怎样让艺术浸润日常生活、用美学讲好中国故事,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其次,近现代以降,西方的艺术标准、审美观念,一度占据了话语权的优势。可我们东方的文明、东方的美学,同样曾经影响过整个世界。所以,是时候大力发掘、大力推广我们自己的、当代的、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了。但愿我们的展览,也能让我们的艺术家‘走出去’,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里,传递我们所追求的东方文化语境下的都市美学——卓越的创意、多元的表达、年轻的活力和向上的智慧。”

  身为一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金江波非常“与时俱进”。他认可数字的、虚拟的、元宇宙的展览手段,“我们的展要反映当下,面向未来”;也赞同美育课堂应走出象牙塔、到现场互动体验,“我们把很多艺术家请到现场为小朋友作讲解,他们把创作的背景故事、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正是扮演了美育导师的角色”。他还敏锐地捕捉了“打造大IP”的趋势——“从线下到线上,我们希望展览、美术馆、文创园区能够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大IP,最终,艺术无所不在,它不仅向专业人士、专业观众和爱好者敞开怀抱,邀约来观摩交流,也欢迎青少年受众、普通市民游客来现场打卡、分享朋友圈。”

上图:观展现场,大家一边欣赏作品,一边热烈讨论。


  “艺术,是终身的职业”,金江波告诉记者,“历史已经证明了艺术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艺术和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人类发现与探索世界最重要的文明组成。无论是国外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还是我们的《天工开物》等等,无不证明了艺术与科学并不割裂,其实是一体的。我们今天提倡艺术,提倡美育,就是因为它能够释疑不少看起来棘手的、现代社会的困惑;它不仅仅给我们信心,也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之道。艺术驱动社会革新,驱动人类不断探索终极的价值取向;没有艺术,这个星球将苍白一片。”


让城市聚集充满关怀和想像力的审美和趣味


  松江历史文化悠久,素享“上海之根”的美誉;而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凭借艺术、阅读、餐饮、潮玩等丰饶多姿的业态,迅速跻身沪上网红打卡地之列;园区内的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先后推出“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红色艺术主题展”“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等奋斗系列美育展,正在努力打造一条联合社会力量,动员青年艺术家,把艺术展览与美育有机整合的全新美展路径和美展品牌……这里是红色文化的、海派文化的、江南文化的,形成了特色鲜明、逻辑清晰的主线。

  对此,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馆长刘子惠进一步向《新民周刊》阐释:“美术馆创办之初,我们进行了多番探究,收到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最后,我们决定独辟蹊径,申请一个‘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主题美术馆,并研讨了奋斗系列展览五年规划。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之际,美术馆举办了开馆奋斗系列展览首展‘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红色艺术主题展’。2022 年,如期推出奋斗系列的第二个大展‘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接下来,我们考虑策划有关小康主题、绿水青山主题、丰收主题的奋斗系列‘接力展’,以呼应时代的奔腾旋律。待系列展览收官后,我们还会甄选精品画作汇集于‘奋斗’红色主题馆长期展出,持续发挥展览的美育功能。”

  刘子惠认为,事实上,城市本身,即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无墙的美术馆。而美术馆以空间为原点,通过展览、公共教育活动成为连接城市、公众、审美、教育的多维空间,昭示出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核心价值。美术馆既是缤纷多彩的艺术作品的展陈地,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也不啻人们惬意休闲、精神放松的活动场所,推动着“艺术”与“日常”的不断融合。有鉴于此,开馆筹备之初,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即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确立了面向广大上海师生打造“奋斗系列美育展览”的长期策展思路。“在美育公共教育的层面,我们希望‘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这样一场跨越年代的城市艺术叙事,能够激起人们对城市深刻且真切的归属感,激发青少年学子们感受祖辈、父辈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然后,在他们的新时代,续写新的灿烂篇章。”

上图:嘉宾合影留念。


  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是距离松江大学城最近的、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直接管理的美术馆,怎样吸引年轻学子的视线、把握这股浩浩荡荡的青春力量,也是馆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主题展,要和青年人接轨,所以也要采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自然地传递我们希冀表达的东西,不要让同学们觉得你总在板着面孔生硬地说教。”刘子惠举例:“比如,我们同时开启了‘城长之路,进取中国’系列巡展。为充分利用优质美术资源,创新美育实践,展览将以一辆红色大巴打造‘移动美术馆’沉浸式观展体验,走进广大校园、社区,辐射到美术馆外的更多区域和人群。美术馆再大,其物理空间毕竟受限,而红色大巴‘移动美术馆’再小,辗转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其前进的足迹会是无限的。在‘移动美术馆’里,画作配上新媒体设备,可以‘动起来’;随手拧开一台老式的收音机,就会传来对尘封历史往事的讲解、追忆……”

  展望未来,刘子惠笑道:“我们美术馆主馆面积约1600平方米,最大单体展厅约600平方米,另有16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可作为大型临时展览场地使用。在保留原有建筑和内部结构的基础上,美术馆‘二次打磨’,其工业感的肌理,加成空间的力量感与艺术感。而功能设计上,我们更多地考虑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因此也在强调一种‘大策展’思路——文创园区内,美术馆、秀场、河岸,无处不可布展/策划活动,无处不可尽情游览。漫步云堡未来市,你可以先来美术馆欣赏红色、海派、江南的艺术作品,再去附近的咖啡屋、小酒馆消磨一个下午,到晚上,约三五老友知己,吃吃面、叙叙旧……从感情联系、社会效应来看,美术馆作为一个平台,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整合、跨界、创造、传播的动态载体,具有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能力。围绕美术馆开展的市场化活动,能够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同时,美术馆文化地标或旅游目的地的属性,也能够担当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通过对大策展思路的一一践行,我们美术馆将持续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参与城市品牌的塑造,参与美育课堂的升级,力争以更加系统和高水准的艺术实践,为上海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多富含艺术人文内容的支持,让城市聚集充满关怀和想像力的审美和趣味,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上图: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展览的“美育”润物无声。


  总而言之,成长需要美育,“城·长”见证美育。这场“美育的艺术,艺术的美育”之旅,信息量堪称巨大,也令记者不禁想起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美学家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代表作《审美教育书简》(?ber die ?sth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按照席勒的论述,审美教育首先是培养具有道德和理性的人的一种手段。他认为,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必须要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美的艺术来实施。因为艺术具有感性的直接性,它比真理更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

  席勒关于美育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普适性的。孔子亦曾借诗的“兴”“观”“群”“怨”,表达他对于艺术的社会功用的深刻认识。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先生更在《谈美》里说,“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己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上图:展览入口处,装满了老物件的柜台,勾起人们怀旧的情绪。


  《谈美》引用了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个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对于“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对于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对于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记者也建议大家,不妨“慢慢走,欣赏啊!”。记者|孔冰欣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