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有片海 迈入新时代
冬去春来,喀喇昆仑山川脚下的喀什人民又忙碌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喀什各地全面复商复市、复工复产,机场航班线路不断恢复,古城和大巴扎又迎来了全国各地游客,一派热闹景象。
从喀什城区走出,在乡间棉花地、果园、大棚、车间和养殖场里忙碌的人们也随处可见。喀什地区最西端的巴楚县,总投资5600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果蔬生产基地传来了工人们的欢声笑语。“产业园里有3000亩葡萄,我负责管护葡萄树,现在的我不仅有了工作、有了工资,还能学到科学技术,我感到非常幸福。”当地村民齐曼古丽·阿不力孜说道。
同样是距今整整三年前的春天,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从上海飞抵西北边陲喀什,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正式开启。当时在飞往喀什的航班上,作为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侯继军写下一首诗:“江南桃红边塞寒,浦江儿女越天山。续植杨柳三千里,誓引春风度玉关。”
近日接受《新民周刊》专访,侯继军表示,当年写下那首诗,希望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对于援疆这项长期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回顾过往三年,全体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十九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央对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新疆工作、对口支援工作的最新要求,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埋头苦干务求工作实效,系统推进谱写援疆工作新篇章,为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图:喀什古城。
一座公园,两所学校,重大项目持续开拓
今天人们沿南疆铁路旅行,在即将到达喀什时,可以从车窗清晰地眺望远处大漠中矗立一处大型佛教寺院遗址——莫尔寺佛塔遗址。
这处遗址位于喀什市东北方向的荒漠,是一处由佛塔、佛殿和僧房等遗迹构成的大型佛教寺院遗址,其西、南面为辽阔的恰克马克河冲积平原。
莫尔寺遗址于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引人瞩目的莫尔佛塔就耸立于台地中部西侧约8米高的陡崖边缘。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莫尔”,即烟囱的意思。
从2019年起,莫尔寺考古纳入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经过3年来的考古发现,这一处喀什绿洲考古发掘最大的独立佛教寺院在当年的模样逐步显现出来。
边疆考古是中国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成果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和运用喀什地区现存的公元2世纪、3世纪的莫尔佛塔这一重要佛教文物遗址,‘讲好中国故事’,还原和再现‘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多元文化交汇、多民族融合’的喀什历史,那么就可以更好地用历史真相粉碎‘三股势力’的谎言,并推动和促进喀什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侯继军告诉《新民周刊》。
上图:侯继军在喀什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活动现场。
因此,近年来莫尔寺遗址挖掘的过程中,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以智力援疆方式(项目所在地为深圳市对口支援的喀什市,故作为深圳援疆项目),邀请和支持上海园林设计院,以市场主体行为,经过招投标承担了项目的策划、设计、工程总承包。上海园林设计院会同相关部门和各方专家,经反复现场勘察、专家论证等,充分借鉴了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等成功案例,于202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莫尔佛寺遗址公园”,同时延伸开发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文化传承、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侯继军表示,目前这一重大援疆项目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自治区的高度关注。
自开启援疆工作以来,上海援疆不断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中援疆资金、援疆力量系统谋划和实施了一批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重大援疆项目。
就在“莫尔佛寺遗址公园”开工建设的同一年,喀什人民广播电台FM101.2和FM103两个频率正式开播。该项目的落成,在喀什地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不仅标志着全国最后一个地市级行政区域没有专属广播媒体的历史成为了过去,也标志着喀什地区传媒行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除了“文化润疆”,在上海援疆谋划和实施的重大援疆项目中,教育领域始终是基础而重要的构成。
位于喀什市区的喀什六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近年来在上海援疆的持续帮扶下,不仅实现了校内硬件设备的升级,其高考升学率也在过去5年5连升,连续3年本科上线率超过80%。如今,为了进一步将该校打造为上海教育援疆的示范校、标杆校、带教校,上海援疆助力喀什六中打造了新校区。
《新民周刊》记者曾于2020年探访过喀什六中新校区的选址地,当时一切还处在初期筹备阶段。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一所现代化的新校区在喀什市郊拔地而起,即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上图:喀什六中新校区。
过去三年间,侯继军和其他援疆干部以及教师,多次前往新校区察看施工进展。侯继军告诉记者,建成后的新校区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初中1000名学生、高中3000名学生)、完善办学条件,拟建成“全疆领先、南疆示范、中华元素、上海风格”的现代化完全寄宿制中学,“从学校的教学设施,再到教学环节,将全面体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高等教育层面,上海援疆力量先是帮助喀什师范学院升级为喀什大学,之后持续发挥上海优秀教育资源,提升喀什大学重点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如今,作为上海援疆重大项目最新成果,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即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在采访中,侯继军向记者介绍了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背景。“近年来,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按照喀什地委的要求,由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牵头,从2020年6月开始,论证和筹划在莎车县建立一所理工类的职业技术学院。”
该学院定位“理工”特色,以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中高职贯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着力打造“技能教育、理工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南疆一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目前,该校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校区规划用地1156亩,由上海援疆资金投入建设,建筑面积16.26万平方米。该校被列入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并正在进行列入教育部高等院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的最后审批。
上图:在上海援疆谋划和实施的重大援疆项目中,教育领域始终是基础而重要的构成。
位于喀什地区南部的莎车县、叶城县等地人口基数大,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后,将有力填补南疆理工类高等教育的空缺。与此同时,该校还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随着产业布局的日趋完善,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区域内的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急需建设一所理工科类高等院校。”上海援疆莎车分指干部张权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道。
从专业设置上来看,该校非常注重产学研联动,目前拟开设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汽车检测维修等专业,旨在让当地学生通过在此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家门口就业”。
《新民周刊》了解到,未来学校还将积极争取自治区和国家支持,依托上海高等教育资源的对口支援,进一步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喀什地区,服务南疆,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样在莎车,2023年春天为上海援疆重大项目忙碌的还有一座纺织服装产业园。3月初,莎车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呈列状排布,在不远处,各种机器隆隆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施工队自2月中旬进入施工,一直抢抓工期,保证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侯继军告诉记者,2022年上海援疆前指协调帮助上海某企业落户莎车县,建设156万锭纺纱项目,项目分两期,总投资60个亿。该项目即前述莎车县纺织服装产业园,位于莎车县315国道西侧,总建筑面积约为68万平方米。目前,二期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预计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南疆地区最大的纺纱企业,推动南疆传统棉纺产业高质量发展。”侯继军说道。
上海援疆重大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全方位的。据上海援疆莎车分指干部钱虎敏介绍,莎车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带动莎车县近5000人就业。农民们过往种植棉花,“靠天吃饭”,时常面临收入不稳定的窘境,未来将在这一类高效益项目的带动下得到明显改善。
事实上,以莎车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为代表,上海援疆近年来持续帮助对口四县不断完善纺织服装的全产业链。
具体来看,上海援疆前指大力引进东部地区优质纺织服装企业,重点引进纺纱业、织布业以及面料布、拉链、纽扣等辅料企业,助力形成集设计、纺纱、布料、辅料、服装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建设织布产业园和纺织产业园,培育壮大本地纺织服装重点企业,推动打造纺织服装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上图: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乌达力克镇博依拉村,当地居民在开办的服装加工厂工作。
一颗球,一只鸽,上海优势深入基层
2023年3月初的U20男足亚洲杯上,年轻的中国队闯入8强,让人眼前一亮。在他们中,有7人来自新疆,几乎占到全队三分之一,有4人是喀什老乡。看完这次比赛,网友纷纷感慨:中国足球未来十年,还得看新疆小将!
目前,喀什的足球运动员在全国各大足球俱乐部踢球的约有200余人,达到一线运动员水平的有20余人。在喀什,踢球的少年随处可见。如何充分挖掘这些少年体育人才,让他们更好地兑现天赋,也是近年来上海援疆“文化润疆”努力的目标。
2021年和2022年,上海援疆前指协助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连续两年来到喀什办赛,并组织高中组、初中组冠军赴上海参加决赛。
2022年底,竞达体育年度足球援疆项目暨青少年足球文体交流活动在宝山举办。来自喀什叶城县的16所学校、26名师生,在白沙足球基地进行了为期12天的封闭训练。在开营仪式上,这些叶城的足球小将们,穿戴齐整站上球场,虽然时值寒冬,但脸上依然充满笑容,成为嫩绿色球场上充满活力的画面。
就在2023年3月7日,在上海援疆前指的积极助力下,经过前期两地双方的充分协调,沪喀两地体育文化交流座谈会暨乒乓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喀什举行。
乒乓球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两地将充分运用上海体育资源优势和“双一流”高校力量,在上海对口支援四县青少年中构建乒乓球项目“课、赛、才、文、盟”体系,普及推广乒乓球运动,打通乒乓球优秀人才入沪绿色通道。
在巴楚县第二小学,奥运冠军许昕走进乒乓球馆,拿起球拍,与当地小朋友互动。他还对加强两地教练员、运动员队伍的互动,国球文化在各中小学校的普及、宣传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侯继军对此表示,“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所展示出的‘不放弃、敢拼搏、善传承’的精神,充分表达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不断创新’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开展乒乓球运动,也理所当然是‘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平台。上海作为乒乓球运动的重要资源地,能够发挥上海体育学院特别是中乒院的组织和人才优势,推动喀什地区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也是上海对口援疆工作的应有责任”。
乒乓球虽小,却凝结了上海智慧与上海优势,也反映出上海援疆事业的经验做法。近年来,上海援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放在”的要求,充分发挥上海优势,进一步做实做优医疗援疆、教育援疆、产业援疆、乡村振兴、文化润疆等,全面助力喀什地区迈向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
上图:2022新民晚报杯决赛,巴楚队与上海队。摄影/李铭珅
其中,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过去三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四县经历了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如何充分利用后方资源力量,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四县乡村振兴,是上海援疆前指和各分指始终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棉花种植之外,莎车县还有一大特色资源——鸽子。来到莎车,烤鸽子、鸽子汤,都是当地随处可以品尝到的美食。
“现在,小小鸽子摇身一变,成为带领当地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指挥长、莎车县委副书记陈剑介绍,2022年,结合莎车县乡村振兴整乡推进工作,上海援疆莎车分指帮助莎车县乌达力克镇全力推进“鸽子小镇”建设。
在陈剑的带领,上海援疆干部李少起、朱元龙和李靖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鸽子小镇”的名片越来越鲜亮。援疆资金为现有的种鸽繁育中心配套了给排水、电力等附属设施,购置种鸽孵化设备,并为4000户鸽子养殖户建设鸽舍。
“原来乌达力克镇养鸽子的农民可能只有一两百户,如今达到近4000户。鸽子养殖作为农民的副业,提高了村民养殖业收入,给村集体及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李少起对《新民周刊》说道。
上图:叶城县棋盘乡伊勒尼什村的鸽棚扶贫项目正在建设中。摄影/ 孙中钦
上海援疆不仅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带给村民收入上的增长,也借助医疗援疆着实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在上海援疆支持下,位于喀什市区的喀什二院不仅升级为三甲医院,眼下更计划建设为南疆医学高地。同时,喀什二院的上海援疆医生也一直坚持下基层,做好帮带培训,不断提高对口支援四县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
2021年底,喀什二院院长、上海援疆医疗队队长周斌曾带领上海援疆医疗队成员一行,到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托万尼皮其(2)村开展爱心衣物捐赠和主题义诊系列活动。
在当天的健康义诊活动上,喀什二院医疗专家一字排开,村民们有序问诊,专家认真检查、仔细询问、耐心讲解,给出专业的建议与指导,并叮嘱村民要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使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上海专家的诊疗服务。而像这样的义诊活动,这些年在上海对口支援四县时常举办,不仅拉近了上海援疆专家与当地群众的距离,更架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交融的“连心桥”。
侯继军告诉记者,上海援疆还利用援疆资金,通过叶城县人民医院内科楼、莎车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水平。
援疆工作,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指出:对口援疆首先援的是人,援疆资金是有限的,干部人才的作用是无限的。
“我们要努力成为三千里春风,带着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的重托,带着太平洋浩瀚的温暖气流,穿昆仑,越天山,到祖国的最西边陲,和自帕米尔高原而下的大西洋的最后一丝温暖气流相遇,浇灌出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三年前在抵达喀什开启援疆工作时,侯继军曾寄语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侯继军对记者表示,“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全心全情投入,在三年援疆工作中切实履行了职责,发挥了作用,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成长”。
上图:“上海大棚”扶贫产业园。摄影/ 孙中钦
事实上从2013年至今,上海计划内选派援喀干部人才共四批总计912人。每批援疆干部人才,秉持信念持续奋斗,为喀什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上海援疆聚焦对口四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一步提高了援疆干部人才队伍中农业技术、政法、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人员选派比例,选派人才向紧缺领域、关键岗位倾斜。
此外,上海援疆依托上海优质资源“请进来、走出去”,打造全链条人才开发模式,注重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侯继军曾表示,上海教师要把上海教育的先进经验带到新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理解当地的特殊情况,要做到能落地、便操作、可复制,所以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些年的上海援疆事业中,“组团式”是援疆模式的关键词。侯继军希望未来上海援疆能够推动“组团式”援疆模式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将“长期挂职”和“短期多批”相结合,选派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合适人选担任影子院长或校长。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组团式”援疆模式应用领域,在教育与医疗之外的园区管理、文化旅游、考古等方面加大“组团式”援疆力度。
在侯继军看来,“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巩固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期,作为衔接“两个一百年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交织并存,将给同期上海援疆工作带来深刻影响。
“综合分析研判,我们认为‘十四五’时期上海援疆工作所面临形势的总体特点为‘三不变’和‘三转变’。‘三不变’,一是援疆工作的长期性不变;二是援疆工作的艰巨性不变;三是检验援疆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不变。”侯继军表示,“援疆工作成效最根本的检验,并不是投入资金和项目的体量,而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效果如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援疆工作的优秀成果,要体现在增进民族团结上,并且推动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记者|王仲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