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香港VS新加坡不是取代,而是共生

日期:2023-04-1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香港和新加坡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随着亚太地区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需要多个金融中心来支撑地区的多元发展需求,因此两地是竞争性的共生关系,双方互相成就彼此,不存在谁取代谁。
记者|陈 冰


  2022年7月,格瑞斯打包收拾好全部的行李,从香港来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4年前,她以香港优才计划的身份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入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系。这一次,她再度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全球招聘中脱颖而出,带着对自己职业的更高追求,来到新加坡追逐自己的学术之梦。

  差不多半年之后,夏丽和丈夫决定从新加坡的公司离职,举家搬迁到香港,开始全家在香港的新生活。

  中国香港、新加坡,这两个曾经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地区,一直以完善的金融机制、严格的法律体系、友好的税率和优质的教育,吸引着全球的企业家、投资者和管理人才以及精英人士前往投资和就业。

  格瑞斯和夏丽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就是香港、新加坡两地人才自由流动的一个缩影。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倪外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所言,香港和新加坡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随着亚太地区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需要多个金融中心来支撑地区的多元发展需求,因此两地是竞争性的共生关系,双方互相成就彼此,不存在谁取代谁。

上图:香港和新加坡是竞争性的共生关系。


各有各的好


  出生在浙江的格瑞斯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北京的大学毕业之后,又一路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业,然后顺理成章地来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担任教职。4年前,格瑞斯靠着香港“优才计划”人才政策,进入香港城市大学,开始了在香港的又一轮职业打拼。

  在格瑞斯眼中,香港的高校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都完全与国际接轨,而且靠着全球招聘,吸纳了全球精英,人才素质高,薪酬也更高。“相应地,竞争也非常激烈。”格瑞斯坦言,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不仅要完成相当的教学工作,还要申请各种项目,完成学术论文的发表,学术教研工作相当忙碌。

  之所以选择从香港跳槽到新加坡,基于多重考量。“首先是语言的问题。”格瑞斯指出,由于在高校都是采取英文授课,孩子读的又是国际学校,所以来港4年时间,她并没有太多机会学习粤语。但在香港,如果日常生活不用粤语交流,就会有一种微妙的不适感。“此外,孩子如果和香港本地的小孩子交往,也会因为语言问题,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而在新加坡,则完全不会有语言上的问题,华人之间都讲普通话,生活上感觉很舒服。”

  另外一个促成格瑞斯转战新加坡的重要原因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在香港需要7年才能拿到永久居住证,而在新加坡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我们因为没有永居,所以孩子只能读国际学校,国际学校的学费是非常昂贵的。”格瑞斯说,孩子到了新加坡非常幸运地直接入读了本地公立学校,教育支出一下子节省大半。“新加坡的教学质量很高,全部都是英文授课,每天还有两个小时的华文课程,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兼顾孩子的双语能力。”

上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还有一点就是住房因素。香港的住房完全是市场化的,学校并没有给教职员工提供住房,每个月的房租对格瑞斯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香港的房子是比较狭小的。同样花2.5万元人民币租房,在香港只能租到小小的一间房子,而在新加坡则可以拥有3个房间的大公寓。”格瑞斯说,南洋理工大学还为教职员工提供了校园内价格低廉的住宿公寓,这让孩子可以无缝享受大学校园内的各项设施,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宜居的舒适度。

  尽管在南洋理工大学的竞争同样激烈,要想获得终身教职还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格瑞斯来说,一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孩子,一边提升自己的职场能力,怎么说,都是非常值得的一次搬迁。

  夏丽也在采访中对《新民周刊》表示,新加坡是一个文明、法治、有秩序、有礼貌的国家。“也是一个对小朋友的成长非常友好的国家。我的孩子6岁的时候到新加坡,去年底,我们在他13岁的时候离开,收获了一个非常阳光、安全、快乐的童年。”

  香港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大都市,“整个城市繁忙、热闹,从早上到晚上,可能到了十一二点、凌晨还有很多宵夜的地方。不像新加坡,到了晚上可能很快店铺都关门了,整个城市就比较安静了”。在夏丽看来,香港相对于新加坡来讲,会有更传统的中国文化,更地道的东方食材,而且靠近大湾区,这是香港比较吸引她的地方。

上图:香港城市大学。


  很多人会问夏丽,为什么要从新加坡到香港呢?“这也有很多综合的原因。新加坡虽然是一个优秀的国家,但是作为外国人的话,在新加坡多多少少会感觉到本国人与外国人的一些区别。比如说,我们在新加坡国际学校读书,儿子不会获得学生证,没有这个学生证,我们去到哪里都是外国人的待遇。去图书馆办读书证是按外国人的待遇收取费用的;去美术馆、动物园之类的,都是按外国居民来收取票价的,而本地人是免费或者半价。他会有很多措施,让你无时无刻不觉得你是一个外国人,你并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国家。”

  除了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让人有种疏离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般的外国人在新加坡很难找到工作。“因为每个公司都会有配额,就是要招到多少个新加坡人才能招一个外国人,所以其实大部分公司都是偏向于招本地人的,除非是非常优秀的高端人才,值得公司为你做一系列的申请和时间等待,然后再招聘你。通常情况下,急于用人的企业都是不会招聘外国人的。”

  当然,最终促成夏丽举家搬迁的重要原因还是亲情牵绊。“我们本来是大湾区人,说粤语,家也离香港近。在收入、住宿环境与新加坡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我们更喜欢香港,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食物可口,背靠大湾区能吃到久违新鲜的食材,说着熟悉的粤语,虽然不是香港永久居民,除了购房外,医疗、入学、交通,包括香港政府最近发的消费券,我们都享受到政府一视同仁的对待,让我们很有融入感与归属感。另外,新加坡这两年物价飞涨,香港和新加坡的消费水平已经差不多了。相同地段,香港的房屋租金和新加坡不相上下,也挺宜居的;学生的学位也不紧张,而且现在只要拿着香港身份证,找工作也不困难;对老百姓而言,光就这三点,香港比新加坡更加友好。

  “更重要的是现在通关了,感觉打开了一扇大门。疫情三年,不少海外朋友的亲人过世,也无法见到最后一面,留下遗憾。我们的父母年事已高,随时回家看爸妈、看家人,这是我们人生这个阶段最想做的,很高兴现在我们实现了。”

  当然,夏丽一再强调,每个人的家庭境况不一,人生所处的阶段不一,需要奋斗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人才大战”


  事实上,最近几年香港和新加坡的“人才大战”如火如荼,两地也一直在致力于制定更加有吸引力,更加精准吸引人才的移民政策。

  在2022年8月的国庆演讲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加坡须不断建立全球一流的人才库,除了壮大本地人才,还需要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就在李显龙演讲后一周,新加坡人力部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开放“顶级专才准证”(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ONE Pass)申请,不设申请人数或所属国籍限额,争夺全球顶尖人才。相较一年前推出的“科技准证”(Tech Pass)计划,此次推出的“顶级专才准证”不设申请人数或所属国籍限额,持有者不必受限于特定的任职公司,可在多家公司任职,逗留期延长至5年。此外,“顶级专才准证”也为持有者配偶求职提供了便利。该准证持有者的配偶在新加坡本地求职,可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的同意书,不必另外申请工作准证。

  香港同样也感受到了来自“人才荒”的压力。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此前曾表示,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其中,有近7.8万人的年龄在25至39岁之间。此外,有三分之二的流失人才属于高技术人才,近8.8万人。

  “香港一定会抢人才”。在上任后,香港特首李家超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这一话题。在去年10月公布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新公布的吸纳人才政策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为了更好抢人留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磅利好政策:优才取消限额、专才放宽要求,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在内的一系列“抢人才”措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招揽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在“抢人才”领域,去年12月推出的“高才通”备受关注。这项计划瞄准海内外高学历人才和高薪人才,接受3类人申请:A类为申请前一年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B类为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累计至少3年工作经验的人;C类指在申请前的5年内,从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但工作经验少于3年的人。其中,A、B两类人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获批人数限额。C类人每年限额1万人。根据相关标准,内地满足条件的高校有9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目前,“高才通”已接到超过1.7万例申请,超1万例获批。除“高才通”外,香港还推出了“人才清单”。当前的“人才清单”包括13种行业,企业聘请这13种行业的海外人才时不需要证明在本地招聘困难。

  此外,香港“抢人才”的具体措施还包括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计划的逗留期由一年延长至两年,并会以试行两年的形式扩展至涵盖香港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校园的毕业生。目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浸会大学已经在大湾区设立校区,这些校区的学生在毕业后也将可以申请为期两年的香港居留许可,即使他们尚未在香港获得工作机会。在这两年中,这些毕业生可以在香港就业、创业,享受香港非本地毕业生的部分待遇。

  4月初,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分别到访马来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当地学生不仅关心当地与香港的合作发展,还对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香港推出的新人才政策感兴趣。多名学生认为香港的“高才通”计划很有吸引力。陈茂波呼吁学生们:“不用先找工作,先来香港!”仅从这点来看,香港对年轻人而言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此外,“优才计划”中还有一条非常抢眼球,那就是“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此前,非香港居民在港置业,需支付15%的新从价印花税(AVD)和15%的买家印花税(BSD),税率高达楼价的30%。而根据施政报告,合资格外来人才如果在港置业,居港7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此前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可获退还。

  这意味着,1000万港元的房产,税款将从300万港元大幅降低至37.5万港元。对于想要留在香港的外地人才来说,不可谓不诱人。

  对高净值人士来说,两地的移民政策难分伯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23年年初公布了香港投资移民政策重启,这个项目曾经在2015年关停。目前针对投资金额、投资方式、获得永居的时长并未进行公布。不过从香港、新加坡两地pk历史来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能会参考新加坡的政策,并发布更有竞争优势的申请标准。

上图:2023年3月30日,香港劳工处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招聘会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招聘博览,50多间公司共提供超过3000个职位空缺,并设有即场面试。


香港的优势


  倪外指出,大家总是倾向于将香港和新加坡进行比较,目前发生在香港的部分商业要素与人员流向新加坡,被夸大解读为“新加坡将取代香港”,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聒噪。客观讲,新加坡是一个国家,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两地均具有彼此有不可替代的相对优势,不存在取代的可能。经济要素的短期流动不等于新加坡就将取代香港的地位。新港两地事实上是在亚太地区经济飞速增长带给本地区的共有利益和共享机遇下建构了共存共生的关系。“两地之间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经济体,而全球有足够多的人才满足两地需求,关键是怎样将人才吸引到本地并长期发展。”

  倪外强调,香港的最大优势是毗邻内地经济腹地。中国作为当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高质量工作机会,是全球跨国公司和高端人才都瞩目的目标市场,如果企业和人才希望到粤港澳大湾区或内地其他地区寻找机会,那么香港是最好的选择。相比之下,新加坡更多地为东南亚腹地服务,这与香港是完全不同的。

  香港很多属性、功能是无可替代的,目前几乎找不到另一个城市具备香港的独特优势。跟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比较,香港最核心的优势是“一国两制”政策下的独特经济地位和功能, “国家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这是香港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倪外说:“回顾整个香港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香港经济每一次成功的转型都与内地密切相关,都是抓住了内地发展的需求和机遇。那么,大湾区建设从总体上看是香港发展又一次的历史性机遇。得益于‘一国两制’赋予的独特地位,以香港为首的大湾区将继续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巨大潜力。”记者|陈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